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琳
(湖南省婦幼保健院產科,常德410008)
產后及異常妊娠子宮出血40例的放射介入治療觀察
陳 琳
(湖南省婦幼保健院產科,常德410008)
目的探討放射介入治療對產后及異常妊娠子宮出血患者的療效。方法選取該院2013年1月至2014年2月該院收治的40例產后及異常妊娠子宮出血患者為研究對象,按治療方法不同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20例。觀察組給予放射介入治療,對照組給予常規保守治療,對比兩組治療方法的臨床效果。結果觀察組患者手術時間低于對照組,術后止血情況優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不良反應總發生率(15.0%)高于對照組(55.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對產后及異常妊娠子宮出血患者采用放射介入子宮動脈栓塞治療,能夠有效止血或減少出血量,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
子宮出血; 放射學,介入性; 分娩; 子宮/血液供給; 止血; 生活質量
產后及異常妊娠子宮出血是婦產科發病較急的病癥之一[1],給嬰幼兒和患者的生命健康造成極大威脅,放射介入子宮動脈栓塞術為產后及異常妊娠子宮出血治療開創了一個全新的方法[2]。本研究選取本院2013年1月至2014年2月收治的40例產后及異常妊娠子宮出血患者為研究對象,主要討論對其采用放射介入治療的臨床療效,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將收治的產后及異常妊娠子宮出血患者40例作為研究對象,年齡20~40歲,平均(25.9±4.01)歲;體質量 45~62 kg,平均(50.5±3.8)kg;出血量1 000~1 600mL,平均(1248.3±4.9)mL。按照治療方法不同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20例。兩組患者年齡、體質量、出血量等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對比(±s)

表1 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對比(±s)
注:-表示無此項。
組別觀察組對照組n 年齡(歲) 體質量(kg) 出血量(mL)48.3±4.3 53.1±3.4 1.60 0.314 5 20 20 t P --25.1±4.2 26.5±3.8 1.22 0.667 1 1 244.1±5.7 1 350.2±4.1 1.93 0.160 0
1.2 方法
1.2.1 治療方法 給予對照組患者常規保守治療,即服用子宮收縮藥及止血藥進行治療。給予觀察組患者放射介入治療:(1)術前留置導尿管;(2)術中進行連續硬膜外(右側腹股溝韌帶中點下0.5 cm處的股動脈搏動最強處[3])麻醉,采用Seldinger′s技術進行穿刺[4],通過造影,在患者雙側髂內動脈處分別選擇性插入5FCobra及血管鞘導管,進行盆腔動脈數字減影血管造影檢查,將患者盆腔動脈的走形和子宮動脈的開口顯示出,并在導絲的輔助下將導管插入到子宮動脈;插管成功后,使用直徑為1~3 mm的吸收性明膠海綿顆粒栓塞,栓塞劑中可加入一定量的抗生素以防感染;(3)術后,患者穿刺側的下肢制動、平臥12 h,對穿刺點加壓包扎6 h,觀察患者穿刺部位是否出現血腫、滲血等情況,使用抗生素進行預防感染處理,留置導尿管24 h。
1.2.2 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產后及異常妊娠子宮出血患者術中手術時間(平均最短時間,平均適中時間,平均最長時間)、術后止血情況(立即停止出血,明顯減少出血量后逐漸止血,隨訪3個月后無再次出血)、不良反應(腹部脹痛,發熱)等。
1.3 統計學處理 所得數據由專業記錄員對同一樣本交叉記錄,進行3次重復性檢測(無離群檢驗)。將數據輸入Excel 2003進行邏輯校對并分析,得出清潔數據后應用SPSS14.0統計軟件進行分析,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手術時間比較 觀察組患者手術時間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手術時間比較(±s,min)

表2 兩組患者手術時間比較(±s,min)
注:-表示無此項。
組別觀察組對照組n 最短時間 適中時間 最長時間20 20 t P --52.1±3.5 53.4±5.8 2.75 0.033 2 70.1±5.4 72.3±8.7 2.60 0.043 9 110.1±2.4 111.9±4.6 3.67 0.006 7
2.2 兩組患者術后止血情況比較 觀察組患者術后立即停止出血占比高于對照組,術后明顯減少出血量后逐漸止血占比低于對照組,3個月后無再次出血占比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術后止血情況比較[n(%)]
2.3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情況比較 觀察組患者不良反應總發生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 7.03,P=0.008 0)。見表4。

表4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情況比較
目前,我國女性因產后及異常妊娠子宮出血的死亡人數居全世界首位。導致產后及異常妊娠子宮出血的原因有產道裂傷、宮縮乏力、凝血功能障礙、胎盤因素、子宮角部妊娠、宮頸妊娠、瘢痕子宮等[5],如果對患者搶救不及時或治療不當,則會給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極大威脅。診斷產后及異常妊娠子宮出血的關鍵在于正確和估計患者的失血量,出血量測量不準確會使患者喪失最佳搶救時機,產后大量的出血易得到重視和早期診斷,而緩慢的持續少量出血和未被發現的血腫常被延誤診治[6]。常規保守治療的止血效果并不理想,手術創傷大,存在一定難度,對患者采用常規保守治療后,如果效果不佳,則需對子宮進行切除手術治療[7],這給女性心理和生理造成嚴重傷害。
放射介入學是近年來發展起來的一門融臨床治療與放射診斷學為一體的學科,是在放射診斷學設備(CT機、常規X線機、數字減影X線機、核磁共振機)的指導下,通過微小的創口將特定的器械導入人體的病變部位進行治療的臨床應用技術,可治療多種疾病。放射介入子宮動脈栓塞手術則具有快速、安全、微創等優點,是治療產后及異常妊娠子宮出血最直接、有效的方法[8]。放射介入治療產后及異常妊娠子宮出血的機制:吸收性明膠海綿顆粒在子宮動脈堆積造成機械栓塞,紅細胞充填于海綿框架,導致纖維蛋白和小板聚集血原附著,形成血栓,能夠快速止血;能使栓塞血管以遠子宮動脈壓力下降,血流速度停滯或減慢,誘導血栓形成;子宮體因血供減少,子宮平滑肌對缺氧缺血敏感而發生痙攣,出血減少。吸收性明膠海綿顆粒可在2~3周后被吸收、降解,使子宮動脈重新恢復血供[9]。由于子宮動脈栓塞術技術要求高,因此必須由技術熟練的手術醫生進行操作,以免因操作不熟練,導致患者手術時間過長而喪失最佳搶救時機。對妊娠相關出血的治療需要爭分奪秒,在進行放射介入治療時應盡可能地選擇栓塞子宮動脈,可達到有效止血效果,同時減少并發癥發生[10]。進行栓塞術后絕大多數患者出血癥狀消失,術中即表現出不同程度的血壓回升,陰道活動性出血于7 min左右停止,術后3 d左右陰道有少許血性惡露,胎盤部分植入患者術后第8天陰道排出不同量的組織物,繼發彌散性血管內凝血、失血增加的大部分患者得到糾正,未出現嚴重并發癥、后遺癥等。本研究結果顯示,對產后及異常妊娠子宮出血患者采用放射介入子宮動脈栓塞術治療,并注入一定量吸收性的明膠海綿顆粒后,患者子宮停止出血或減少出血量,治療效果明顯,無嚴重并發癥發生。
綜上所述,對產后及異常妊娠子宮出血患者采用放射介入子宮動脈栓塞治療,能夠有效止血或減少出血量,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提高患者的生命質量。
[1]楊玉英.介入治療難治性產后出血及圍手術期護理[J].河北中醫,2011,33(3):446-447.
[2]羅方媛,陳錳,張力,等.難治性產后出血的五種止血手術療效的比較及止血失敗原因分析[J].中華婦產科雜志,2012,47(9):641-645.
[3]蔡婉靜,陳夏蔚,譚光英,等.經血管介入治療產后出血的護理體會[J].山東醫藥,2010,50(17):50.
[4]杜麗艷,王瑛,祝琴.宮腔鏡下異常子宮出血的診治分析[J].中國醫藥導報,2014,11(21):147-150.
[5]劉筱,韓素新.子宮異常出血216例子宮內膜病理分析[J].陜西醫學雜志,2011,40(10):1393-1394.
[6]陳耀庭,許林鋒,孫宏亮,等.子宮動脈化療栓塞術治療胎盤植入合并產后出血的安全性和臨床療效[J].中華婦產科雜志,2010,45(4):273-277.
[7]李坤,梁利軍,潘云燕,等.介入治療子宮大出血[J].中國中西醫結合影像學雜志,2010,8(4):372-373.
[8]劉宇,楊穎,晁利娜,等.瘢痕妊娠流產大出血介入治療7例分析[J].中國實用醫藥,2012,7(7):188-189.
[9]楊樺,藺莉.介入治療在產后出血中的臨床應用及評價[J].中國婦幼保健,2010,25(11):1583-1585.
[10]周東海.子宮動脈栓塞術預防和治療子宮大出血的臨床效果[J].中國醫學影像學雜志,2011,19(4):241-243.
10.3969/j.issn.1009-5519.2015.10.025
:B
:1009-5519(2015)10-1506-03
2014-11-17
2015-02-01)
陳琳(1979-),女,湖南常德人,主治醫師,主要從事婦產科臨床工作;E-mail:cq_141005@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