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克明
(吉林省通榆縣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吉林 通榆 137200)
淺析職業教育培訓在農村剩余勞動力轉移中的作用與實踐
崔克明
(吉林省通榆縣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吉林 通榆 137200)
開展職業教育和培訓對實現農民增收,加快農業產業化、標準化生產的過程,都有積極的意義。本文結合本地近幾年在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經驗,談一談職業教育學校怎樣開展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
農村勞動力轉移;農村富余勞動力;職業教育;農民工就業;培訓
我國農村剩余勞動力數量龐大,但整體素質較低,極大地制約了農村勞動力轉移。要教給農民一技之長,實現農村富余勞動力能轉的動、轉得出、有事干、干得好、有錢掙,就必須開展職業教育和培訓。職業教育與其他各類教育一樣,是一種培養人的活動,職業教育為勞動力生產與再生產服務,在培養勞動力專業素質,發展勞動力的智能,塑造勞動者職業道德品質、人格、傳授生產技術等方面更加有效,能更加直接地提高勞動生產率,從而有助于農村勞動力轉移。
目前,我國農村富余勞動力中,受過專業技能培訓的僅占9.1%。如此農業人口規模和比重,成為制約我國農村工業化、城市化和現代化以及社會經濟迅速發展的最主要障礙。因此,農村富余勞動力轉移成為改革我國社會結構、提高農民收入、改善農村條件、建設和諧社會的根本任務,成為關系到我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全局性戰略問題。但是由于農民素質普遍低,不適應城鎮經濟發展的需要,農村富余勞動力進入非農產業比較困難。加強對農村勞動力的職業培訓,提高農民的文化素質和技能水平,是有效緩解就業供需結構性矛盾、促進農村勞動力轉移的重要手段,是促進農民增收的重要環節。很明顯,職業教育學校在這個過程中將發揮至關重要的作用。
近幾年來,我校在農村勞動轉移培訓中,充分發揮職業教育的作用,充分利用了專業教師、專業教學設備、教學場地的優勢,拓寬了我們的辦學渠道,增強了教育的社會服務功能,促進了學校的自身發展的提高,并探索出來了開展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的好路子。
2.1廣泛宣傳,轉變觀念,形成良好的社會輿論氛圍。
開展農村富余勞動力轉移培訓工作,首先任務是引導農民解放思想,破除小農意識,樹立全新的就業觀念,要利用各種農村會議、培訓班等形式,深入鄉村農戶,并利用廣播、電視、報紙等輿論工具進行廣泛宣傳,努力營造良好的農村富余勞動力轉移培訓氛圍。通過宣傳,幫助農民破除固守土地、溫飽即安的狹隘思想和陳舊觀念,克服“故土難離”的消極畏難情緒,為加快農村富余勞動力輸出掃清思想障礙。同時,通過典型引路、示范引導,使廣大農民逐步認識到外出就業是致富的路子。
2.2實行“訂單式”培養,提高勞動者就業率。
職業教育主要是培養生產第一線的技術人才和勞動者,是人力資源開發的主要途徑之一,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也是通過技能、技術的培訓使勞動者掌握一定的就業技能,最終,農民由一產轉向二、三產業,由農村轉到城鎮。因此,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必須與提高就業能力和就業率結合起來,堅持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實行“訂單式”培養,把教育教學、生產實踐、社會服務、技術推廣結合起來,把學歷教育、職業資格證書培訓與短期培訓結合起來,探索“學校+公司+農戶”和“邊學習、邊實踐、邊創收”的辦學模式,重點突出實踐性教學環節,強化技能和技術培訓,努力和企業架起勞務輸送、培訓的橋梁。幾年來,尤其是在餐廳服務員、加工等專業培訓中,實行“訂單式”培訓,按照企業需要的專業,進行培訓,培訓出來的技術人才,輸送到餐飲服務行業和水產品加工廠就業,大大提高了勞動者的就業率。
2.3注重質量,培育特色,創立學校培訓項目品牌。
近幾年業,我們強化了教育為農民服務的意識,實行招生和招工相結合,學歷教育與非學歷教育并重,學業證書與職業資格證書并舉的原則,把職業教育與技能考核和鑒定結合起來,滿足了市場就業競爭的需要幾年來,學校的農村勞動力培訓工作,內抓辦學質量,外樹學校形象,努力創造職業技能項目品牌。工作中我們主要做了三個方面的實踐:一抓培訓基地特色。在開設各類專業培訓滿足市場需求前提下,基地資源與勞動力資源充分共享,資源互為利用,生源按專業特色合理流動,主攻1-2個優勢專業,建設特色專業。尤其是在社會上需要量大的家政和保安專業下功夫,形成特色基地,這樣在吸引勞動者參加培訓利用人單位招工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二抓培訓就業人員綜合素質。按照“先培訓后推薦就業”的思路,以及“合格一個,輸送一個”的原則,切實把好品德關、身體關、技術關、文化關,做到思想品質不好不送、身休狀況不合格的不送、業務技能不達標不送、文化素質不符合條件不送。三抓勞務輸出優質服務。在信息提供、人員招收、就業培訓方面,開展跟蹤服務,做到農村富余勞動力就業培訓工作,以質量育人,以特色引入,以誠信留人。
2.4建立就業網絡體系,搞好輸出轉移能力。
在新的形勢下,我們學校充分利用自身的網絡優勢,解決農村勞動力面臨的“轉移率低、整體素質低,組織化程度低”的“三低”矛盾,加強對外聯系,增強服務意識,形成整體優勢,提高農村勞動力轉移輸出的市場競爭力,加快轉移輸出步伐,推進農村勞動力轉移由主盲目向有序,由自發向有組織轉變。通過網站,及時了解勞動力資源狀況和本地、外地用工信息,積極做好農村勞動力培訓、鑒定和就業安置工作。這樣掌握用工信息,有序地進行培訓,對于被培訓的農民,他們是通過學習一項技術,找一個理想的工作崗位,有一份穩定的收入,提高家庭生活水平,實現自身價值。對于我們學校來說,排除了盲目培訓,提高了輸出轉移能力,指明了辦學方向,并拓展了勞動力市場。
F323.6;G719.2
A
1003-5168(2015)11-238-01
崔克明(1960—),男,高級講師,研究方向為就業再就業職業技能培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