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偉濱 郝平
陸阿姨今年52歲,在街道居委會工作,平時喜歡組織街道里的中老年人搞些文藝活動,最起勁的就是帶領大家跳集體老年街舞,每天晚上在社區地鐵口的廣場上都可以看到他們的身影。幾個月下來,陸阿姨開始感到雙側膝關節出現輕微的酸痛,自家的四樓樓梯爬起來有點不自在,她也沒很注意。隨著時間的推移,她的膝關節疼痛似乎越來越明顯,樓梯似乎也成為她每天回家的“障礙”。
一天,她和舞友們談起此事,一個老娘舅說:“你這個一定是缺鈣,女同志在這個時候最容易缺鈣了,補鈣一定會好。”回到家后,她對女兒說了此事,她女兒也附和說:“報紙雜志說,女同志過了50歲出現的關節痛多數和缺鈣有關。”聽了這么多人都這樣說,陸阿姨下定決心要補鈣。于是,她每天喝牛奶,還買了各種鈣制劑天天吃。可是,這樣喝牛奶吃鈣片一段時間后,她的關節痛改善并不明顯,上樓還感覺越來越吃力。她很納悶,決定到大醫院骨科門診看病,查查清楚。到醫院里,醫生一問病情,馬上建議她拍片,做骨密度檢查。檢查后,醫生告訴陸阿姨,她并不缺鈣,但是,她的骨質增生很明顯。陸阿姨更納悶了,難道我補的鈣全補到增生的骨頭里面去了嗎?
看到陸阿姨疑惑的樣子,醫生耐心解釋:對于中老年人來說,骨關節炎和骨質疏松都是最常見的骨骼疾病。骨關節炎又稱骨關節病、退行性變關節炎、增生性關節炎、老年性關節炎等,是一種由于關節軟骨退行性變引起的關節疼痛和關節功能障礙(包括關節畸形)的中老年常見疾病。俗稱的骨刺、骨質增生,頸椎病、腰椎病等都屬于骨關節炎的范疇。骨關節炎的主要病理改變為軟骨退行性變性和消失,以及關節邊緣韌帶附著處和軟骨下骨質反應性增生形成骨贅,并由此引起關節疼痛、僵直畸形和功能障礙。究其原因,除了外傷、先天性畸形外,年齡、肥胖、關節過度使用是主要的原因。而骨質疏松癥是以骨組織顯微結構受損,骨礦成分和骨基質等比例不斷減少,骨質變薄,骨小梁數量減少,骨脆性增加和骨折危險度升高的一種全身骨代謝障礙的疾病。導致骨質疏松的原因很多,鈣的缺乏是被大家公認的因素,維生素D的不足、女性絕經也很重要。引起的臨床表現往往包括骨痛、易跌倒、肌肉抽搐、骨骼畸形、骨折。事實上,這兩種疾病往往同時發生。
根據陸阿姨平時的生活情況和檢查結果,醫生認為她是典型的膝關節骨關節病的表現,正是因為她平時較多的關節負重活動,如跳街舞、爬樓梯等,導致她的膝關節使用過度,關節軟骨在較大的應力下損傷、侵蝕、修復不足,逐漸引起關節軟骨的應力分配不均勻,產生增生性骨贅,而不是因為缺鈣所致,這也是“為什么她補了這么多鈣,關節痛卻一點也沒有得到改善”的原因。聽了醫生的解釋,陸阿姨總算明白了其中的道理。此后,陸阿姨聽從醫生的囑咐,減少活動量,組織大家跳舞時,她也不再“身先士卒”,上下樓梯時也順手搭把欄桿,兩三個月下來,她的膝關節痛基本消失。
從陸阿姨的經歷,大家不難看出,關節痛不一定就是缺鈣,因此,不宜盲目“補鈣”,而應該首先咨詢骨科醫生,明確診斷以后,在醫生指導下對癥用藥,合理補鈣,如此,才能真正獲得事半功倍的治療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