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斌(中石化華北分公司第一采氣廠,河南鄭州450006)
大牛地氣田氣井常見堵塞類型及防治方法
羅斌(中石化華北分公司第一采氣廠,河南鄭州450006)
在總結分析大牛地氣田開發過程中不同堵塞類型的基礎上,研究摸索出一套有效的解防堵工藝方法,并對現有“以加注甲醇為主的解防堵工藝”提出優化建議,為提高生產效益和其他類似氣田的解防堵工作提供借鑒經驗。
大牛地氣田;堵塞;解堵防堵
大牛地氣田屬于“低壓、低滲、低豐度、低產、致密性砂巖氣藏”,截止2014年,已經建成年產超過40億方產能。集氣站采用單井高壓集氣、水套爐加熱、氣嘴和針閥節流降壓降溫,然后通過分離器進行氣液分離,最后計量外輸。在天然氣開采過程中,地下井筒和地面采氣管線堵塞是影響氣田生產的主要因素之一。
1.1 水合物成因
在一定的溫度和壓力條件下,含水天然氣易形成水合物,堵塞氣井或管線。研究表明,大牛地氣田水合物的生成溫度為16-22℃,而環境溫度為-30-40℃,是水合物形成的高發區域。單井采用高壓進站,站內節流,低溫分離,管線長管徑小,為水合物的生成創造了條件,特別在寒冷季節,水合物堵塞相對嚴重。
1.2 水合物防治
1.2.1 水合物預防
大牛氣氣田開發實踐中發現:甲醇具有-97.8℃的熔點,能有效抑制水合物生成,加注甲醇能更好適應氣田低溫環境的要求,而且再生回收工藝成熟,因此甲醇逐漸代替了乙二醇,成為氣田首選水合物抑制劑。對于油套管連通且具備連續帶液生產的氣井,向井內油套環空注醇;對于油套管不連通的氣井,向采氣管線和油管內注醇。
1.2.2 解除水合物堵塞方法
大牛地氣田常用解除水合物堵塞方法有:加注甲醇、提高流速、降壓、反向受力、加熱。
1.2.2.1 在一定條件下,水合物能溶于甲醇,從而起到解堵效果。
1.2.2.2 提高管線內天然氣流速,利用天然氣對堵塞部位松散水合物的沖刷帶動作用解除堵塞。提高天然氣流速解堵,時機掌握非常重要,若在水合物已經與管壁結合得緊密時提產,因節流效應反而會加速水合物的生成。
1.2.2.3 將堵塞部位降至常壓,水合物會自然溶解。但降壓解堵速度緩慢,特別是在環境溫度較低的情況下,一般需要與甲醇解堵配合使用。
1.2.2.4 在井口放空,站內加壓,使管線內天然氣反向流動,從而改變堵塞部位水合物受力方向,將水合物反向帶出。
1.2.2.5 井內油管形成水合物堵塞,可改為套管采氣,利用地層溫度解除堵塞。
通常情況下,上述解除水合物堵塞方法并不是孤立的,根據實際情況聯合運用,以取得更好的效果。
2.1 積液堵塞原因
2.1.1 伴隨天然氣產出的地層水聚集在采氣管線低洼處,當氣井壓力不能將其推進至集氣站時造成液堵。大多出現在低產氣,高產水,管線較長的氣井。
2.1.2 當井筒內氣體流速過低,沒有足夠能量帶動液體連續向上流動,產生“滑脫現象”,液體回落到井底,形成積液。當積液來源為凝析液時,隨著氣流的上升,壓力、溫度將降低,液體滯留在井筒上部,當積液達到一定量時,可使氣井“假死”甚至停噴。
2.2 預防和解除液堵的方法
2.2.1 適時提產帶液將管線內積液帶入集氣站,對防止采氣管線液堵有較好的效果,在提產帶液之前先加大注醇量防止產生水合物。
2.2.2 “早發現早處理”是預防井內積液堵塞最主要的關鍵。井內積液堵塞是一個緩慢的量變過程,通過生產參數變化分析和流壓測試資料能準確的判斷井內積液情況。若氣井經常積液,說明該氣井攜液能力差,應對其實施輔助排水采氣工藝。
3.1 泡沫堵塞成因
大牛地氣田70%以上氣井均實施泡沫排水采氣工藝,起泡劑與井內積液產生大量高含水泡沫,當氣井帶液能力不足時,含水泡沫使得氣井油壓迅速下降,甚至停噴。另外,當高含水泡沫進入采氣管線后,部分低產低壓氣井不能將含水泡沫推進至集氣站,從而造成泡沫堵塞。
3.2 泡沫堵塞防治
優化加注起泡劑量,采取消泡措施,發現泡沫堵塞后,及時降壓放空管線,能有效解除含水泡沫堵塞。
4.1 結冰堵塞成因
大牛地氣田單井采氣管線全部采取不保溫埋地1.5m鋪設。通過測試地面下1.5m溫度可知:夏季土壤溫度17℃;冬季土壤溫度:0.5℃。實際中,部分采氣管線覆蓋沙土層被風刮走,造成采氣管線裸露。冬季最低溫度可達-30℃,如果積液管線正好在凍土層以上,加之積液含醇量不足,這就可能出現結冰堵塞。
4.2 結冰堵塞預防
在冬季低溫下,要解除冰堵比較困難,因此預防是關鍵。管線埋地一定要在凍土層以下,盡量減少或者避免翻越沙梁形成管線起伏,給積液造成有利地勢。加強巡管及時治理裸露管線,關井后要及時吹掃管線內積液。
加注甲醇解防堵工藝是大牛地氣田重要配套工藝技術,在現場應用時可根據生產實際情況,按照“注醇工藝最優、注醇量最優”的原則進行優化:
5.1 盡量采取套管環空加注甲醇,如果地面管線經常堵塞,可改為管注,同時使用泵車定期往環空注醇。
5.2 冬季和相對高壓、高產液氣井推薦采用連續注醇制度;夏季采用間歇或停止注醇制度。
5.3 利用Pipesim軟件模擬單井水合物形成條件,為注醇量調整提供基礎參考數據。
5.4 推進井下節流或新型水合物抑制劑試驗,豐富氣田解防堵工藝技術。
[1]楊繼盛.采氣工藝基礎[M].石油工業出版社,1992.12.
[2]楊川東.采氣工程[M].石油工業出版社,2001.2.
羅斌(1982-),男,漢族,四川蒲江人,畢業于西南石油大學油氣儲運工程專業,工程師,現主要從事天然氣開采與技術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