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書震 周培培
(江蘇省揚州市江都市真武鎮采油一廠,江蘇揚州 225265)
WaK2t1開發效果及調整潛力分析
蘇書震 周培培
(江蘇省揚州市江都市真武鎮采油一廠,江蘇揚州 225265)
WaK2t1經過一定時間的開發暴漏出一些問題,需要及時作出調整,緩解產量壓力;另一方面,在調整中尋找潛力使該塊能夠煥發出新的活力。文章從開發效果的分析入手,找出問題與矛盾,實施對策予以解決,并在下步工作中給出建設性的方向與建議。
剩余油;水驅控制程度;井網適應性;采收率;產能接替
Wa斷塊K2t1共有油井14口井口日產液水平119.8t,井口日產油水平32.7t,綜合含水72.7%。注水井5口,開井5口,日注水52.6m3,累計注水28.9×104m3,月注采比0.44,累計注采比1.01,地下累積虧空0.17×104m3。
截止2014年9月Wa斷塊K2t1共有油井14口,開井11口,井口日產液水平119.8t,井口日產油水平32.7t,綜合含水72.7%,累積產油13.83×104t,動用儲量采油速度1.46%,動用儲量采出程度16.86%。注水井5口,開井5口,日注水52.6m3,累計注水28.9×104m3,月注采比0.44,累計注采比1.01,地下累積虧空0.17×104m3。
2.1 通過實施水平井加大剩余油研究及挖潛,改善儲量動用
Wa K2t1實施水平井兩口Wa平5、Wa平4。Wa平5井2013年8月投產K2t12-417-18號層,K2t12-4號砂體目前無井生產,構造高部位剩余油較富集,利用水平井提高單砂體采收率潛力大。Wa平4井2013年9月壓裂后投產K2t11-2,該砂體厚度較大,在設計的水平井區域該砂體有效厚度約4-5m。
2.2 完善注采井網提高油藏采收率
2013年Wa K2t1實施新井4口,除兩口水平井外還有一口常規井Wa-12,一口側鉆井瓦X22A。常規井Wa-12完善了Wa斷塊構造西部注采井網,側鉆井瓦X22A完善了Wa斷塊構造東部注采井網,挖掘井間剩余油提高油藏采收率。
2.3 通過調補層、轉注、轉采、增注等措施改善開發效果
Wa塊K2t1近期實施調補層措施3井次:Wa-5井由于供液不足補層合采,施工過程中遇卡,待進一步大修;Wa-12井補層措施,日增油3t左右;Wa-9井2014年7月補層合采,日增油1t左右,有效提高了單井產能。waX6井的轉注縮短了注采井距,使注水更有效。
WaK2t1分為兩個主要的含油砂層組:K2t11、K2t12。K2t11有9口井:Wa平2、Wa平3、Wa平4、Wa-5、Wa-6、Wa-8A、Wa-9、瓦X22A、Wa-3井,其中Wa-5井補層過程中遇卡待大修停產、Wa-8A因產量低躺井轉撈油、Wa-3為E1f1合采井;K2t12有3口井:Wa平1、Wa平5、Wa-12井,其中Wa平1因橋塞失效全水停產、Wa-12兩套層系合采。
Wa斷塊k2t1油藏儲層物性差,平均孔隙度15.9%,平均空氣滲透率55.1×10-3μm2,屬低孔中低滲儲層,其注水啟動壓力高,地層產狀陡,低部位原有注水井Wa-4A、Wa-7井為邊外注水,注采井距250-300m,難以有效滿足油藏驅替壓差需求,產量下降較快難以維持,總體反映k2t1原有井網開發適應性相對較差,還須進一步完善注采井網。瓦X6井的轉注有效解決了Wa-4A井區的這一狀況,井區內的油井液量上升,初步見到了一定的注水效果。
4.1 井網對儲量控制程度不高
Wak2t1目前的生產狀況表明現有井網已經不適應生產需要,近期經過多項措施整頓,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目前Wa-5井供液嚴重不足補層作業中卡井,Wa-8A井由于產量低躺井交由礦業部撈油,構造中東部井網還有待進一步完善。
4.2 注水難度大,采油井注水見效緩慢或基本未見效
Wa斷塊k2t1注水井注水壓力高,Wa-1A、Wa-2、Wa-7井注入油壓均超過20MPa,且增注措施有效期短。注水井籠統注水存在單層突進及竄槽的現象。
4.3 k2t12尚無注水對應,水驅波及體積低
k2t12目前有油井3口,Wa平1、Wa平5、Wa-12,但尚無注水對應。
5.1 轉注高部位油井,縮小注采井距增加水驅方向
考慮到高部位油井尚無注水對應,注采井距較遠,油井受效不明顯的現狀,下部考慮轉注高部位油井。
5.2 采用新工藝對現有注水井實施增注措施
針對增注措施有效期短的現象,下部考慮采用新的增注工藝降低注水壓力,提高注水量,進一步補充地層能量,增加水驅波及體積。
5.3 提高現有層系儲量動用,并進一步落實構造,增加滾動擴邊的潛力
進一步完善各層系注采井網,下步建議利用側鉆井,提高局部儲量動用。在現井網調整的基礎上,兼顧剩余油的挖潛以及構造落實。
蘇書震(1982-),男,漢,江蘇揚州人,祖籍黑龍江鶴崗江蘇油田采油一廠,工程師,本科學歷,石油地質方向;
周培培(1984-),女,漢,江蘇揚州人,祖籍徐州,江蘇油田采油一廠地質研究所,工程師,本科學歷,石油地質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