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劉永明/
二硝:洗牌悄然到來
文/劉永明/
2,4-二硝基氯化苯(俗稱二硝),是重要的精細化工中間體,被廣泛應用于醫藥、農藥、染料、民爆、化學助劑等領域,以前主要用于合成硫化染料硫化黑、染料中間體和農藥等。這些產品多屬傳統產品,近幾年市場需求漸少,因而導致二硝市場相對疲軟,發展瓶頸始終無法突破。
筆者最近在調研時發現,當前隨著國家對技術創新、綠色環保、結構調整等方面的要求提高,二硝企業的洗牌與蛻變正悄然到來。
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國內二硝年產能在20萬噸左右,主要分布在浙江、河北、山東、山西等地。在1999年以前,由于國內市場二硝需求較多,且每年都在增加,而國內部分產品產量低、質量差、價格高,我國每年都需從國外進口一部分二硝來滿足需求。隨著行業的技術進步,2000年之后我國二硝產能迅速增長,“十五”到“十一五”期間產能翻了2番,由原來的進口國一躍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出口國。目前國內二硝產能雖然較2011年下降了15%,但仍為世界最大生產國。與此同時,在近幾年的結構調整下,一些下游染料高端需求在穩步增長,低端產品需求卻在下降,初步估計國內二硝總需求只有11萬噸左右,存在產能嚴重過剩的情況。
“今年,隨著國家對化工企業環保治理力度的加大,在經濟面仍處弱勢的背景下,一些技術創新能力強、環保治理好的二硝企業或項目將迎來新的發展機遇。同時,隨著準入門檻的提高,監管部門推行嚴格的審查制度,各地小散企業或將陸續退市,企業格局有望再次迎來重大調整。總之,2015年對整個二硝行業做大做強是關鍵的一年。”江蘇地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段孝寧如是說。
據段孝寧介紹,二硝行業本來應該是個朝陽行業,卻由于新技術的推廣普及速度慢、企業間無序競爭、結構調整不到位等原因,始終未能突破發展瓶頸。在二硝行業,近年來一些中低端的傳統產品隨著市場需求而萎縮,整個行業的產品市場需求也相對疲軟。行業如再不深入調整,在今年這種經濟背景下,想做大做強將只是空想。“不過,今年隨著國家新技術推廣和環保力度加大、結構調整深入等一系列促進政策的出臺,也為二硝企業創造了新的發展機遇。與此同時,國家壯士斷腕的環保決心也將會讓整個行業再次面臨大洗牌,甚至不排除部分企業永久性退市的可能性。”段孝寧表示。
據了解,目前國內從數量上占90%的二硝企業基本都是采用間斷法硝化制取工藝,占國內總產能的60%以上。據從事多年硝化工作的高級工程師劉曉光反映,這種工藝不僅安全系數低,而且廢酸處理難度大,安全環保隱患較大。這從前些年河北、山東、江西等地二硝裝置的重大安全事故和污染事件即可窺知一二,也引起了國家相關監管部門的高度重視。
因此,2010年5月,環保部公布了《“十二五”主要污染物總量控制規劃編制技術指南(征求意見稿)》。該《指南》明確要求,“十二五”期間,染料行業要推廣連續硝化技術、絕熱硝化技術等清潔生產工藝,提高循環水利用,減少氨氮排放。2011年5月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發布的《石油與化學工業“十二五”發展指南》指出,染料行業要嚴格控制新增產能,加快淘汰落后工藝,重點開發和推廣連續硝化、絕熱硝化、定向氯化、“三廢”治理、循環再生和綜合利用技術。
業內人士普遍認為,為了提高安全系數,減少環保事件發生,同時也是為了企業提高質量、節能減排的需要,新技術推廣應用已迫在眉睫。在當前國際國內經濟面較弱的大環境下,任何行業和企業如果不考慮提升質量,注重高端路線下的新技術推廣應用,發展之路將會越走越窄。
一位業內專家表示,中國經濟正步入“速度下臺階、質量上臺階”的新常態,只有尋找工藝上的升級改造,大力推廣新技術應用、降本增效,才是企業乃至整個行業今年的發展脫困之道。然而,筆者從河北、山東、山西等地生產企業了解到,早在2011年就被部分企業應用的連續硝化工藝,雖被業內認為具有安全系數高、工藝廢水零排放等優勢,其推廣應用卻一直未能普及。其中一個很大的原因就是環保投入大、設備投資高,部分企業心存僥幸則是新技術未能普及的另一原因。
據了解,目前國內已經研發成功并實際應用的連續硝化工藝,不僅在降本增效上有優勢,并且能大幅提升裝置產能,可以實現小裝備大產能的目的,也符合國家發展綠色化工、降低排放政策的要求。業內專家建議,從節能減排、增效創效方面考慮,應加大此類技術的推廣力度。
筆者從國家相關危化品管理規定了解到,二硝產品被國家列為劇毒物生產管理,嚴格控制其生產、銷售、流通、采購等各個環節。如國家安全監管總局于2009年6月曾下發《安監總管三〔2009〕116號》文件,將硝化工序列為首批重點監管的15種危險化工工藝之一,要求確定重點監控的工藝參數,裝備和完善自動控制系統,緊急停車系統,提高化工生產裝置和危險化學品儲存設施的本質安全水平。同時,環保部門對該生產工藝條件下(包括落后或先進工藝)的廢酸處理環節進行嚴格控制,嚴防造成環境污染。
而從今年李克強總理的《政府工作報告》中不難看到,國家在支持發展經濟的同時絕不會放松對環保治理的力度,并且今后會越來越嚴。對于這種環保和安全門檻越來越高的行業,一些環保不達標、生產手續不健全的企業無疑會面臨退市的結局,優勝劣汰的格局今年可能會充分顯露。據河北正定星源公司總經理王川介紹,包括他們在內的幾家河北企業的二硝裝置因環保、搬遷等問題已關停并轉,約占該省50%的二硝產能。
業內人士表示,從近期環保部對國內兩地市長約談這一現象可以看出,國家已從督企轉向政企共抓,足見未來行業的環保壓力之大。隨著環保壓力的增加,國外也已逐漸減少該產品生產,而國外市場需求并沒有太大降低,二硝及衍生物的出口前景非常看好。“正因為如此,國內一些環保設施健全、技術先進、上規模的企業將會迎來新的發展機遇。相反,一些無環保設施或設施相對落后又無一定規模的企業必然會淡出市場。根據國家推行的混合所有制、企業兼并重組等激勵政策,一些中小企業尋找企業重組、聯合等手段來提升企業實力,也是一個很好的可持續發展之路。”河南開普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市場部經理邵會文如是說。
談及國內化工行業近幾年的發展現狀,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常務副會長李壽生這樣評價:中國化工是世界第一大,但不是第一強。一句很簡單的話語,卻包含了化工行業近些年來的發展歷程,也反映出了行業發展的瓶頸。特別是二硝產品作為傳統染料中間體的子行業,其的應用本應是越來越多,企業越過越好,但現實卻如眾多廠家反饋的信息一樣,反道而行,日子越來越不好過。中石化南化公司、蚌埠八一化工的二硝裝置相繼停產,就連近幾年已建設和計劃建設投產的山東、內蒙古的一些二硝項目都以流產告終。內蒙古雅布賴染化公司總經理李玉明曾說,當今染料及中間體行業缺乏龍頭企業帶動,才導致各地無序競爭,最后日子都不好過。
“從前些年國際金融經濟危機對各行各業造成的影響來看,任何一個行業如果缺乏龍頭帶動、龍頭引導、龍頭示范,行業的自律以及可持續發展就成了一句空話,該行業的抗風險能力也會大大削弱。這從近幾年國內二硝市場始終處于低谷、各地中小企業相繼退市等現象即可反映出來。龍頭帶動式的發展格局,應該成為今年行業主導的大趨勢。”南京明馳化工有限公司總經理韋建揚認為。
筆者最近在市場調研時發現,當前國內企業布局正在悄然發生改變。隨著國內最大年產8萬噸(占國內總產能的40%)的二硝裝置順利投運后,湖北目前也有計劃再建二硝裝置,國內在2011年形成的因南方企業大量北遷形成的南北“二八”格局(南方生產能力20%、北方80%)開始改變。同時,因今年國內各地環保治理力度的加大以及行業優勝劣汰的現狀,加之內蒙古、河北一些地區的企業退出市場,不排除南北格局再次反轉的可能性。筆者還從一些市場人士那里了解到,目前已有部分二硝廠家開始考慮以重組、聯合的方式來應對今年市場低迷的形勢。預計今年北方地區將仍會有一些企業以轉產、停產的方式退出行業,有望形成南強北弱的龍頭帶動新格局。
一位業內資深人士認為,今后政府對經濟轉型升級將更加重視,公眾的環保意識亦會日趨強烈,染料行業面臨的挑戰更加迫切。因此,二硝企業要注重專業化、規模化、產業化和環保化,著力提升資源配置、核心競爭力、合作伙伴網絡、品牌效益;推廣新技術,有效控制成本;在靈活銷售、策略采購方面下功夫,讓企業步入良性發展的軌道。
科技
Science & technolog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