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美丹+成意
摘? 要:《春香傳》描寫了春香與李夢龍之間的堅貞愛情,塑造了敢于沖破封建等級觀念,不畏強權暴政,勇敢追求和捍衛幸福的女主人公形象,從而凸顯了生活在李朝時代的春香的叛逆性。
關鍵詞:春香傳? 春香? 封建叛逆
春香是生活在朝鮮李朝時期,一個具有叛逆性格的女性形象的體現。春香不滿封建社會為其安置的“藝妓”身份,她通過提升自我,重塑人格,來改變自己的卑微身份。
一、對封建身份等級制度的反叛
從《春香傳》成書背景來看,它是朝鮮人民在長期口傳中形成的一部古典文學名著。故事最早產生于十四世紀的高麗年代,直到十八世紀末十九世紀初經李朝英、正王朝編纂,才最后形成一部完整的作品。而當時正值李朝后期,原有既定封建社會的身份秩序遭到破壞,民眾提高身份地位的欲塑愈加強烈。因此,產生于這樣社會背景下的民眾藝術作品《春香傳》很明顯地打上了當時社會狀況的烙印,因此在作品中,春香對于自己的身份、出身,試圖改變。
春香因是退妓月梅的女兒,身份等同藝妓。而藝妓在當時的社會背景下,身份比賤民還要低下。母親卑微的出身,最終導致母女二人被成家家族遺棄。母親的悲慘命運對春香產生了深刻影響,她堅守做人的清白和高尚,不再走母親的老路,因此,她誓死不當藝妓。
為了提升自我修養,春香自八歲就進入書塾,熟讀四書五經。她通曉音律,擅長書畫、女紅。為了表明自己的志向,春香曾在自己的閨房中寫上“帶韻春風竹,焚香夜讀書”。她用翠竹表明自己氣節高尚,希望用讀書充實自己。
出眾的才貌,使春香名聲遠揚,達官貴人爭相拜訪,而春香統統予以不見,盡管俗世將她看成“藝妓”,但春香堅守志向,極力改變社會強加于她的不合理的身份地位。這也是春香在人格上叛逆性的表現,她通過重新定位自己的人生,淡泊明志,糾正世俗人們對她的看法。
二、對“封建婚戀觀”的反叛
春香的叛逆性不僅表現在春香對封建社會身份地位的反叛,還表現在她對封建社會不合理的婚戀制度的反叛。
夢龍和春香可謂是自由戀愛,而在朝鮮李朝后期,仍然講究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夢龍和春香的結合,不僅沖破了封建社會身份地位的局限,還打破了傳統的“封建婚戀觀”。春香對愛情執著守護,當純真愛情要被破壞時,春香對封建社會不合理的“婚戀觀”深惡痛絕并堅決反抗。
當夢龍初次向春香表明心意時,春香曾顧及到彼此身份地位的懸殊,她對夢龍說:“古語有言:忠臣不事二君,烈女不嫁二夫,您是貴胄公子,我是柴門賤妾,今日辱蒙以婚姻相許,倘若他年中途生變,我一片赤誠之心,只落得獨守空房。”春香對于初見的夢龍是有好感的,而封建社會身份地位的差異和母親的悲慘命運,讓春香不得不思慮周全,以免重蹈母親的覆轍。當夢龍真情篤厚打動春香時,春香才真正接受了夢龍。
春香對于愛情是執著守護的,當夢龍的父親高升,要攜全家離開南原時,夢龍啼哭著跟春香訴說,春香勸夢龍莫傷心,并安慰他這是好事。她還溫柔地對夢龍說,她和母親收拾東西隨后就趕到,并且一再強調自己并不追求什么名分,只要夢龍不把她忘記,他日金榜題名,將其納為小妾便可。春香并未真正在乎過名分,她要的只是與夢龍的天長地久。而當夢龍受到母親訓斥時有所動搖,對春香說出“我二人不得不分手”時,春香傷心暈厥于地。她對夢龍說出“公子,你看!剛才你講的,是真是假?當初我倆坐在一起結為百年之好的時候,也不是府吏大人叫我們這樣做的。狠啊!狠啊,京城門閥子弟,個個狠毒!恨啊!恨啊!尊卑貴賤,委實可恨!”此時的春香恨的不僅是封建社會的“婚戀觀”,更恨封建社會不平等的身份等級制度。黑格爾說:“愛情在女子身上特別顯得美,因為女子把全部精神生活和現實生活都集中在愛情里并推廣成為愛情,她們只有在愛情里找到生命的支持力;如果她在愛情方面遭到不幸,她就會象一道光焰被第一陣狂風吹熄掉。”當春香的愛情理想要即將破滅時,春香將痛苦表現得淋漓盡致,通過對自身身份等級和封建社會門當戶對婚戀觀的反叛,捍衛自己的愛情。
春香對純真愛情執著守護,她不允許任何人破壞。為了守護愛情,堅守幸福,她不畏封建強權。
三、對封建強權的反叛
而春香叛逆性最強烈的表現,則是春香不畏卞學道的淫威逼迫,寧死不屈。當卞學道強迫春香為其當守廳時,春香答到:“府吏大人所言,令我惶悚莫解。我已終身許配李氏郎君,焉能更事二夫,實在難以從命。”而當卞學道被春香譏諷,惱羞成怒要將她捆綁,并施以杖刑,要將她打入死牢時,春香的反叛更加強烈。在《十杖歌》中,她大膽將其罪行揭露,“四道我的心。使道士大夫,不把四政司,不知四十八方南原百姓的苦,但知枉法去徇私……”這里她不再是一個為自己幸福愛情而奮斗的女性,她成了拷問不平等制度的為百姓大聲疾呼的代言人。她反復吶喊自己的冤屈,一再讓夢龍在自己死去的墓碑上刻上“守節春香冤死之墓”,柔弱的春香并沒有像《竇娥冤》中的竇娥那樣被屈打成招,而是寧死也不示弱,她不滿卞學道對自己施加的暴威,又認為自己身負冤屈,即使被屈打成死,也要用墓碑上的文字來申訴自己的冤屈和對封建權威的反叛。
春香對封建社會身份地位的反叛是春香高尚人格的重要表現,春香對于愛情的執著守護,則表現了春香對封建社會不平等的身份制度的反叛和追求婚姻愛情自由,而對封建強權的反叛則是春香封建叛逆性最為強烈的表現。《春香傳》通過刻畫春香的叛逆性,表達了當時人民企圖改變身份地位的訴求。
參考文獻:
[1]徐英淑,陳艷玲.論春香傳中的理想人格[J].東強學刊,2002,(19):3.
[2]李春花.《春香傳》:朝鮮民族深層文化意識的再現[J].延邊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9,(32).
[3]黑格爾.美學(第二卷)[M].北京:商務印書館,1979: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