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曉華
近兩年,國家刮起了一場空前的稅收改革之風——“營轉增”。其中,在上海等試點首次試行了關于運輸業的改革。經過一段時間的試行后,國家加大了力度,把“營轉增”在范圍和行業領域上進一步推進,其中還新增了服務業中的文化創意服務(包括設計服務、知識產權服務、商標著作權轉讓服務、會議展覽服務和廣告服務)。
對于出版社的整體經營活動而言,納稅管理是一個涉及財務、資金等相關內容的系統工程,在制定納稅管理方案時,要嚴格遵守國家最新的法律條文規定,不得偷稅、漏稅。出版社行業在整個經營活動中,有可能有如下的涉稅事項:
(1)增值稅。出版企業出版發行的應稅出版物,應按銷售額繳納增值稅。另外,“營轉增”后的廣告服務等也納入增值稅范疇。出版企業出版銷售圖書、報紙、雜志適用13%的稅率。作為小規模納稅人的出版企業,則適用6%的征收率。
(2)城市維護建設稅和教育費附加。出版企業在繳納增值稅時,應以實際繳納的增值稅稅額為計稅依據,按適用稅率繳納城市維護建設稅和教育費附加。
(3)房產稅。出版社應以其擁有的房產計稅余值為計稅依據,按規定計繳1.2%的房產稅。房產稅按年計征,分期向房產所在地的稅務機關繳納;屬租賃房屋行為的,按規定計繳12%的房產稅。
(4)城鎮土地使用稅。出版社應以其實際占用的土地面積為計稅依據,按規定的適用稅額計稅。土地使用稅按年計算,分期向土地所在地稅務機關繳納。
(5)車船使用稅。出版社應以其擁有自用的應稅車船作為計稅標準。
(6)印花稅。書立、領受稅法所列舉的憑證,依照標準按憑證所記載的金額或憑證件數納稅。
(7)企業所得稅。企業所得稅計稅標準為(收入總額-稅法準予扣除項目金額)×適用稅率。
(8)個人所得稅。出版社中的員工應按稿酬所得及工資所得的計稅標準全員申報繳納。
出版社要想保持長足的發展和強勁的競爭勢頭,以適應經濟環境的復雜性和企業環境的不確定性,全面的納稅管理理念就必須深入、徹底的得到貫徹落實。
涉稅風險是指納稅人因采取各種行為應對納稅而可能涉及到的多交稅或少交稅的風險。因此,出版社要想合理避稅,就必須引入納稅管理理念及納稅籌劃,才能幫助出版社成功轉型,適應經濟發展的大潮。
顧名思義,納稅管理是一種出版社按其自身的經營狀況和納稅情況,依據法律條文的相關規定,進行自行的監督與控制的管理活動。其中應包括納稅相關的政策管理,程序管理、成本管理、風險與爭訴管理等幾大方面,貫穿于納稅管理過程的始終。在納稅管理過程中,要充分利用國家給予的稅收優惠政策,諸如出版社出口圖書、音像制品、電子出版物等享受出口退稅;滿年限的相關庫存留滯圖書可作為財產損失在企業所得稅申報時稅前據實扣除,另外,國家重點扶持的高新產業及技術領域,所得稅率按15%計征,開發新產品的研發費用可加計扣除等。
因此,出版社可根據國家最新稅收政策進行納稅管理,充分利用政策的優惠性及納稅時間的差異性制定相應的控制,達到財務利益最大化的目的。
(1)含義
納稅籌劃是指企業為了實現價值最大化目標,在不違反法律、法規的前提下,在納稅行為發生之前,通過對出版社的經營活動等涉稅事項做出事先安排,以達到少繳稅和遞延繳納的一系列謀劃活動。
(2)特點
納稅籌劃具有合法性、籌劃性、風險性、方式多樣性、綜合性、專業性等特點。要正確地了解稅收籌劃與偷稅的區別,單從上述特征就可以區別開來。
隨著國內稅收征管體系的不斷完善和發展,轉型后的出版社行業,已由過去只注重業務的時代邁入到現在作為一個企業在運行的時期,學會納稅管理及意識到納稅籌劃的重要指導性尤為重要。
(1)風險意識不強,重視不夠
出版社要清晰地認識到稅收籌劃的重要性、緊迫性,否則稅收管理及籌劃難以有效地得到落實。
(2)管理基礎薄弱,觀念落后
出版社行業由于其歷史性原因,大多數管理人員缺乏納稅管理意識,其接觸納稅管理時間尚短,管理基礎較為薄弱,納稅管理做的不全面,又如何進行納稅籌劃。
(3)缺乏基本的納稅籌劃措施
當前一些出版社存在財務機構不健全,會計人員缺乏專業知識等問題,從而造成財務工作冗余。例如,一些出版社先開票后收款,導致出版社先行墊付稅金,這樣做有可能導致重復納稅,使出版社經濟利益受損。
(4)尚未形成有效的內部監督管理
要想使納稅管理及籌劃的作用充分發揮出來,必須要建立健全內部監督機制。目前,在內部監督方面,很多工作的開展還未形成制度化、規范化,使得稅收籌劃的監督還不能發揮實質性的作用。
(1)宣傳納稅管理,建立培訓制度,加大培訓力度;
(2)建立嚴格的獎懲考核制度;
(3)制定具有出版社特色的納稅管理制度,尤其是針對發票的管理;
(4)聘請專業的納稅顧問,重視稅務代理作用。
出版社在納稅籌劃時,要合理適時的結合行業自身的經濟、運營情況,合理分析財務、能力、人員素質的諸多方面因素,考量行業的發展前景及行業趨勢,從而作出綜合方案,以最大化的實現企業自身價值及其深遠的社會價值意義。
作為出版社企業,納稅管理和納稅籌劃應提到日程上來,在兼顧納稅籌劃方案的合法性的同時,還要充分考慮到國家的金融和產業政策的未來走向,使納稅管理及籌劃充分發揮作用,成為出版社不斷壯大的推動器,為出版社的長遠發展做出最大的貢獻。
[1]錢寶榮.納稅管理創新研究[J].財經論叢,2008,6(6),11.
[2]李成.納稅籌劃[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10,8-30.
[3]關洪祥.點稅成金[M].北京:經濟日報出版社,2011,153-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