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超文
(新興縣供水工程管理處,廣東 云浮 527400)
探析用于環境水質分析的重金屬檢測技術
梁超文
(新興縣供水工程管理處,廣東 云浮 527400)
我國重工業的快速發展對我國經濟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但是與此同時,重金屬運用比率的提升對環境也造成了極大的影響,嚴重制約了環境改善工作的推行。從現狀分析,我國對環境保護工作引起了高度重視,重金屬檢測已經成為當前非常關鍵的任務。文章主要分析了在環境水質分析中重金屬檢測技術的具體應用,借以降低環境污染。
重金屬;檢測技術;環境水質;應用分析
在我國環境污染中,重金屬污染占據榜首,這主要是由于我國重工業相對而言比較發達,由此產生的污染問題已經成為危害我國環境的首要殺手,同時還會影響人類健康。運用檢測技術對環境水質中的重金屬含量進行實施檢測是必要的,隨著科技發展速度的日益加快,檢測技術正在不斷完善,檢測效率與效果也得到了提升。
液相色譜法在當前環境水質檢測中獲得了良好的應用效果,它的顯著特征是高效分離,但是這種方法在檢測過程中還存在一定的弊端,比較明顯的特征就是靈敏度較差。因而在實際應用中通常將其與另一種方法組合使用,這一方案的實施有效彌補了液相色譜法的缺陷。很多專家學者對這種技術進行了升級,進一步促使其實用效果得到極大的提升。例如:針對濃度較高的廢水,檢測其中是否含有堿金屬離子,或是堿土金屬離子,首先,通過離子色譜實施測定,再用IonPac CS12A陽離子交換柱,抑制電導檢測,在很短時間內,就可以檢測出水中含有如下元素:Na+、K+、Mg+、Ca2+,并且對各元素的含量都有非常明了的認識。這種檢測方法能夠有效檢測出有機廢水中是否具有重金屬元素。
針對熒光分析法而言,其與分光光度法原理基本相同,具體工作原理如下:以常溫物質為例,它在受到入射光照射時,其體內的元素因子就會活躍,活性增強,由之前的基態變成激發態,對于激發態價電子來說,它的穩定性較差,在短時間之內就會恢復成基態,在轉換過程中,就會射出一定的出射光,這就是我們看到的熒光,通過對熒光進行分析,就能獲取常溫物質組成元素及其含量。從目前情況來看,我們普遍看到的熒光發射物質有以下幾種:熒光染料、量子點、稀土納米材料等,對于熒光物質而言,假設其成分中含有重金屬,其濃度越大,就會顯現熒光增強的效應,繼而可以判定物質中是否具有重金屬。
所謂電化學分析法,其實操作起來比較簡單,它借助的是電化學反應,在此基礎上,對環境水質進行檢測分析。電化學方法是依據物質電化學特性,根據差異性判定物質是由哪些元素組成,這種檢測技術在實施過程中,必須是在電化學池中展開,具體實施步驟如下:首先準備試驗液,將其融入化學池中,然后將其中某一參數,如電阻、電導、電流、電量等,將其作為參考標準,測定電化學池,最后將參數與所測物質元素濃度實施對比,繼而判定試驗液組成元素,且同時能夠分析所有元素的含量。就目前現狀來看,有幾種應用比較廣的電化學方法:分別是電位分析法、溶出伏安法、極譜法、伏案滴定法。例如:以陰極溶出伏安法為例,它不僅可以檢測飲用水中多種金屬元素,同時還能檢測海中的金屬元素及含量。
原子吸收光譜法,英文簡稱為AAS,該檢測方法具有諸多優點,如靈敏度高、檢測限低、分析速度快、選擇性好等等,正是由于這種檢測方法存在的諸多優勢,它在各個領域中得到了極為廣泛的應用,在重金屬含量的檢測中也獲得了較好的使用效果,是截止目前為止運用頻率較高的檢測方法。原子吸收法,它是檢測地表水的制定方法,同時也是廢水金屬含量檢測常用方法。例如:特定萃取條件情況下,將APDC作為螯合劑,MIBK作為萃取劑,定量螯合萃取鉛,在此基礎上,將這一檢測方法與其它技術實施聯合使用,這樣做的目的是快速檢測出水中鉛的含量,操作簡單方便,而且結果相對而言準確率極高。
當前來看,比較常見的檢測方法有:免疫分析法、酶分析法等,這其中免疫分析法運用效果相相對較好,它主要針對以下兩方面實施檢測:分別是抗體、抗原特異性,對其進行有效利用,通過這種方法可以有效檢測環境水質中是否含有重金屬元素,并且能夠對其含量有較為清楚的顯示,這種檢測方法具有自身的獨特優勢,即較高的靈敏度。酶分析法也是當前生物化學分析中運用頻率較高的一種的檢測方法,主要針對甲硫基實施有效利用,觀察其與重金屬元素結合之后的狀態,實施有效利用,致使酶活性性質發生改變,相對應的結構也會變化,酶活力降低,從而致使物質中所下元素發生變化:電導率、pH值、顯示劑顏色等,最終分析重金屬含量。
綜上所述,隨著重金屬污染的日益加重,其對環境水質的影響也逐步加大,同時對人的身體健康造成一定的威脅,因而必須對重金屬水體污染引起高度重視,并積極探討檢測水質重金屬元素的方法,繼而將水質污染降至最低。文章主要介紹了幾種檢測水質中重金屬元素含量的方法,并對每種檢測方法范圍進行了詳細的闡述,進一步促使我國環境水質能夠得以最大改善,降低重金屬污染,從而使我國環境水質能夠維持在正常范圍。
[1]洪陵成,王林芹,張紅艷,王艷.用于環境水質分析的重金屬檢測技術[J].分析儀器,2011(01).
[2]鄭岳青.用于環境水質分析的重金屬檢測技術研究[J].食品安全導刊,2015(12).
[3]陳正,王彬彬.重金屬檢測技術在環境水質分析中的應用[J].科技創新與應用,2016(05).
[4]林杰.重金屬檢測技術在環境水質分析中的應用研究[J].中國新技術新產品,2012(22).
[5]丁健.環境水質分析中重金屬檢測技術探討[J].資源節約與環保,2015(11).
X832
A
1003-5168(2015)11-18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