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大安
(甘肅大唐國際連城發電有限責任公司,甘肅 蘭州 730332)
結合生產作業流程 創新設備缺陷管理
李大安
(甘肅大唐國際連城發電有限責任公司,甘肅 蘭州 730332)
針對火力發電廠設備缺陷管理過程中的特點及問題,結合實際生產作業流程管理方法和實踐,提出采取創新管理、強化執行力、規范作業程序、提高工作效率等措施,降低設備缺陷的發生率,提高設備的可靠性及經濟性,達到創建本質安全型企業的目標。
火力發電廠;生產作業;設備缺陷;缺陷管理
設備缺陷是指影響機組主輔設備和公用系統安全經濟運行及危及人身安全的異常(如震動、位移、卡澀、松動、失靈等),或者因設備異常引起的參數不正常等現象。結合生產作業流程“六規”管理(規范缺陷發生后的作業時間、地點、消缺人員、規定標準和作業內容、監督、指導),對生產作業執行過程進行規范和管控,可規范員工作業行為,提高安全意識和技能水平,促進點檢定修,提高設備健康水平,達到促使員工學習的目的,最終實現企業零缺陷、零非停的目標。
設備缺陷管理是發電企業日常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其目的是防止和減少設備故障率,提高設備可靠性。做好設備缺陷管理對提高設備可靠性、利用率、經濟性有積極意義。某發電公司在設備缺陷管理標準化、流程化的基礎上,積極探索和拓展設備缺陷管理的新方法、新思路,并通過不斷地修訂、完善,創新了缺陷管理的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缺陷可以分為一般缺陷、重大缺陷、緊急缺陷,其消除工作有輕重緩急之分。引起設備缺陷的原因有:環境原因、技術原因和責任原因。設備缺陷管理對于整個企業的安全、經濟、穩定運行至關重要,設備缺陷的多少可客觀反映企業設備健康水平和設備管理質量的高低。
該發電公司在缺陷管理中,主要存在以下問題:
(1) 管理人員、點檢人員、運行人員及檢修人員的目標不一致;
(2) 部分維修人員綜合素質不高,不具備高質量的消缺能力;
(3) 運行人員辦理工作票不及時;
(4) 點檢人員數量少,不能滿足指導消缺及驗收工作的需要;
(5) 缺陷管理獎懲辦法未覆蓋所有參與人員。
火力發電廠規模大,設備類型多,傳統的設備缺陷管理方法已不能適應現代化管理的要求,依靠個人經驗、直覺判斷、事后檢修已不能與時俱進,狀態檢修不能完全滿足火電廠的需要。該公司采用以“點檢定修”為核心的狀態檢修,結合計劃檢修,對設備缺陷、運行狀況進行定量分析,針對性地安排設備狀態檢修,減少設備缺陷發生,避免設備缺陷管理的盲目性和粗放型,實現科學管理。
缺陷管理是該發電公司可靠性管理的重要環節??煽啃怨芾硎且粋€全過程的管理,要向質量管理延伸,向檢修管理深入,向設備狀態擴延。只有通過精細化管理創新、科學的管理手段、嚴格的運行監測,確保缺陷檢查的廣度、狀態檢修的深度達到專業水平,才能提高設備可靠性,獲得最大的經濟效益,提高設備缺陷的管理水平。
3.1 將“降缺陷”作為年攻堅項目
為了降低設備缺陷的發生率,提高設備健康水平,促進管理提升,該發電公司將“降缺陷”確定為年度攻堅項目,制訂了《設備降缺陷攻堅項目》行動計劃。成立以生產部門一把手為成員、總工及副總師為副組長、生產副總為組長的領導小組,負責攻堅項目目標規劃、組織實施、方案審核、監督檢查等工作。由各生產部門領導及專業工程師組成實施小組,負責攻堅項目過程的落實。
“降缺陷”行動計劃以落實流程“六規”為目標,以深化開展“點檢定修”為基礎,提高檢修工藝質量,把好質量驗收關,堅持隱患排查治理,加強缺陷管理,做好缺陷分析,推行獎懲制度,加強備品配件入庫管理,對設備缺陷進行全面分析,總結其變化規律,為大小修、更新改造設備提供依據,并在設備大小修期間集中消除設備缺陷隱患。
2013年,在4號機組B級檢修期間,集中消除缺陷49條,其中汽機專業14條,電氣專業2條,鍋爐專業8條,熱工專業9條,除灰專業9條,脫硫專業3條,化學專業4條。有效提高了4號機組設備的健康水平,為4號機組的安全穩定運行奠定了基礎。
3.2 念好3篇“管理經”
3.2.1 制度約束,強化管理
該發電公司實施公開透明的缺陷管理辦法,酌情修訂《設備缺陷管理制度》,對缺陷分類、處理、管理流程等進行完善,并對缺陷的發現、判斷、消除、分析等工作明確了責任部門和責任人。施行“首問負責制”,即首先接到運行缺陷通知的專業和檢修人員應對該缺陷處理的全過程負責。此外,建立健全設備缺陷的全過程管理機制,嚴格落實設備“每日檢查制”,深化“點檢定修制”,做到了檢查無死角、管理無盲點。
3.2.2 獎懲并舉,推動管理
根據設備“降缺陷”行動計劃,確定缺陷控制目標值,合理分配全年各個月份、各個專業的缺陷定額數量。加強對發生率較高專業的缺陷控制。為激發員工不斷探索“降缺陷”的積極性,在上一年的基礎上降低各專業缺陷的定額數量。對缺陷實際發生數量少于定額數量的專業,加大獎勵力度。設備工程部每月統計缺陷情況,按實際情況嚴格兌現獎懲措施,起到一定的激勵督促作用。
3.2.3 專業分析,提升管理
點檢人員堅持每日對缺陷進行專項分析,借助于公司“六規”管理平臺,對處理缺陷的準備情況及過程進行監控點評,達到分析、跟蹤、管理的目的。針對重大設備缺陷,特別是重復缺陷,探究其產生的深層次原因和規律,制定防范和應對措施。這不僅提高了員工對設備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增強了檢修維護工作的針對性,還有助于員工觸類旁通,對其他設備的類似問題采取措施提前預防,降低設備缺陷的發生率,有效遏制了重復缺陷的發生。
3.3 以點檢人員為核心開展日隱患排查
將日隱患排查作為日常例行工作。以點檢人員為核心,全員參與,持續開展日隱患排查工作。點檢人員進行日常點檢時,應對設備隱患進行排查;運行人員巡檢時,應對設備隱患進行排查;檢修人員在檢修過程中,也應查找設備隱患。對查出的隱患,運行人員及檢修人員應及時報告點檢員,點檢員根據消除工作輕重緩急的原則,及時安排處理或安排周計劃工作,降低缺陷的發生率。
3.4 將月度缺陷分析納入技術例會
開展缺陷分析,將設備缺陷分析作為日常例行工作,全員參與,旨在將設備缺陷管理以消除缺陷為最終目的。缺陷分析是在完善缺陷記錄的基礎上,將缺陷信息進行分類和匯總統計,計算分析指標,編寫分析報告。通過缺陷分析,可計算各類缺陷發生概率,掌握缺陷集中區域,明晰缺陷發展趨勢,了解缺陷產生原因,從而有針對性地提出遏制缺陷發生的措施,尋求從根本上治理設備的方法。
該發電公司將月度缺陷分析納入技術例會,對各專業月度發生的缺陷數量按類型進行統計,并計算月度缺陷同比、環比,從影響機組出力、環保、安全及經濟性等幾個方面,對重要性缺陷、延期缺陷、重復性缺陷進行分析。同時,各專業主管根據國內同類型機組故障,對本公司的設備進行分析,并在預防性維護中增加預防性維護或檢修次數,可有效防止同類缺陷的發生。對缺陷進行月度分析,找出規律性、共性問題,有針對性地安排計劃檢修、改造,可提高設備可靠性。
3.5 提高執行力
結合生產作業流程“六規”管理,在缺陷消除前,嚴格按照檢修規程及檢修作業指導書備課,提高執行力度。該發電公司經過分析、總結,得出影響執行力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1) 未堅持以恒,虎頭蛇尾;
(2) 管理制度不嚴謹,存在缺陷,朝令夕改;
(3) 制度本身不合理,缺乏針對性、可行性;
(4) 執行的過程過于繁瑣,不知變通;
(5) 缺少良好的方法,不會把工作分解、匯總;
(6) 缺少科學的監督考核機制,無人監督,也無監督辦法;
(7) 只有形式上的培訓;
(8) 缺少被認同的企業文化,無凝聚力。根據以上原因,現制定以下解決辦法。
(1) 明確目標,通過提高缺陷管理目標的能見度來提高目標的可執行性。目標制定環節達到SMART法則標準,即目標是具體的、可度量的、能完成的和有時限的。
(2) 制定覆蓋所有參與人員的缺陷管理獎懲辦法,在管理層面貫徹“責、權、利”對等原則,讓每個員工按照規則自我管理。
3.6 建立缺陷管理績效考核機制
績效考核是定期考察和評價個人工作業績的制度,績效管理是上級與員工之間就工作職責和提高工作績效問題持續進行的溝通過程,包括績效計劃、持續的績效溝通、績效記錄、績效診斷和提高。
該發電公司缺陷管理考核體系的內容如下:
(1) 缺陷考核主體,主管領導評價,維修人員、點檢員、運行人員參與評價;
(2) 缺陷考核周期,執行層以月度考核為主,管理層以年度考核為主;
(3) 缺陷考核的要素,從工作能力、工作業績及工作態度3個方面衡量業績;
(4) 缺陷考核權重,主管領導、缺陷定額、其他評價分別占30 %,60 %,10 %;
(5) 缺陷考核標準,標準統一、明確;
(6) 提高季度績效考核評為“優秀”和“良好”的員工績效工資,并在內部競崗中優先考慮,同時作為“三改一促進”連電之星評選條件之一;
(7) 將年度績效考核為優秀和良好的員工列入人力資源部儲備人才庫人員名單,作為后備干部人選對象。
3.7 缺陷管理“四不放過”和缺陷分析“六不放過”
缺陷管理“四不放過”,即:缺陷不消除不放過;消除的缺陷原因不清不放過;消除缺陷后檢修人員向運行人員交待不清楚不放過;運行人員對缺陷消除情況不掌握不放過。要實現設備缺陷管理“四不放過”的常態化,為安全績效提升奠定了基礎,應適時組織開展“查缺能手和消缺能手”競賽活動,調動全員參與的積極性,促進安全生產。
缺陷分析“六不放過”,即:缺陷產生的原因不明不放過;缺陷對設備系統、人身的影響不分析不放過;未排查其它同類設備及系統是否存在同樣的缺陷不放過;未限期采取具體措施消除缺陷不放過;延期缺陷未制定防范措施和處理預案不放過;缺陷管理責任獎懲不落實不放過。
深入分析2013年設備缺陷的發生情況,通過實施有效的設備缺陷管理,該發電公司的設備缺陷數量得到了有效控制。2014年1月以來,共提出有效缺陷417項,較2013年同期585項下降了168項,下降率為28.7 %;統計3類缺陷127項,實現了月均不超過15條/臺的攻堅目標。
創新缺陷管理,能夠有效提高設備可靠性。合理利用缺陷管理信息平臺,通過建立長效的激勵機制,激發人員的積極性,一定能實現從設備缺陷的被動處理到設備狀態超前控制的根本性轉變,從而切實提高設備缺陷管理水平,實現設備可控、在控和企業本質安全。
1 蘭世海.設備缺陷管理的六不放過管理方法[J].電力安全技術,2013(10).
2014-12-29。
李大安(1962-),男,工程師,主要從事火力發電廠管理工作,email:datang605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