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冬霜(重慶燃氣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重慶 400020)
在天然氣的運營過程中,供應總量和銷售總量總是有一個差額,這就是輸差,很難完全消除,營銷企業(yè)要為此直接買單。能否控制輸差、減少輸差、或者直接消除輸差,從而更好保護自身利益、提高經濟效益呢?弄清天然氣的計量原理和輸差產生的原因是關鍵。在此基礎上本文提出了查找輸差的方法和控制、減少輸差的措施,
在天然氣的輸送過程中,在上下游采樣點之間的計量差值就是輸差,根據(jù)物質不滅定律,在密閉管道中流動的天然氣不存在漏氣情況,則輸差當然為零。但是,流量值是通過一定的儀器測量出來的,儀器的精度有限就一定會存在誤差;一般情況下,管線越長、聯(lián)接點越多密封點也越多,泄漏點也越多,不能完全避免;天然氣的干濕變化、炭黑沉積、雜質濾除都會引起計量值的變化而帶來輸差;采樣點之間管道存儲量的變化肯定也會引起輸差,管道破損放散和人為偷盜更是直接損失。由此可見,眾多因素決定了輸差是客觀存在的,不可能完全消除。但是輸差的數(shù)量大小可能有很大的差異,如何了解輸差、克服輸差是必須要面對的。
實際上,輸差主要分管理輸差和測量誤差兩部分:
1.1 上下游流量確實不一樣:安裝檢修作業(yè)的排氣放空;密封點泄漏;人為偷盜;管道破損造成的放散;這是運行管理輸差。
1.2 由于測量計算方法粗糙,儀器精度不夠帶來的測量輸差;天然氣品質(干濕變化、炭黑沉積、狀態(tài)變化)變化也會帶來測量輸差。
1.3 計量裝置設計、選型(類型、規(guī)格)不當,使用條件不規(guī)范,這是設計管理輸差
1.4 計量裝置安裝不規(guī)范,計量儀器操作使用不當,或者計量裝置維護保養(yǎng)不足造成失準而引起的是技術管理輸差。
1.5 漏記、計量裝置故障、設備檢修開旁通而帶來的是計量管理輸差。
輸差有正有負,當輸出量大于輸入量時,會出現(xiàn)管道產氣的情況,這就是負輸差。主要是由于計量系統(tǒng)的技術原因引起的。
計量的基本步驟是:對流量信號采樣(流速、體積)——信號轉換傳輸——計算流量——再根據(jù)氣質參數(shù)(組分、密度、雷諾數(shù)、溫度、壓力)對(計算出的)體積流量補償換算為標準狀況流量——流量累計。也可以直接測量質量流量。從計量過程看,采樣、轉換、傳輸、計算、累計每個環(huán)節(jié)都可能帶來誤差,每個環(huán)節(jié)的精度都直接影響測量精度。這也是計量技術理論發(fā)展的入手環(huán)節(jié)和技術突破的必然環(huán)節(jié)。
采樣的流量特征參數(shù)不同測量的方式就不一樣,這就產生了不同類型的計量裝置;采樣信號的穩(wěn)定性是有范圍和條件的,這就是儀器的適用范圍和使用條件限制,也是設計選型的依據(jù);特征參數(shù)與流量的關系不是嚴密的數(shù)學關系,而是近似的關系,且受多項參數(shù)的影響,一般都需要進行修正。這是誤差產生的原因之一。氣質參數(shù)和流動狀態(tài)參數(shù)的變化,也會引起計量輸差,補償只是近似的。
流量的真實值和測量值之間的差值就是測量誤差。對運行的具體計量系統(tǒng)而言,計量系統(tǒng)的精度范圍就是輸差控制的最低值。
目前,使用較多的流量計有如下幾種:旋進旋渦流量計、渦輪式流量計、孔板式流量計、超聲波流量計;直接測體積的有:腰輪流量計、皮膜表。它們適用的范圍和精度各有不同。其中,使用最多的是孔板式流量計和皮膜表。
從理論上說,管理輸差可以完全消除,這是輸差管理的主要目標。為此,建立健全的計量機構,培訓合格的專業(yè)技術人員;完善輸差管理機制;制定嚴格的操作規(guī)程和經濟考核制度,是減少輸差的基礎條件。
減少輸差要全局考慮,從源頭抓起:在設計階段就要做到設計合理,準確選型;安裝施工必須嚴格管理,按規(guī)范操作;在運行階段控制和減少輸差的關鍵是及時發(fā)現(xiàn)輸差和查明原因。查找輸差的方法:
3.1 采樣點一對一的查找:有無漏損、盜氣;計量系統(tǒng)工作是否正常,計量信號有無失真失常;計量儀器的測量精度是否失準;要說明的是:兩個采樣點測量雖然同時,但并不同步,因為流體的狀態(tài)(壓力、溫度等)在兩點之間有變化、管道存儲量有變化,可能產生一定的輸差。這個誤差的累計極限就是最大的瞬時值,最終應該為零。
3.2 采樣點一對多(多對一),多對多的查找用排除法:通過統(tǒng)計數(shù)據(jù)分析、經驗估算、倒換流程、專門測量,轉換為一對一的查找。
輸差的原因和發(fā)生點查明了,處理也就順理成章,不必贅言。
[1]曾銀.我國天然氣計量技術現(xiàn)狀及發(fā)展趨勢[J].化工管理,2014,33:50.
[2]呂素芳,李曉明,李效彪,郭陽,李杰,王小英.天然氣計量輸差診斷方法應用研究[J].石油化工自動化,2014,06:59-61+70.
[3]姜延廷.天然氣輸差原因分析及解決途徑[J].中國石油和化工標準與質量,2014,09:234.
[4]于輝,賈春穎.天然氣長輸管道輸差控制技術研究[J].內蒙古石油化工,2014,17:108-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