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東超(哈爾濱石油學院,黑龍江 哈爾濱 150028)
伴隨著我國經濟的迅猛發展,對能源的需求量越來越大,這就迫使我們不得不加大能源的開采,提高開采技術,而我國的石油資源絕大部分分布在環境較為復雜的地段,原油的純度較低,開采難度系數大。一些油田的儲油已經趨于枯竭,采出油的含水量已達90%,石油產量逐漸減少,而且開發難度越發增大。在這種趨勢下,要求我們不斷優化采油技術,特別對于那些稠油,特稠油和超稠油的勘采,采用熱力采油技術,提高原油的采收率。隨著稠油資源的不斷開發,提高熱力采油技術任重而道遠,不僅要對采油結構進行優化,而且還要與其他技術相結合,為石油的開采開辟一片新的領域。
(1)稠油 稠油,即重油,因其密度和粘度較高而得名。稠油的主要成分包括長鏈石蠟,瀝青質和膠質等,其中瀝青和膠質的含量較高,這就造成了原油在地層的流動性較差,加大了開采難度。
我國的稠油儲備資源豐富,分布地域較廣,主要分布在勝利油田,克拉瑪依油田和遼河油田等,稠油一般位于地深為1500米左右的地層,具有很好的開采前景。稠油一般以小模塊化的形式分布,其原油的性能較差,而且采油,地面處理和運輸難度很大。但稠油資源是石油領域重要的一個分支,在資源匱乏和能源緊缺的時代,稠油資源的開采顯得尤為重要。
(2)熱力采油 熱力采油,顧名思義就是通過對原油進行加熱,改變原油在地層中的存儲形態,以達到開采的效果。稠油的粘度對溫度的變化很敏感,只要提高溫度,稠油的粘度就會急劇下降,流動性增強,便于原油的開采,這就是稠油熱力開采的原理。目前應用最為廣泛的是注入蒸汽法,其次是火燒油層法兩種。在1920年科特提出火燒油層法,即將地下的燃油點燃,燃燒一部分,利用燃燒產生的熱能,將未燃燒的原油粘度降低以提高稠油的開采率;注入蒸汽法,充分利用了地球豐富的水資源,將水作為熱載體把熱能引到油層,加熱使其粘度下降,提高原油的流動性,大大降低了稠油的開采難度。因此,熱力采油技術的產生,強有力地解決了稠油的開采問題,提高了原油的開采效率。
隨著稠油的開發利用,熱力采油作為稠油開采最有效的技術手段,其方式和采油結構也在不斷優化,無疑已經成為現今采油的首選。熱力采油技術依靠它很強的適應能力,能適應各種復雜的油儲條件,而且不受周圍環境的影響,工作介質多以水和空氣為主,采油的經濟效益好,成本低。下面介紹幾種現今比較先進的熱力采油技術,為稠油資源的開采打開一個新的格局。
(1)蒸汽吐吞 蒸汽吐吞,又叫循環注蒸汽或者蒸汽激勵,是現今比較常用的稠油開采技術,利用高溫高壓的飽和蒸汽,將其注入油井(即為吞),此時需把油井關閉數天(即燜井),充分利用蒸汽加熱原油和油層,降低原油的粘度后開井進行原油的開采(即吐)。蒸汽吞吐開采分為注氣(吞蒸汽),關井(燜井)和回采(吐蒸汽)三個階。
當向地下油層注入高溫高壓的蒸汽后,在接近油井的區域,溫度會升高,此時原油被加熱,其流動速度明顯加快,原油的流動阻力相應的大幅減少,出油量顯著增多。該技術操作工藝簡單,能在短時間內采出原油,見效很快,但是采收率低,因為注入蒸汽后油井冷熱變化,對油井的將造成很大的危害。
(2)蒸汽輔助重力熱力采油技術 隨著原油的不斷開采,進一步提高原油的開采率,保障油氣資源的穩定持續增產,提高原油的開采技術變得越來越重要。現今開發稠油的一項新型技術——蒸汽輔助重力采油技術的問世,大大改變了現有的開采模式,提高了原油的開采產量。該技術主要針對粘度較高的稠油,利用蒸汽作為熱能,把熱傳導和熱氣流有機結合,再利用原油自身所具有的重力,對原油進行開采,通過水平井可以獲得很高采油速度。在原油的巖石層附近打造一對水平井,當蒸汽注入時,會把油層包圍在其中,形成一個充滿高溫高壓的蒸汽空間,更快的將原油加熱,由原先的固態變為液態,在重力的驅使下,原油將流入打好的水平井中,伴隨原油的不斷采出,該蒸汽空間也不斷的擴大,將周邊更多的原油采出,大大提高了稠油的開采效率,采油的原油品質也較為優良。
隨著資源的不斷減少,提高采油技術迫在眉睫。對于稠油的開采,更是需要我們不斷的努力,充分利用熱力采油技術,提高原油的采收效率,為減輕現在的能源危機作出貢獻。熱力采油技術的不斷改進和研發,不僅能在環境復雜的區域內進行開采,而且對環境污染小,采油效率高。因此,不斷優化和提升熱采技術,是每一位石油開采工作者應努力奮斗的方向。
[1]劉慧卿,范玉平,趙東偉,張瑛.熱力采油技術原理與方法.第一版.山東:石油大學出版社,2000:2-3.
[2]馬書定.水平井熱采工藝在采油工程中的應用[J].國外油田工程,2012,9(2) :4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