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志慧
(寧夏固原市園林管理所,寧夏 固原756000)
探析提高城市綠化建設生態城市的思考
梁志慧
(寧夏固原市園林管理所,寧夏 固原756000)
城市生態環境的凈化,需要大量的綠地來維護。綠地在城市的環境凈化中擔負著重要的功能,對防治城市污染,改善空氣質量,緩解城市熱島效應,改善人們的生活質量都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生態城市;綠化;綠地
在城市中植樹造林、種植花草,把一定的地面(空間)覆蓋或者是裝點起來,這就是城市綠化。綠地系統作為城市中唯一具有自凈功能的組成部分,在改善環境質量、維護城市生態平衡、美化城市景觀等方面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隨著城市化進程不斷加快,環境污染問題的加劇,人們已越來越認識到走生態綠化的道路,以綠地系統改善城市環境質量的重要性。
作為城市自然生產力的主體,城市生態綠化應成為城市生態系統的核心。因此,城市生態綠化應貫徹生態優先準則,同時參與城建項目規劃和建設過程,而不是工程建設的最后補漏和修飾。其思路包括:
在實施城市生態綠化建設中盡量保留原有的自然和人文景觀,把城市建設對生態環境的干擾和破壞降低到最低程度。
完善城市綠地規劃布局能有效協調城市居民與環境的關系;根據城市氣候效應特征和居民生存環境質量要求,搞好城市綠化布局并進行城市綠化系統設計,提出城市功能區綠地面積分配、品種配置、種群或群落類型方案。
根據生態功能區建設理論,建立環境生態調節區,在此區中,自然生態系統的特征和過程應被保留、維護或模仿。
綠地在城市生態環境中擔負著環境凈化的重要功能,防止城市污染。根據城市不同分區的空間異質性,貫通城市內的綠廊結構,其中綠廊穿越外環綠帶、楔形綠地和中心區園林綠地,將城市周邊的清潔冷濕的空氣經過高綠量的森林群落引入城市內部,緩解熱島效應,改善空氣質量。
物種多樣性是促進城市綠地自然化的基礎,也是提高綠地生態系統功能的前提,所以,生態綠化應恢復和重建城市物種多樣性。我們應盡量保護城市自然遺留地和自然植被,建立自然保護地,維護自然演進過程;修建綠色廊道和暫息地,形成綠色生態網絡;增加開放空間和各生物斑塊的連接度,減少城市內生物生存、遷移和分布的阻力,給物種提供更多的棲息地和更便利的生境空間。
城市要盡量保存適應野生動植物生存繁衍的棲息地。保護和建立半自然棲息地是生態綠化實現自然保護的重要途徑。“半自然”是指人類干擾之前保留自然植被痕跡的地方,但又被人類深刻改變,不能視為真正意義上的自然。如遺留的林地、濕地、草地以及廢棄的深坑、水庫和人工濕地系統,它們是水生動物良好的棲息場所,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大量自然生境的喪失。生態公園是模仿自然生境、保護城市生物多樣性的理想途徑。
綠地群落是一個有序而漸進的系統發育和功能完善的過程。生態綠化應改變綠化的事后管理和末端管理為源頭的管理,改善種植結構,提高綠地自身的穩定性和抗逆性。生態綠化所用植物應盡量選用與當地氣候、土壤相適應的物種,利用綠地凋落和綠肥等土壤適應物,進行再循環和再利用,形成群落自肥的良性循環機制,從而減少施肥、除草和修剪等非再生資源的使用,降低綠地建設、維護費用。
重視綠地水體的建設,為有益昆蟲和兩棲動物提供適宜生存的環境,形成綠化植物-病蟲害-天敵及其周圍環境相互作用和制約,實現城市綠地植物無公害控制。把握地帶性群落和種類組成、結構特點和演替規律,合理選擇耐蔭植物,充分開發利用綠地空間資源,豐富林下植被,改變單一物種密植的做法,使自然更新物種具有生存和繁衍空間。
城市生態綠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合理的植物配置。首先要求我們提高對植物品種的認識,加強地帶性植物生態型和變種的篩選和馴化,構造具有鄉土特色和城市個性的綠色景觀;同時慎重而節制地引進國外特色物種,重點還應是原產我國,但經過培養改良的優良品種。目前大多數城市的綠化植物種類不夠豐富,這與對綠化植物的要求太高,過于追求完美或輕易否定有關。如片面追求“四季常綠”,使適應性強、色彩豐富的落葉植物遭冷落;“一次成型”等急功近利的做法,也導致慢長植物和缺乏大規格花木的植物被隨意拋棄和輕易否定。在城市綠化中,我們應利用不同物種在空間、時間和營養生態位上的差異來配置植物,最終形成喬灌草結合、層次豐富、配置 合 理的復合植物生態群落。
綠量是城市綠地生態功能的基礎。目前城市綠化中的綠地率、綠化覆蓋率等指標往往不能真正體現出綠地的生態效益。生態綠化不僅要提高綠地率,最主要的是提高綠地的葉面積指數。鑒于此,我們應盡量選用葉面積大、葉片寬厚、光合效率高的植物,提高群落光合效率,創造適宜的小氣候環境,降低建筑物的夏季降溫和冬季保溫的能耗,提高市民與自然環境的連接感;選擇耐污染和抗污染植物,能發揮綠地對污染物的吸附和同化作用,降低城市污染,促進城市生態平衡。
城市綠地景觀的規劃設計應結合和保護中國傳統文化,保留城市自然環境、人文資源、民俗風情,改善城市人文環境,創造有地方特色的城市風格和城市個性。能否體現城市地方特色是綠地規劃是否成功的關鍵,地方特色越強,留給游客的印象就越深刻,地方特色主要表現在對地方的原材料、藝術風格與文化內涵的整合運用上。綠化配置應優先選擇鄉土樹種,保持有地方特色的植被,按照生態、景觀、游憩的要求,細化綠地的功能分區。建設綠化景觀大道、主題公園、生態居住小區等城市不同形式綠地景觀,體觀以人為本的思想,最大程度地滿足居民對綠地的需求,保證城市綠地系統的開發,讓市民親近綠地,保障資源共享和社會公平。
TU985
A
1003-5168(2015)11-18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