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一帆
(貴州智恒工程勘察設計咨詢有限公司)
因為山區舊公路在當初設計時,會從前些年的經濟形勢以及修建目的等方面出發,對山區公路進行設計,導致圍繞城鎮設計的公路布線比較多。公路附近的城鎮之間、村莊之間的間隔距離比較短。但是隨著近年來經濟的不斷發展,這種模式下的城鄉規劃會對公路的正常使用帶來較大的影響。為了滿足當前社會背景下的要求,在原有公路并對路線改擴建進行定位時,必須要保證城鎮和鄉村之間可以相互支撐、相互發展,保證公路對城鄉影響的最小化。
早些年我國勘察設計的設備的技術條件有限,且山區大部分公路在設計修建時沒有考慮到后期的發展。一些地區因為經濟條件的制約,公路設計方向較窄,導致公路出現各種病害。也有一些公路在設計時沒有考慮到不良地帶會對公路帶來的影響以及使用年限會對公路帶來的影響,致使公路經常會出現各種問題。路基出現病害,不僅會影響到交通運輸的發展,同時也會從側面提升公路維護資金以及公路病害的治理資金投入量,為公路擴建線路設計造成負面影響。
在我國交通構建模式中,大中型橋梁起到的是交通樞紐的作用,但是在當前的山區舊公路改擴建工程中,由于特殊地形的限制,該方面卻占了較大的比例。原有一些橋梁的結構、承載能力和標高等,都不能滿足當前車輛的需求。這些問題都不能通過簡單的維護手段來處理,久而久之導致橋梁棄用,造成浪費。所以山區公路的改擴建設計通常會通過橋梁對布線產生的影響——如果橋梁結構以及橋梁的標高和承重能力可以滿足公路改建以后的標準,則需要檢驗其實用功能,是否可以加以改造利用;如果橋梁寬度不能滿足公路需求,那么可以考慮使用加寬或者是使用分離式路基手段對橋梁進行簡單的整改等等。
根據《公路路線設計規范》(JTG D20-2006)規定,設計速度大雨或等于60 km/h 時,同向圓曲線間最小直線長度以不小于6 V 為宜;反向圓曲線間的最小直線長度以不小于2 V 為宜。在進行線路設時,不論公路所在地區平轉角的大小,都應當設置部分圓曲線。在對公路進行改建的過程中,盡量在原有公路的路線上結合國家相關技術規范加以優化,使路線在滿足各規范要求的情況下盡量貼合老路線性。因為山區地質地貌的特殊性,根據規范及相關文件,困難路段可以適當降低標準,但是也要保證各技術指標能保證日后駕駛人員在行駛過程中的安全。最小圓曲線的半徑必須滿足規范中的要求,因為公路改建經常會受到各種外界因素的影響,圓曲線半徑必須保持比設計時速大。如果額定曲線半徑在9 000 m,那么視線集中300~600 m 區域以內的視覺效果和直線沒有任何的區別,所以圓曲線的半徑也不要太大。
路線拉坡設計需考慮新舊路橫坡度和超高的差異化,相差無幾可采用采用中線控制即可。如果單側加寬,應推算路中線標高。當然,山區公路建設其中還有一些復雜的原因,需要根據地形地貌等實際情況,加以變通。改建山區現有公路,在利用部分平面時,還可以利用部分縱面。首先需要明確工程位置的坡度以及坡長,在可利用地段設計的縱坡應使現有路面成為改建后路面基層。通過總結近年來的實際工作情況發現,實際可以采用的坡長經常比考察時額定的坡長要短,所以最好不采用最小坡長進行設計,以免影響工程施工質量以及設計的可行性。其次要確定豎曲線半徑以及長度。視距要求所需決定豎曲線半徑極限最小值,通常情況下可以選用大于一般最小半徑的數值,如果工程條件較好,可以采取滿足視距要求。
橫斷面設計也是舊公路改擴建設計當中比較重要的環節。在對橫斷面進行設計的過程中,不需要特意的去強調指標的完美性,只要從工程所在地區地貌的實際情況入手,設計出符合道路基本需要的橫斷面即可。在對平原地區公路進行改造時,可以使用全鋪式的方式來滿足工程的基本需求。在對山嶺地區進行設計時,需要考慮到邊坡的情況以及工程所在地地質情況,進而制定具有針對性的護面措施。如果對陡坡地段進行設計,在路基設計時不能使用半填半挖斷面,避免工程事故的發生,也可以從側面提升工程質量。通常清下,平面選線可以在1∶2 000 比例尺的地圖上通過先定交點后布線的方式進行設計。因為地形圖必定會存在一定的誤差,所以可以紙上的定線放到施工現場,最大成的將現有公路的作用發揮出來。通過全站儀對公路中線控制點進行檢測,之后再對線路進行設計,保證設計質量。
隨著時代的不斷發展,公路工程技術標準都有了明顯的變化,導致傳統公路不能滿足時代發展的需求,必須對其進行完善。山區老舊公路改擴建線路的選擇需要從工程所在地區的實際情況入手,綜合地形條件、工程地質以及工程線路附近的自然景觀等多方面條件,選定公路線的主要位置。在線路制定過程中,還需要考慮到公路平面、公路縱斷面以及公路橫斷面這三點之間的聯系,盡量保證三點的合理性與科學性,為日后公路使用打下基礎。線路設計工作是一項涉及方向較廣的工作,需要考慮全因素對公路的影響,不僅需要不斷重復的設計,也要不斷完善設計過程。使公路滿足國家相關規范與指標,將“以人為本”理念貫徹到公路路線設計中,讓公路真正的安全、環保、美觀。
[1]王健.山區公路路線設計與質量控制的分析[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下旬刊),2011,11(24):111-113.
[2]趙龍.基于改進的AHP-模糊綜合評價法的高速公路路線安全性評價研究[D].華南理工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3:5-7.
[3]李冰川,趙曉峰,陳銀鈴.平原微丘地區公路路線設計淺論[A].全國城市公路學會第二十次學術年會論文集[C].中國會議,2011:247-249.
[4]林立.山區低等級公路改擴建線形指標綜合評價模型與應用[D].重慶交通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0:25-27.
[5]朱海軍,朱士東,吳海堂,韓笑程.云南山區高等級公路路線設計研究[J].交通標準化,2013,9(17):99-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