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夢
?
產品市場競爭與盈余管理的研究分析
李夢
摘要:本文基于公司外部治理的視角,從兩個層面檢驗了產品市場競爭對企業盈余管理行為的影響進行了研究分析。通過研究可以發現以下兩點:一是在行業層面,競爭越激烈的行業中公司的盈余管理程度越強;二是在企業層面,市場力量較弱的企業會更多的進行盈余管理。理論分析結果可以引發投資者們對企業財務報告信息真實度和透明度的關注。
關鍵詞:盈余管理;產品市場競爭;市場力量
盈余管理是指企業管理者運用會計手段或者安排交易來改變財務報告,以誤導各利益相關者對企業業績的理解或者影響以報告盈余為基礎的契約的結果。20世紀80年代以來,盈余管理就一直是會計理論研究的重要內容。早期的國內外文獻較多的研究了企業內部治理與盈余管理之間的關系。Beasley(1995)研究了獨立董事在公司董事會所占的比例與盈余管理之間的關系,發現獨立董事越多,盈余管理的發生率越低。DeFond等(1991)研究發現未設置審計委員會的企業會更容易進行盈余管理。而國內陳漢文等(1999)最早研究了公司內部治理與會計信息質量之間的關系,進而形成了公司內部治理對盈余管理的主流研究。王生年、白俊(2009)從股權結構、管理層激勵、董事會特征和監事會有效性四個方面對公司治理與盈余管理進行了研究,發現上市公司不合理的股權結構會導致盈余管理的發生。王曉琳(2006)、李海濤(2008)、謝繼蘊(2009)等人也都研究發現公司內部治理對盈余管理有著重大的影響。
然而,公司治理機制除了董事會結構、股權結構等內部治理外還包括產品市場競爭等外部治理機制。進入21世紀以來,中國執行加入世貿組織承諾,使中國各行業面臨的基本形勢是市場競爭從國內競爭轉向為國內、國際雙重競爭的局勢。以農業行業為例,中國加入WTO后中國農業在就業、收入壓力越來越大,而由此引起了萬福生科、綠大地等多起農業上市公司進行盈余管理而引發的丑聞。大量事實證明市場管理機構或上市公司僅關注內部公司治理對盈余管理的影響是遠遠不夠的,公司所處的外部產品市場的競爭狀況對盈余管理的影響值得理論學者的研究和資本市場的關注。
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離不開產品市場,產品的市場環境影響著企業的投資、融資、現金分配、公司治理和分析師的盈利預測(Akdogu和MacKay,2012;Datta,2011; Grullon和Michaely,2007)。產品市場競爭狀況由行業競爭狀況和企業的市場力量決定。國外有關產品市場競爭與盈余管理之間關系的結果體不盡相同:Markarian和Santalo(2010)通過實證研究發現產品市場競爭與盈余管理呈正相關的關系;而Marciukaityle和Park(2009)認為競爭改善了公司信息的不對稱性,同行業中競爭的企業越多會導致信息不對稱的程度越低,因此會降低企業的盈余管理程度;Dalia和Jung(2009)以美國制造業作為研究樣本發現,充滿競爭性的行業里上市公司進行盈余管理的程度更低。國內研究產品市場競爭與盈余管理關系的文獻較少,徐玉德(2011)以2000-2009年滬深A股上市公司為樣本,論證了兩者之間的正相關關系,他認為主要原因是產品市場競爭程度的加劇加大了企業各契約方之間的代理問題。
本文的貢獻主要在于,一方面通過理論分析行業的競爭程度與盈余管理程度之間的關系,為這方面的文章提供理論支持;另一方面,對企業的產品定價能力也就是企業的壟斷力量與盈余管理程度之間的關系進行理論分析,從而為今后國內學者在此方面的研究奠定基礎。
企業所處的行業以及企業在行業中所處的地位是企業所面臨的產品市場,因此,下文從企業所處的行業和在行業中所處的地位這兩方面來分別進行分析。一是定位于行業層面,探析行業的競爭狀況對盈余管理的影響;二是定位于行業內的企業層面,探析行業內企業的市場力量與盈余管理程度之間的關系。
(一)行業的競爭狀況與盈余管理
1.企業收益角度
產品市場競爭的加劇,一方面會加強企業收益的波動性,從而增加了企業經營的不確定性,這樣的情況會引起企業債權人以及投資者們的關注。為了保證自身的利益,債權人可能會要求更高的利息率,投資者們則可能會要求更高的報酬率,事務所要求更高的審計費用等等,在這種情況下企業自身成本升高從而導致企業業績并不“好看”。為了防止這種情況的發生,企業管理者就會進行盈余管理,來“創造”企業收益的穩定性。另一方面,競爭越激烈的行業,產品均衡定價就越低,企業的收益就越低,企業管理者為了自身利益,就越有動機進行盈余管理。
2.信息披露角度
企業的財務報告反映了企業的財務狀況、經營狀況以及現金流情況,所以企業可以從披露的財務報告中了解許多競爭對手的信息。因而處于競爭越激烈行業中的企業,就越會通過盈余管理手段來減少信息含量或是操縱所披露的信息來迷惑競爭對手,以限制企業自身信息流向競爭對手,從而使自己站在相對于競爭對手更加有力的位置。就像Verrecchia(1983)研究發現的,因為信息披露所帶來的負面影響,在產品市場競爭激烈的行業中的企業會更傾向于低信息披露政策來減少由競爭者帶來的掠奪性的威脅。
3.管理者行為
Shleifer(2004)指出來自激烈競爭市場的壓力會導致管理者有更大的動機去操縱利潤以影響股票價格。行業競爭程度越大,企業委托人與代理人之間的沖突可能會更大,一方面因為產品競爭市場的破產風險會使管理者有動機提高經營效率,避免因業績不佳而受到處罰;另一方面,在競爭性行業上市公司中,管理者的行為都是市場化行為,其職位的晉升在很大程度上依賴于以會計契約為基礎的業績(何威風,2012),因此管理者只有獲得更好的業績才有可能晉升到更高職位,而且競爭越激烈,企業管理者就越有強烈的愿望去表現自己,去提升自己的聲譽,而為達到上述目的最簡單省力的方法就是運用盈余管理手段。理論研究表明,當盈余管理成本更低且不易被外部利益相關者發現時,它將成為扭曲經營業績的一種工具(Bagnoli和Watts,2000)。所以行業競爭程度越大,出于自身利益考慮,管理者越有可能進行盈余管理。
從以上三個角度進行理論分析,可以發現產品市場競爭可以影響企業的盈余管理程度,且競爭越激烈的行業,盈余管理的程度更嚴重。
(二)企業市場力量與盈余管理
1.風險轉嫁
當產品市場的需求波動給整個行業帶來經營風險時,行業中產品定價能力越強的企業,就越可以通過提高產品價格將這種風險轉嫁到該企業的下游企業或者是消費者,讓他們來承擔風險,從而減輕了企業現金流的波動,維持企業收益的穩定。在這種情況下,企業就越沒有必要進行盈余管理。相反,對于定價能力弱的企業,就只有自己承擔風險,收益不穩定,因而就越有動機進行盈余管理。
2.資產流動性
Schmidt(1997)指出高強度的競爭會增加企業的流動性風險,從而使管理者有更強的動機去努力工作以維持自己的職位。所以針對行業中定價能力差的企業,面對市場力量較強的企業給他們施加的競爭壓力,就更有動機去操縱盈余來掩飾自身資產流動性的風險。而對于在行業中具有壟斷力量的企業,因其在市場上的主導權,存貨周期短,資產變現能力強,并不受流動性風險的困擾,也就沒有必要為此進行盈余管理。
3.股票流動性
Peress(2010)指出,在行業中定價能力強的企業,其股票價格更具信息含量。同時Kale和Loon(2010)指出企業股票的流動性隨著企業市場力量的增強而增強。所以在行業中定價能力越強的企業,它們的股票會更受投資者的青睞。而對于行業中基本沒有定價能力的企業來說,進行盈余管理可以幫助他們吸引更多的投資者,所以更有動機去進行盈余管理。
企業產品市場力量從一定程度上來說和盈余管理是一對替補品(Datta和Singh,2013)。通過上述分析我們可以知道,在行業中市場力量越強的企業,盈余管理程度越低。
企業盈余管理程度一直是財務報告信息的使用者關注的問題,如何獲得企業最真實的業績報告以維護廣大投資者的利益已成為社會各界關注的焦點問題之一。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主要通過理論分析研究了產品市場競爭與盈余管理程度之間的關系,得出以下兩個結論:一是產品市場競爭程度影響著行業的盈余管理程度,且在競爭越激烈的行業,企業的平均盈余管理程度越高。二是在行業中市場力量越強的企業,盈余管理程度越低。
本文為獲取企業的盈余管理程度的信息提供了很好的研究工具,拓展了公司治理與盈余管理的關系研究的領域,從外部治理——產品市場競爭的角度來展開研究,并為后續學者研究市場力量與盈余管理之間的關系奠定基礎。在進行投資決策時,投資者們應對競爭激烈行業中的企業或是市場力量較弱的企業應當給予相對的更多的警惕,對相應的財務報表應當予以更加批判的角度去進行閱讀分析。本文所得出的結論為評估企業的盈余管理程度提供了一種新的工具,從而幫助金融市場監管者、財務分析師和廣大投資者們做出更明智的立法、監管、資源分配和投資決策。
參考文獻:
[1]劉志彪,姜付秀,盧二坡.2003,資本結構與產品市場競爭強度.經濟研究,7.
[2]伊志宏,姜付秀,秦義虎.2010,產品市場競爭、公司治理與信息披露質量.管理世界.1.
(作者單位:中南財經政法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