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艷華(黑龍江職業學院)
國內外公路投融資政策研究
魏艷華
(黑龍江職業學院)
摘要:公路是現代交通網中規模大、公用性強的基礎設施。它具有投資大、建設周期長的特點,資金籌集成為制約公路發展的決定性因素。因此,一些發達國家非常重視公路建設資金的籌集,通過不斷完善立法形式,強化公路發展規劃,采用多渠道籌資政策,依法籌集、管理和使用資金,從而保證了公路的快速發展。但從經濟發達國家公路資金政策的演變過程看,有許多值得我們借鑒的地方。
關鍵詞:公路;投融資政策;公路建設資金
1.1美國公路投融資政策
美國高速公路的集中建設時期為20世紀50年代到70年代,此時期美國高速公路建設的資金90%來自于聯邦政府,10%來自于州政府。聯邦與各州政府建設資金的最主要來源是道路公共建設基金,該基金由汽車燃油稅及重要汽車配件消費稅等組成,20世紀80年后期,美國高速公路建設已基本完成。
美國目前公路建設資金是由聯邦、州和市縣鄉各地方政府共同承擔。公路建設資金來源渠道較多,其主要來源有:公路用戶稅費、一般財政收入撥款、財產稅、資源稅、石油產地稅等稅費)、債券集資、公路信托基金的投資利息收入和通行費等。
1.2英國公路投融資政策
英國政府的道路建設基金,主要是中央、地方兩級政府撥款。道路撥款來自國家收入,對機動車輛的稅收是國家總收入的重要來源,一般約占國家稅收總額的12%。
英國是世界最早實行燃油稅制度的國家,燃油稅是機動車輛稅的主要科目,一般占其稅收總額的2/3以上;車輛稅包括車輛購置稅、登記稅、牌照稅等。目前,英國公路網已經基本建成,已過了公路建設的高峰期,公路發展階段不再是以數量的增長為目標,而是在堅持以人為本和高速環保的理念下發展,在養護管理機制方面,通過公路管理的各個環節引人市場機制,使公路更好地服務于經濟社會發展,而公路資金籌集主要是為了滿足公路養護資金所需。
1.3法國公路投融資政策
法國公路資金的來源除用路者交納的各種稅款外,還包括政府部門的公路建設投資、高速公路經營公司和私營公司的貸款、地方政府的公路建設合作基金等。用路者交納的稅款包括:燃料稅、車輛購置稅、車軸稅、車輛登記稅、通行費等。
20世紀60年代法國政府批準建立了五個合資經營的特許道路公司。特許道路公司負責發行長期債券集資進行高速公路的建設。這些道路公司征收道路通行費歸還貸款和政府預付款。政府負責確定建設計劃、技術特點、道路通行費率,藉以對整個公路公司的運轉和效能進行控制。70年代,國家又決定給予私人財團、承包商和銀行以經營公共工程的特許權,擴大了特許公司自己裁決的能力,還委托民間企業建設、管理高速公路。使得眾多公司能加入公路工程的建設,加劇了道路公司之間的競爭,使建設資金趨于更加合理化。
1.4意大利公路投融資政策
意大利公路資金的主要來源是燃料稅、車輛稅(包括購置稅、登記稅、牌照稅、駕駛照稅等)、通行費和借貸資金等。意大利公路資金籌集方式主要是將道路稅費收入納入國家收入,國庫每年向國家道路管理局提供其所需款項。還通過道路沿線的廣告收入、貸款或政府法律規定的專項撥款解決道路建設投資資金。目前意大利約有85%的高速公路為收費路,具有長期經營收費路的經驗。其經營權由國家授予一些私營特許道路工團,通行費標準由政府確定,全國采取統一收費標準。并由經特許的道路工團運營和管理。這些工團主要靠從金融市場上取得貸款修路,然后收取通行費分期償還。償還期限一般為30年。
1.5日本公路投融資政策
日本是當今世界擁有最先進綜合交通系統的國家之一。20世紀50年代,日本制定了《道路公團法》,由政府依法投資成立了日本道路公團。日本道路公團以融資、建設和管理收費高速公路為其主要業務,它是具有中央集權性質的半民半官的特殊法人,屬于國家特許經營公司,這種“政府控制下的市場運作”成為該時期日本高速公路建設的重要特征。日本道路公團能夠有效地籌集資本,且資本回收期短,形成良性循環,顯著促進了日本高速高速公路的發展。
建國60多年來,政府主管部門就公路投融資出臺過許多政策。如以地方政府為主的公路資金籌集政策;公路資金依靠公路用戶費(稅)的政策;多種籌資方式并存的政策;使用中央財政專項資金的政策。目前,我國高速公路建設資金的來源主要政府預算資金、自籌資金、銀行信貸資金和國外資金。其中,政府預算資金包括非經營性基金、車購費、中央和地方財政專項資金等;自籌資金包括地方自籌資金、公路建設債券、國內股票和證券融資等;利用外資的方式主要有國際金融組織及外國政策貸款、合資、項口融資、H股、B股、合作和轉讓經營權等。
3我國公路投融資政策發展趨勢
從中短期趨勢來看,首先是公路民營化過程會加速。主要原因在于大量的銀行貸款陸續到期,公路投資部門的還款壓力增加,公路投資公司資本金難以擴充,許多公路投資公司融資規模已經相當飽和,限于銀行部門對資產負債比例的限制、對貸款風險的關注程度提高。公路收費額增長緩慢,大量的公路通行費收入難以償還到期貸款。經營權轉讓、股份制等快速資產變現,收回投資的方式進一步受到重視。隨著債務到期,盤活公路資產,資本運營,公路民營化的規模將擴大,速度也會加快。
其次,高等級公路的經濟性將被深度開發。高等級公路主干線已經初具規模,再修建的道路經濟性會逐漸降低。經濟性道路與公益性道路采取不同的政策。公路經濟性與社會性之間的矛盾會重新顯現。將針對道路屬性的差異采取不同的政策,例如鄉村公路,將會實行免費使用,規范收費公路的范圍,對公益性公路與經濟性高等級公路實行分類管理,明晰政府與市場在公路建設中的職責,政府集中力量投資公益性強的免費道路,不同等級的道路制定不同標準。經濟性強的道路,由市場供給,由于公路內部收益能力有限,在補貼能力有限的情況下,可能采取外部效益內在化的措施,進一步提高公路的投資收益能力。
從長期趨勢來看,收費制度作為公路融資制度的一部分,只能夠是階段性政策。公路政策具有回歸的可能,即公路建設投資重新由政府提供。
從世界各國的經驗來看,實行道路收費制度可以吸收各方面的投資,在較短的時間內提高道路狀況,但是由于道路屬于公共基礎設施,實際全面實行道路收費制度的國家很少,一般僅把收費制度作為促進道路發展的階段性措施。
參考文獻:
[1]劉慧敏.發達國家高速公路投融資體制改革分析與借鑒[J].現代經濟探討,2014,(12) .
[2]周國光.中國公路投融資體制改革探索[J].經濟問題探索,
2009,(6) .
收稿日期:2014-12-13
中圖分類號:U415.1
文獻標識碼:C
文章編號:1008-3383(2015)05-015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