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顯永(中國石油遼河油田分公司錦州采油廠, 遼寧 錦州 121209)
側鉆技術在提高老油田采收率上的應用
于顯永(中國石油遼河油田分公司錦州采油廠, 遼寧 錦州 121209)
隨著石油勘探開發的不斷深入,國內大部分油田已進入生產中后期,老井的重修和改造勢在必行。同時,在一些新區的開發中,前期對儲層發育認識不十分清楚,致使先期部分直井鉆成后無產能。而側鉆技術是老井恢復產能、老油田挖潛增效的有效技術手段,利用側鉆技術對已鉆無產能的直井進行再次利用,有效開發老井未受控面積內的儲油和剩余油,恢復并提高單井產量和終極采收率,減少鉆井投資,提高經濟效益。
遼河油田;側鉆;產能;采收率;儲層
在遼河盆地陸上、灘海、外圍盆地共投入開發32個油田,動用含油面積741平方公里,石油地質儲量17.2209億噸,可采儲量4.2081億噸,標定采收率24.4%。經過30多年的開發建設,遼河稀油(包括高凝油)主力注水區塊進入“雙高”期,稠油蒸汽吞吐進入高輪次。隨著開發程度的不斷加深,油水井套損速度逐步提高。截止目前據不完全統計,全油田油水井共發生套損10000井次以上。其中,熱采稠油油井6000井次以上;稀油、高凝油、常規稠油油藏注水井1700井次以上,油井2300井次以上。油井套管壞了停產后,井網不完善,影響生產效果。
遼河油田側鉆井取得了長足的發展。20世紀90年代初,在齊40塊區塊第一口側鉆井取得了成功。帶動了側鉆配套技術的發展,提高油井利用率。之后側鉆井在遼河油田達到了規模實施。到了1995年,側鉆技術主要是修復套管損壞,打撈井下落物,側鉆水平位移能到達5米左右。對定向不能進行精準把握。到了1999年,能夠進行水平井側鉆,后期也開展了分支側鉆井,實施范圍拓寬。定向技術得到了長足發展,同時開窗側鉆技術、尾管碰壓完井技術得到了有效的應用。到了2000年以后,已經形成了側鉆水平井、定向側鉆井、多分枝側鉆井等系列技術。目前遼河油田側鉆井已經達到了國內先進水平。
通過多年研究及實踐,遼河油田側鉆井實施,由簡單的單井復產措施,發展到提高油井產能。由單井措施,發展成為提高油藏認識、挖掘油藏潛力、改善油藏整體開發效果的有效手段。由復產措施,發展到利用側鉆井實施兼探,達到推動老區滾動勘探進程的目的。
原油增產效果明顯、老區增加可采儲量效果顯著、增儲建產卓有成效。利用側鉆井兼探推動滾動增儲,是滾動勘探的有效手段之一。根據側鉆井鉆遇情況,結合圈閉評價、綜合地質研究成果,確定滾動勘探部署方案。為老區開發調整提供依據;通過原井與側鉆井資料的對比分析,深化油藏認識,特別是加深了井間不同范圍油藏平面及縱向動用程度的認識,為開發調整提供了依據。
(1)選井原則 ①在套損井無法大修的情況下,方可實施側鉆;②稀油區塊后期的高含水注水井,通過注水實施,潛力層含有剩余油的前提下,可以實施側鉆挖潛;③低產低效井在日產油小于2t,有利相帶或潛力區清楚的條件下,可以通過側鉆提高油井產能;④遼河油田二次開發區塊的注汽井一般不實施側鉆,直接打新井。
(2)部署界限 ①無法修復的套損井,在剩余油分布狀況清楚,單井剩余可采儲量潛力:1000~8000t之間主要依靠側鉆井挖潛;8000t以上的部署更新井或調整井;②其它待選井,在剩余油分布狀況清楚,單井剩余可采儲量潛力:2000t以下采取配套措施挖潛;2000~8000t之間主要依靠側鉆井挖潛;8000t以上的部署更新井或調整井;③側鉆井內部收益率稠油需大于8%,稀油需大于12%。
通過油藏開發的后期治理和先進的油藏描述技術、配套油水井監測技術,準備把握區塊剩余油富集區,側鉆后開展限流射孔和防砂治理等工藝技術,改變老井套管變形后,油井生產受到的制約。遼河油田某區塊,為一塊狀邊底水油藏,開采目的層為S3油層,含油面積2.0km2,石油地質儲量365×104t。該塊1983年投入開發,初期實施邊部注水。由于邊底水活躍,油井底水錐進速度快,監測資料表明,油水界面明顯上移,平均年上移3m,錐間帶純油層厚度約占油層原始厚度的60%。預計原方式下采收率為26.8%,油井全部水淹后錐間帶尚存在大量剩余油。通過側鉆規模實施層系互換及井間挖潛實現了老油田高效開發,采收率提高了15%。多層系熱采稠油油藏規模實施側鉆井,實現層系互換及井間挖潛,提高油藏動用程度,采收率大幅提高。
利用已開發區停產井側鉆兼探發現油氣顯示,在此基礎上開展全面研究實現滾動增儲,是遼河油區滾動勘探的一種有效手段。如歡西中生界潛山,多年勘探未取得突破。2001年利用錦2-19-15井加深側鉆兼探中生界油層獲得工業油流,推動了該區滾動勘探進程。根據該地區的地質特點,建立了“低中找壘,壘中找高”的勘探思路。對該區進行了綜合評價,落實了中生界的頂界形態,發現了錦150井區中生界高壘帶。
(1)通常出砂、高壓力注水區塊、蒸汽驅開發區塊側鉆生產周期比較短,必須研究其側鉆投產后的配套研究。通過優化井身結構、防砂治理、降低區塊壓力入手。
(2)注汽區塊,側鉆井套管要提高其強度。適應區塊長期的高溫、高壓、耐腐蝕研究。
(3)加強側鉆井技術配套,研究側鉆井監測及分注選注、找堵水等措施的配套工藝技術,進一步改善側鉆井應用效果。
[1]吳中華,等.鉸接式動力鉆具在中短半徑水平井中的應用[J].石油鉆探技術,199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