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雪敏
“營改增”這一改革的目的是使第三產業的稅負減輕,明確各個稅收范圍,避免二次征稅。根據我國各行業的實際情況,采取“地區+行業”二維模式,計劃在2015年前全面實現”營改增“。”營改增”的主要做法是在新增設兩檔低稅率,分別是6%和11%,17%標準稅率和13%低稅率依舊按之前的標準進行。其中:交通運輸業適用11%;試點現代服務業中,有形動產租賃服務適用17%稅率,其他適用6%稅率。
建筑業行業多且行業間比較分散,房地產建設和基礎設施建設都只有大型上市公司才能進行順利進行,小型建筑企業沒有那么大的經濟實力和技術實力,往往主要在裝飾裝潢等子行業,室內設計,門窗之類,或者做一些相應的分包業務。建筑行業在近些年在不斷發展,出現了一些智能建筑,發展前景尤為可觀。然而在進行“營改增”這一改革時,建筑業遇到了不少的瓶頸。
第一,對于不同的納稅主體因其不同的環境因素采取不同的政策,對一般納稅人和小規模納稅人區別進行。對一般納稅人可進行進項稅額的抵扣;而小規模納稅人則享受低征收率,作為成本降低所得稅額。根據相關實際情況,建筑單位進行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第二,供應商的資質和開具發票也是判斷納稅籌劃的重要因素,一般納稅人的供應商簽寫的是增值稅專用發票,這個可以抵扣建筑企業進項稅額。然而營改增后,由于供應商提供的大額增值稅發票,供應商原材料價格和運輸費用將會在不同程度上提高。并且由于建筑企業不能外包運輸業務,因此其成本將無法抵扣。
第三,合同的要求進一步提高,營業稅改成增值稅后,供應商之間的合作顯得越來越重要、用人管理也更加嚴苛,這一系列變化都使建筑企業的合同的簽訂變得更加重要,簽的時候也要更加的謹慎。因此建筑單位法律保護意識也逐漸加強,正是因為這些變化,由于抵扣材料中缺乏可以作為憑證的合同,正常的稅務抵扣受到一定程度的影響,納稅成本也越來越多;人工成本的核算也由于正規的勞動合同的缺乏遇到困難。
在一定程度上,“營改增”也部分減輕了建筑行業一般納稅人的稅負。這分為兩個方面,小規模納稅人的稅負由于營改增,稅負減免程度是最直接的,而能否取得進項稅的抵扣是一般納稅人能否減少企業稅負的關鍵。
營業稅改增值稅之后,按進項稅進行抵扣的業務增加了建筑企業的外包服務,這一變化使得之前被迫并入企業制造業的部門如今可以自立門戶,這使得建筑業可以有效地得到分工,之前由于建筑業行業的多和復雜,建筑單位不能將每一項業務都照顧到位,從而不能在最優的條件下完成產品。營改增后,很多附屬的業務和主要建造業務相分離,企業可以專營一項業務,并做大做強,避免了一些本單位資源少的業務拖后腿,企業的競爭實力得到了全面的提高,這在一定程度上推行了專業化分工的實施。而另一方面,營改增的實施使得企業可以通過一些合理合法的舉措來減少增值稅的繳納,其核心是增加進項稅的方式,通過調整企業的結構、業務重心等一系列手段來使稅負在一定程度上減輕,從而降低企業的生產成本,優化企業結構。
營業稅帶增值稅之后,對稅務管理產生了兩個方面的影響,首先增稅額核算的難度越來越大,“營改增”之前,企業已經適應了之前的納稅核算,而營改增之后,由于對進銷項稅的抵扣問題的服務發生了變化,有的業務不能抵扣,而有些增加了抵扣,企業必須按照相關的規定做恰當的調整,稅務報表和會計科目都要做調整,這是一項比較復雜的工作,納稅核算的難度越來越大。其次,對發票的使用和管理需要加強。”營改增“增值稅發票上必須是企業的全稱,如果是企業的分支機構或是項目部門的話是無法抵扣進項稅的。所以建筑行業需要嚴格管理發票,否則將無法抵扣進項稅,稅負也無法減輕。
在中國”營業稅改增值稅“這一偉大的稅制改革中,營改增屬于革命先導,建筑業適用于11%的稅率,這是一把雙刃劍,如果我們進行有效的納稅籌劃,我們將能很好的減少企業二次征稅,抵扣相應的進項稅,優化產業結構,達到節稅的目的,然而假如我們不能合理抵扣相應進項稅額并利用稅務籌劃,建筑企業的部分服務的稅負將會明顯上升,這樣的狀況將違背了營改增避免重復征稅的初衷,加大建筑企業的稅收負擔,所以建筑企業將通過科學合理的方法解決“營改增”帶來的風險。
第一,“營改增”是一把雙刃劍,要學會趨利避害,建筑企業要學會利用相關行業協會的力量,與財稅主管部門溝通相關稅負問題。應研究分析“營改增”政策,最大程度上抵扣相應的稅額,優化企業結構。
第二,對建筑業“營改增”進行納稅籌劃的過程中,影響因素有很多,其中包括納稅環節和納稅期限對納稅金額和期限的影響;企業的地域、行業的政策差異。因此我們必須采取相應措施,我們要加強企業自身稅負結構的管理,根據行業的特征,及時與稅務機關溝通交流,使建筑業平穩健康有序的發展。建筑設計行業可以獨立出去過去并入制造業的部門,使企業結構在利益最大化的條件下得到優化,也可以將一些負責供應材料、設備、安裝、和一些占得比重較小的業務獨立出去成立專門的公司,這不僅能在一定程度上有效避免重復征稅,這也是我國實行營業稅改增值稅的初衷,我國對于不同行業發布的各種優惠政策,對于這些優惠政策的有效利用可以使稅負得到最優的組合,從而達到避免重復征稅的初衷,既減少了企業生產成本、增加了企業收益,這一系列措施降低了企業的稅收負擔,減少企業重復征稅,合理利用稅收抵扣,調整我國產業結構,使整個流轉環節稅收制度公平合理。
在“營改增”實行之后,企業稅負減輕,同時促進了國民經濟各行業的平穩均衡發展,既優化了增值稅相關制度又促進了產業分工的進一步發展。部分減輕了建筑行業一般納稅人的稅負。促進了簡化稅收核算和避免重復征稅,但由于不同的企業主體、企業自身對供應商、發票的管理,對企業納稅籌劃提出了嚴峻的考驗,因此,“營改增”就如一把雙刃劍,建筑行業應當積極應對,達到降低企業納稅負擔,增強企業市場競爭力的目的。
[1]余鑫.“營改增”背景下企業納稅籌劃研究[J].中國總會計師,2014(4):86-87.
[2]李淑瑞.建筑業“營改增”納稅籌劃[J].中國管理信息化,2015,04;145-146.
[3]徐斌.“營改增”背景下建筑設計行業的納稅籌劃[J].企業改革與管理,2014,09:124-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