趙麗曼
(長春工業大學 高等教育研究所,吉林 長春 130012)
高校青年教師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認同培育:目標指向、現實狀態及實現路徑
趙麗曼
(長春工業大學 高等教育研究所,吉林 長春130012)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提出為我國堅持社會主義道路,維護社會主義意識形態提供了精神上的指引。自高校擴招以來,伴隨高校教師人數的顯著增加,高校青年教師群體越來越受到廣泛關注。尤其基于高校青年教師自身具有的時代性特征,如何對這一群體進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認同培育已成為重要課題。受全球化及經濟快速發展的影響,多元文化價值體系逐步形成,高校青年教師如何在紛繁復雜的價值體系中去偽存真,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牢固樹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成為本文關注的重點問題。
高校青年教師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目標指向現實狀態實現路徑
十八大報告指出:“要深入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學習教育,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引領社會思潮、凝聚社會共識,”“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價值觀。”①高校作為培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合格建設者和接班人的重要陣地,肩負著國家和時代賦予的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歷史使命。高校青年教師作為高校教師隊伍的中堅力量,在高等教育人才培養過程中起到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尤其隨著高等教育不斷發展,青年教師隊伍日益壯大。統計數據顯示,截止到2013年5月,我國普通高校專任教師人數達143.36萬人,其中35歲以下的青年教師達64.57萬人,約占專任教師總數的45%②。高校青年教師既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踐行者,又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傳播者,能否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由思想體系轉化為意識形態,青年教師群體起到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因此,高校加強對青年教師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認同培育至關重要。
當今社會,伴隨著各種社會思潮不斷涌入我國,各種意識形態之間發生沖突與互滲,這種沖突與互滲在打破一元價值體系、使得人們價值觀念呈現多元化。高校作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思想陣地,對高校青年教師進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認同培育,不僅使高校青年教師成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堅決擁護者和傳播者,更重要的是完成對學生正確的價值觀引領,為社會主義建設培養意志堅定、品行優良的合格建設者和接班人,同時將價值觀培育融入國民教育全過程,完成高校文化傳播的重要使命。
(一)首要目標——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教育全過程。
“如果沒有致力于教育事業的教師,不僅沒有一所大學能夠成功,而且不可能開展任何有效的教學和學習活動”③。由此可見,教師在教學活動中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尤其自1999年,我國實行高校擴招政策以來,教師數量不斷增加,青年教師的社會影響和作用更明顯。青年教師由于在年齡上與學生更接近,因此其政治思想、道德品質、行為模式更容易被學生接受。對青年教師進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認同培育,使其內化為自身的價值訴求,通過樹立正確的思想政治素質和職業道德水平,轉化為培養青年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教育實踐活動。教師不僅要有扎實的專業知識和理論功底教育學生,更重要的是樹立正確的榜樣,以人格、道德上的魅力感染廣大學生,使其在老師的言傳身教中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和行為規范。而教師在培育青年學生社會主義價值觀的同時,完成核心價值觀的外化實踐活動。通過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學生的學習、生活狀況緊密結合起來,引導學生形成科學、合理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使學生在與老師互動過程中逐漸接受并認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二)根本目標——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由思想體系轉化為自覺的意識形態。
黨的十七大報告提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本質體現。”“它回答的是思想旗幟、發展道路、精神風貌、理想目標等問題,它解決的是舉什么旗幟、走什么道路、以什么樣的精神風貌、朝著什么樣的目標前進的問題”④。伴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各種意識形態涌入我國,并逐漸形成多元文化并存的思想格局。思想文化領域的快速發展迅速解構了我國傳統社會文化價值,并迫不及待地接收了沒有文化銜接,也沒有倫理準備的西方“先進的后現代”觀念,摒棄我國優秀傳統文化中的先進價值理念。多元價值觀念的沖突與激蕩在打破意識形態霸權的同時,對我國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安全造成威脅。高校青年教師作為我國青年人才中的佼佼者,是社會先進文化、先進生產力的代表,對推動社會進步具有重要意義。同時,青年教師這一群體思維活躍、接受新觀點、新事物能力強的特點決定了對這一群體進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培育能夠有效推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全民化,并將核心價值觀由思想體系轉化為意識形態,鞏固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在社會意識形態中的主導作用。
(一)全球化帶來的“價值紊亂”。
在世界經濟快速發展的今天,全球化已成為不可逆轉的趨勢。全球化帶來世界范圍內的經濟、政治、文化融合互滲的同時,西方模式與價值觀的侵蝕與滲透已成為不爭的事實。一些西方大國恐懼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國際地位的不斷提升,因此加快對我國文化理念、價值觀念的強力滲透。這種滲透由于具有隱蔽性和欺騙性。尤其對于青年教師這一群體,他們思維活躍、精力旺盛、富于創新意識,容易接受新事物、新觀點,傾向務實,但一些人崇尚物質,追求個人主義而忽視社會的精神財富,因此,一些青年教師在正確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尚未形成的時期,思想意識很容易產生“價值紊亂”。當前,某些青年教師陷入所謂的“多元價值”泥淖之中,疏遠我國傳統價值體系中的優秀品質,尤其在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過程中,存在對價值觀重要性認識不足,沒有做到真學、真信、真用,在引導學生進行社會主義價值觀培育過程中存在照抄照搬等現象。高校青年教師不僅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對象,還是培養青年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實施者,如果教師自身就沒有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就很難想象如何做到“學為人師,行為世范”。
(二)經濟快速發展帶來的物質崇拜。
改革開放以來,伴隨市場經濟體制改革不斷深化,人們的物質生活水平與精神生活得到極大豐富與提高。社會急劇變革為社會發展帶來活力的同時,問題相伴而生。物質生活的膨脹、精神世界的萎靡等不盡如人意的弊端影響一些人的思想觀念,甚至出現價值觀的裂變。成長于改革開放之后的高校青年教師,自身被打上時代烙印。青年教師作為先進生產力的代表,本身具有思維活躍、精力充沛、創新意識強、容易接受新鮮事物等特征,但某些人同時具有崇尚物質、以自我為中心等特點。體現在工作中表現出更重視與自身利益相關的科研成果而忽視課堂教學的重要性;為獲取經濟效益而忽視本職工作,尋求“第二職業”等,這些消極現象如果得不到遏制,勢必阻礙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的推進。
經濟的快速發展勢必推動現代科學技術與信息化的迅速發展。科學技術的發展不僅開闊了人們的視野,豐富了人們的物質精神生活,而且促進了各種思想文化的交流碰撞。但不容忽視的是,科技的快速發展使一些人更崇拜物質的力量而忽視精神追求。尤其互聯網的迅速普及,使人們毫無阻礙地暢游在信息的海洋里,但同時增加了人們辨別是非的復雜性。對于青年教師而言,利用科學技術增長知識、拓寬視野的同時,更需要運用現代科技手段,在多樣化的價值體系中牢固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
(一)加大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宣傳力度。
在我國處于社會轉型與重構的關鍵時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對打牢社會主義意識形態根基具有重要作用。對高校青年教師進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認同培育,需要具備深厚的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土壤,才能達到“春風化雨,潤物無聲”的效果。從學校角度而言,加強對青年教師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訓,緊緊圍繞“三個倡導”的基本內容,開展貼近生活、貼近工作、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主題宣傳活動,引導廣大青年教師深刻理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意義;開展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生活,利用校園內各種宣傳載體,詮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深刻內涵;學校各部門緊密配合,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與教師教學、科研、生活有機結合,深入開展以愛國主義教育、集體主義教育、立德樹人為主題的教育教學活動。從政府角度而言,營造健康向上的文化環境是其義不容辭的責任。尤其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促使政府改變傳統的、單一的宣傳方式,積極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網上宣傳,利用網絡將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傳遞給受眾,同時,加強網絡監督與管理,打擊網絡中消極的、反動的價值觀念,凈化網絡環境,從源頭遏制消極價值觀念的產生。
(二)加強我國傳統文化教育。
中國傳統文化流傳至今已有5000年的歷史,中國傳統文化中許多優秀思想經過歷史的沖刷依然閃爍著熠熠奪目的光芒。文化是一個國家和民族的精神家園,是一個國家能否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重要保證。在全球化日益發展的今天,國家實力的競爭不僅以經濟指標作為衡量標準,文化實力已然成為不可或缺的重要指標。我國在經濟發展、民族振興的同時,越來越意識到發展中國優秀文化的重要性。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產生,就是在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價值取向,吸收外國傳統文化精髓的基礎上提出來的。作為我國先進文化傳播載體的高校青年教師,更應該將中國傳統文化作為修身立命的根本,充分吸收中國道德文化的精髓,塑造個人良好的道德品格。只有樹立崇高的價值理想,才能肩負起“立德樹人,品行以范”的歷史使命。
(三)注重實踐,在實踐中理解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習近平主席說:“核心價值觀的養成絕非一日之功,要堅持由易到難、由遠及近,努力把核心價值觀的要求變成日常行為準則,進而形成自覺奉行的信念理念。”⑤這就要求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不僅是被動學習的過程,而是需要受眾主動接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并把它“內化”為自身的價值訴求,以此指導自身實踐活動的過程,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認同的培育過程本身就是動態、辯證的發展過程。對高校青年教師進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認同培育,不是將這種價值觀念強塞給他,而是變成自身的價值訴求,有需求才能從根本上認同這種價值觀念。只有真信、真懂,在教學過程中才能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自覺融入教學活動中,以真情實意傳遞給學生,真正做到立德樹人、品行以范。而向學生傳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過程,同時是青年教師將核心價值觀念外化的過程,這種強化的過程更堅定了青年教師的社會主義信仰,從更深層面完成了高校青年教師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認同的培育。
注釋:
①胡錦濤.堅定不移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前進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而奮斗[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②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DB/OL].http://www.moe. gov.cn/.http://cpc.people.com.cn/18/n/2012/1109/c350821-19529916.html.
③[美]菲利普·G阿特巴赫.變革中的學術職業:比較的視角[C].北京:中國海洋大學出版社,2006:1.
④袁貴仁.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本質體現[N].人民日報,2008-04-21.
⑤習近平.青年要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EB/ OL].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4-05/05/c_126 464505.htm.
2015年吉林省教育科學規劃重點資助課題 《協同創新背景下地方高校教師科研團隊發展機制研究》課題編號:ZD15034
吉林省教育科學規劃課題重點資助項目“高校青年教師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認同培育機制創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