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勝開 孟 玉
山東省棗莊市婦幼保健院,山東棗莊 277100
胃脘痛多見于現代醫學胃炎、消化性潰瘍之范疇,其發病與幽門螺旋桿菌(Hp)感染密切相關,目前多采用PPI聯合治療方案,但副作用大、依從性差、耐藥性凸顯[1]。我們應用傳統中醫古典經方合劑治療,療效滿意并與西藥組治療對比,現報道如下。
研究對象為300例臨床確診患者,均來源于我院及合作單位中醫消化門診及病房。治療組181例,男81例,女100例;年齡10~75歲,平均28歲,病程1個月~12年,平均2.8年,其中胃炎80例,消化性潰瘍60例;對照組119例,其中男60例,女59例,年齡17~62歲,平均24歲,病程3個月~11年,平均3.1年;其中胃炎60例,消化性潰瘍40例。兩組臨床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所有患者均具備胃脘疼痛不適的臨床癥狀。(2)胃鏡檢查:胃炎或消化性潰瘍改變。(3)經EKG、心肌酶譜及其他特異性檢查排除心臟器質性病變、幽門梗阻、出血及消化系統惡性病變等。(4)Hp檢測14C-UPT陽性。
1.3.1 治療方法 治療組服用四逆散、丹參飲、百合湯合劑治療。方藥組成:柴胡6g,枳實5g,白芍6g,丹參15g,檀香3g,砂仁5g,百合5g,生地5g,炙甘草5g。每日1劑,水煎分3次溫服,對照組服用奧美拉唑20mg,2次/d(山東羅欣藥業股份有限公司,140219204)+阿莫西林分散片0.5g,3次/d(??谑兄扑幱邢薰?,140403)+膠體果膠鉍膠囊(廣東彼迪藥業有限公司,20131005)150mg,3次/d。兩組均3周為1個療程,并禁食生冷油膩及刺激性食物。

表1 治療組與對照組治療情況比較[n(%)]

表2 兩組臨床癥狀緩解情況比較[n(%)]

表3 治療組與對照組潰瘍愈合率與總有效率比較[n(%)]
1.3.2 觀察方法 治療前及療程結束后3周復查胃鏡、Hp。詳細記錄胃脘痛及伴隨癥狀,包括噯氣、返酸、胃脹等。Hp檢測使用14C-UPT法。
1.3.3 療效判斷標準 參照中華人民共和國中醫藥行業標準《中醫病癥診斷療效標準》制定。1個療程結束,停藥3周復查評估。治愈:胃脘痛及伴隨癥狀消失,胃鏡檢查:潰瘍愈合,胃黏膜充血、水腫消失,Hp檢測14C-UPT陰性,活度<100;顯效:胃脘痛及伴隨癥狀緩解,胃鏡檢查:潰瘍基本愈合,潰瘍面縮小面積>85%,,胃黏膜充血水腫基本消退,Hp檢測14C-UPT轉陰或活度降低;無效:胃痛及伴隨臨床癥狀未緩解,胃鏡檢查:潰瘍面縮小面積<50%,黏膜充血水腫改變輕微,或無改變,HP檢測14C-UPT陽性,活度無改變。
治療組181例,治愈120例,占66.30%;顯效40例,占22.10%;有效15例,占8.29%;無效6例,占3.32%,總有效率96.69%;對照組119例,治愈60例,占50.42%,顯效20例,占16.81%,有效20例,占16.81%,無效19例,占15.97%,總有效率84.03%。治療組與對照組之間總有效率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x2=15.04,P<0.01);治療組與對照組治愈率差異有統計學意義(x2=7.54,P<0.01)。見表1。
兩組臨床病例治療前后臨床癥狀比較均有明顯改善。在泛酸、噯氣、胃脹方面差異無統計學意義(x2=2.49,P>0.05),但在胃痛的緩解方面治療組明顯高于對照組,兩組相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x2=7.06,P<0.01),見表2。
治療組潰瘍愈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x2=4.00,P<0.05);治療組與對照組總有效率比較有差異有統計學意義(x2=4.28,P<0.05),見表3。
治療組Hp根除率為89.50%,對照組為79.83%。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x2=5.47,P<0.05)。見表4。

表4 治療組與對照組治療前后HP根除率比較
胃脘痛簡稱胃痛,系指以上腹部近心窩處經常發生疼痛為主癥的病證。本證在《內經》,《靈樞·邪氣臟腑病形》篇稱“胃病者,腹瞋脹,胃脘當心而痛”。生理上,胃主受納腐熟,為水谷之海?!杜R證指南醫案》載:“納食主胃,運化主脾,脾宜升則健,胃宜降則和;又云:太陰濕土,得陽始運,陽明陽土,得陰自安。以脾喜剛燥,胃喜柔潤也”??梢娖⑽钢挥屑{運相成,升降相因,燥濕相濟,陰陽相合,才能完成對飲食物的傳化過程。這就是脾胃健運的基本條件[2]。無論何種原因,只要影響脾胃升降及納運,均可導致脾胃病的發生。因此調理脾胃氣機升降便是治療胃脘痛的基本原則[3]?!夺t方考》“良醫以氣為首務也”便是這個道理。中醫學認為,肝主疏泄,直接影響氣機運行,若肝的疏泄失職,可出現氣機郁滯或逆亂。在病理上,肝隨脾升,膽隨胃降,脾胃同居中焦,故胃脘痛的發生與肝脾密切相關[4]。其病程一般較長,大多因于外邪犯胃,飲食所傷,情志不暢,肝木失達,木郁克土,致氣機郁滯,胃膜損傷,胃失和降而發生病變。若肝氣久郁,化火傷陰,又可致血運不暢,瘀血內結,終致胃氣傷,氣滯顯,血瘀成,陰液損,形成虛實夾雜,多因相兼為病的局面,其演變為由氣及血,致瘀阻胃絡,傷陰耗氣成為本病的病理基礎,使之本病反復發作,纏綿難愈??v觀整個病程氣、血、淤貫穿始終[5]。清代醫家葉天士謂:“胃痛久而屢發,必有凝痰聚瘀”實為至理名言。我們根據氣滯、血瘀、陰傷之病機,取古人經典方合用,各取其長,互糾其偏,既尊古而不泥古。中醫研究,四逆散主氣,丹參飲主血,百合湯養陰,共湊疏肝解郁,理氣活絡,養陰止痛之效。四逆散乃疏肝行氣之良劑,主入氣分,使氣機流通,胃府通降,肝脾兩條,以氣為主[6]。方中柴胡味薄氣升疏肝解郁,宣暢氣血,散結止痛,芍藥味苦酸長于養血斂陰,柔肝止痛,與柴胡相輔相成。枳實苦寒降氣,長于消積滯,除痞塞,與柴胡一升一降,共湊疏肝理氣之力。甘草炙用益氣補中,與芍藥相配緩急止痛,四藥合用相得益彰。據現代藥理學研究證實,柴胡有抗菌消炎作用,可抑殺Hp,減輕胃黏膜充血、水腫、糜爛等病理改變[7];芍藥能遲緩內臟平滑肌,而達解痙鎮痛、鎮靜的作用;枳實既能降低內臟平滑肌張力,又可增高胃電頻率促進胃腸運動[8];炙甘草能有效抑制胃液分泌,促進胃黏膜上皮細胞再生、胃黏膜炎癥及潰瘍修復,此外FM100與芍藥總苷有協同解痙作用[9]。丹參飲主入血分,宣暢三焦氣機,氣血雙調,以血為主。方中丹參活血化瘀,行氣止痛,涼血清心,善于祛瘀生新,除煩安神,又能防止方中生地平涼滋膩之性而有礙中運,更適用日久不愈、正氣漸衰之胃脘痛;檀香辛香溫通,善引胃氣上升,流通氣機而止痛,功專于中上焦;砂仁香竄而氣濁,性溫而不燥,調中而不傷中,功專于中下二焦;百合湯攻主養陰,氣陰雙調,養陰為主。方中百合甘寒清氣分之熱,泄肺胃郁氣,肺氣降、胃氣和則諸氣俱調。生地黃甘潤瀉血分郁熱,清火養陰,顧護胃體?,F代藥理學研究,丹參能有效改善微循環,增加胃黏膜電位差,減少氫離子和逆擴散,保護胃黏膜屏障的完整性,并且有促進組織的修復與再生,促進潰瘍愈合,增強防御機能的作用[10]。百合配伍生地治療各種神經官能癥及自主神經功能失調,可能與百合多糖的免疫調節、抗氧自由基作用有關。
近年來胃脘痛患者發病率呈上升趨勢,與當今社會發展變化迅速,生活節奏明顯增快,“肝郁者”居多有關,受精神心理因素影響其發病率明顯高于“非肝郁者”,故有學者將其列入心身疾病范疇,多數患者伴有精神焦慮、緊張,憂郁、惱怒失眠等精神癥狀,每因之而患病或誘發加重。三方合用重在達肝郁、暢氣機、護胃體,除瘀血,從而緩解精神緊張,達到理氣活血,養陰消炎鎮痛的理想效果[11]。
綜上所述,現代藥理學研究,三方的藥物組成具有雙向免疫調節作用,可有效提高痛閾,解痙止痛,改善胃黏膜血液循環,增強局部細胞代謝,從而達到抑殺Hp、加速排空等作用,不僅能較迅速緩解胃痛及泛酸、噯氣等臨床癥狀,而且能緩解精神緊張,提高機體的免疫力,促進胃黏膜及潰瘍面的自我修復機能,達到標本兼治的理想效果[12]。該組合方法根據證與癥互參,尋找病因、病機的結合點為切入點,是本研究運用經方組成經方合劑應用的理論依據與指導思想所在。
此外,應用此方治療胃脘痛還當言之以理,動之以情,使患者心情舒暢,精神愉快,確能取得滿意效果。
[1] 李志艷.胃脘痛現代中醫藥治療思路與效果觀察[J].臨床合理用藥,2013,6(5):69.
[2] 李軍.胃脘痛現代中醫治療思路與方法[J].中醫雜志,2003,44(2):143.
[3] 徐景藩.徐景藩脾胃病治驗輯要[M].南京:江蘇科技術出版社,1999:6-7.
[4] 汪悅.益氣清熱活血法治療幽門螺桿菌相關性胃炎53例臨床觀察[J].中醫雜志,2002,43(2):115.
[5] 陳天良.中醫治療慢性淺表性胃炎46例療效觀察[J].中西醫結合與祖國醫學,2010,14(11):20.
[6] 王勝英.劉悅明.陳鵬,等.消幽顆粒治療幽門螺桿菌相關性慢性胃炎40例臨床研究[J].中醫雜志,2005,46(12):907.
[7] 戚華.胃痛藥方治療慢性胃炎86例[J].四川中醫雜志,2004,22(1):59.
[8] 李艷.王惟恒.李濟仁臨證經驗存真[M].北京:北京人民軍醫出版社,2010:27-28.
[9] 梁貽俊.梁貽俊臨床經驗輯要[M].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01:201.
[10] 單兆偉.中醫臨證與方藥應用[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0:72.
[11] 李秩倫.何麗芳.巫氏潰瘍散加減治療幽門螺桿菌相關性消化性潰瘍41例臨床觀察[J].中醫雜志,2004,45(1):31.
[12] 趙紹琴.趙紹琴臨床經驗輯要[M].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05: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