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雪霏(大慶油田第一采油廠第三油礦,黑龍江 大慶 163451)
某油田地處南部海域,四周有3處油田,并且都在陸地上,該油田的油藏開發工作受到諸多外界因素的阻礙,比如:有海流、風暴、潮汐等非常惡劣的海域自然環境。油藏的顯著特征是具有高飽和、高滲透,儲油層具有良好的物性,孔隙度之間的平均值達到29.8%。該油田的油藏埋藏位置相對比較淺,并且壓實度不強,在油田的開發初期階段很容易產生出砂現象;縱向上的含油量要大很多,不過對于數量比較多、井段又長,每層的厚度相對較薄的油層,其橫向上的油藏儲層不怎么穩定,連通性不好,存在著諸多的變化因素,地層總體的飽和差較低,缺少天然能量,獲得的產量讓人不滿意。
相比較其他油田的開發而言,該油田的開發劃分層系具有一定的基礎條件,由于所在油田的自身特征較為明顯,需要結合開發油田的具體情況,根據不同的低滲油藏,啟動最小壓力梯度,對該油藏的注水壓力進行確定,在完善注采井網的基礎上,改善滲流的條件,對水驅動程度進行提高,在縮小注采井距后,控制注水強度,此外需要加強對儲層的改造工作,提高油井的產能,在滿足一定的標準和經濟范圍內,制定開發對策,在對注采井網進行部署時,一定要做到注水井排方向,從而避免油井暴性水淹,從而符合油田的發展要求,最大限度地提高水驅采收率,以該油田開發的具體地質條件為前提,可以選擇的開發對策有以下幾種。
該油田在開發過程中,需要對相關的數據進行模擬計算,通常可以使用反四點法、五點法和九點法注采井網形式來進行分析。并評估所采集數據的經濟指標,相應的評估結果顯示,頻率最高的是采用四點法施行注采井網,油井的數量也是最多的,在此情況下,油藏的開發效率大大的提高,給企業帶來的經濟效益也尤為顯著。當然,需要針對該油田的具體情況,相關的技術人員應該遵循稀井高產的原則對開發井網進行合理部署,在進行評價的末尾階段,井距數值較小可以獲得較高的油藏采出量。
根據主體區域的油藏儲存顯示,油田的儲存比陸上要多很多,不過海上的油田開發需要投入大量的成本,并且涉及的風險也比較大,對單井產量的要求上也提出更為嚴格的要求。因此,在通常情況下,不會選擇劃分層系的開發對策。根據最近幾年的油田開發數據分析可以發現,海上油層的發育比較好,油藏的儲存條件也較為理想,不過卻沒有采取相應的開發對策,為此,需要結合所在油田的實際情況,加強企業技術人員的開發和創新力度。
將該油田組建三維地質模型,接著按照相關的模型數值進行分析,三種井距的設計深度在三百至六百之間,根據黑油模型,對油田開采中所獲得的特征進行評估預測,結合相關的數據情況,該油田的底層壓力呈不斷下降趨勢,在一定時間內沒有辦法獲得滿意的凈現值,經濟效率不太明顯,與此同時,對該油田進行注水,對相關的數據進行計算分析,從分析結果可以看出,在注水期間和水平壓力條件下,獲得的開發效果較為明顯,具有較高的經濟效益。
通過以上的研究分析可以看出,油藏地質特征的了解對油氣勘察和開發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導作用,本文結合沉積學、構造地質學等相關理論和分析方法,對油田的油層分布和儲層、流體等特征進行分析,只有使用有效的開發對策才能獲得理想的經濟效益,此外,需要結合油田開發的具體實際情況,將科研成果轉變成為實際應用能力,采用相關的技術,對先進的設計形式進行創新使用,在充分了解油藏地質特征的基礎上,考慮各個方面的因素,強化橫向聯合、使油藏得到全面完整的發展,從而降低投資和管理成本,油田企業在油藏開采過程中,應結合油田開發的需求,研究具體的開發對策,制定合理有效的開發對策方案,避免資金的浪費,企業應該培養一些復合型人才參與到實際的油藏開發中來,這樣才能提高整體的開發速度和效率,切實提升開發對策的操作性、針對性及可行性,爭取獲得能源的高效利用率。
[1]夏宏南,劉小利,陶謙,張旭,彭明旺.油田防砂與采油工藝技術研究[J].特種油氣藏.2007(01):44-45.
[2]龔良平.埕島海域自然地質環境對海上構筑物的響應分析研究[D].中國海洋大學.2009(7):35-36.
[3]任允鵬,李秀生,吳曉東.油田館陶組提液時機及技術界限研究——以埕北11井區為例[J].油氣地質與采收率.2009(02):75-76.
[4]韓濤,張倩等.深井采油工藝配套技術研究[J].石油化工應用.2009(07):46-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