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 一,任鑫芳,何潤華
(中國南方電網超高壓輸電公司廣州局,廣東 廣州 510663)
廣告目次
電氣工作票安全措施規范化研究
江 一,任鑫芳,何潤華
(中國南方電網超高壓輸電公司廣州局,廣東 廣州 510663)
安全措施作為電氣工作票的核心內容,其正確與完備是確保作業過程安全的關鍵。分析了電氣工作票安全措施過度及不足的危害和原因,闡述了基于風險評估的安全措施規范化的實踐及成效,為創新電氣工作票管理提供了新思路。
電氣工作票;安全措施;規范化;風險評估
從電氣工作票在電力系統的運用情況中,不難發現一個較為普遍的現象:僅掌握安全規程和電氣工作票技術規范等原則,憑借自身技術技能和經驗進行作業的電力員工,在實施安全措施時,存在因人而異的不確定性。同一項變電檢修作業,所做的安全措施往往不盡相同,可歸為3類:一是誤以為“措施越多就越安全”,導致安全措施過度;二是風險辨識不充分導致安全措施不足;三是安全措施適當。數十年來,我國電力企業發生的安全事故一般都與電氣工作票安全措施不恰當有關,因此規范電力生產作業過程中的安全措施尤為重要。
電力生產實踐中,安全措施不恰當表現為過度和不足2種情況,無論哪一種情況,都將給現場作業埋下安全和質量隱患。
1.1 安全措施過度的危害
有人認為安全措施越多就越安全,研究發現并非如此。安全措施過度,可能導致以下幾種后果:
(1) 增加運行人員倒閘操作次數,會使走錯間隔、帶電合地刀等電氣誤操作的風險隨之增大;
(2) 增加檢修人員現場安全措施布置的工作量,衍生誤碰、誤接線等情況,導致保護誤跳閘風險增大;
(3) 造成檢修交叉作業面增多,增加的作業間斷、協調等環節擠占有效工期,可能導致檢修質量降低,甚至可能導致某些檢修項目無法完成。
1.2 安全措施不足的危害
安全措施不足,會造成作業過程中實際需要的安全保障不充分,其危害及事例舉不勝舉,可概括為以下幾個方面。
(1) 防止停電設備突然來電的隔離措施,防止人員誤入帶電間隔的圍閉措施,防止感應電傷害的接地措施等;倘若這些布置不充分,將可能直接導致作業人員的人身受到傷害。
(2) 檢修設備與運行設備的一、二次隔離措施布置不充分,將可能危及正常運行設備甚至電網的安全。例如:因電力系統中交叉分布的電氣量測量回路和復雜的控制保護邏輯,使設備相互關聯,則在對已停電設備試驗加入電氣量時,將可能導致誤跳運行設備;又如:在安穩裝置電流二次回路上工作時,若隔離措施不徹底,將可能引起安穩系統誤動作,導致切機、切負荷甚至解列等事故。
1.3 造成安全措施不恰當的原因
(1) 制度的局限性。現有的安全規程、規范對于工作票安全措施的填寫要求更多是從原則上給予指導,同時對于直流輸電領域也較少涉及。要提高現場制度執行的正確性,取決于電力生產單位結合自身實際,對規程、規范進一步的細化和明確。
(2) 人員的差異性。由于員工對安全規程理解的差異和經驗技能掌握的差異,導致執行安全規程的準確性因人而異,風險辨識能力參差不齊,安全措施布置差別很大。
(3) 設備的特殊性。表現在不同接線方式、不同設備原理、不同檢修內容中。這些特殊性給安全措施制定帶來了不確定性,盲目套用已執行過的工作票安全措施,勢必造成安全措施不恰當。
一直以來,現場多存在檢修和高壓試驗工作相互影響的局面。根據《安規》14.2.1條規定“在同一電氣連接部分,許可高壓試驗前,應將其他檢修工作暫停;試驗完成前不應許可其他工作”,因此開關高壓試驗工作開展的前提是停止主變檢修工作。在電網企業減少用戶停電時間的考核要求下,有限的工期將導致2項工作無法同時完成。但就工作要求的安全措施而言,由于有時存在明顯斷開點(刀閘),2項工作同時開展并無影響。當工期無法延長時,現場可能出現默許2項工作同時開展的“違章”情況。制度和工期的矛盾,以及現場人員的“違章”情況,是亟待解決的問題。
在制度和工期的矛盾無法解決的前提下,如果員工的“違章”行為被認可,則等同于助長員工的違章習慣。其實,對安全規程不正確理解而導致安全措施的過度,才是造成上述困局的根本原因。因此,安全措施的制定有待深入研究并加以規范。
中國南方電網超高壓輸電公司廣州局歷時2年,以現有安全制度規程為基礎,以作業風險評估為核心,以便于現場操作為前提,以安全措施恰當為準則,編制了《變電檢修作業安全措施規范》(以下簡稱《規范》),并應用于現場實踐,主要成效體現在以下3個方面。
2.1 結合實際解讀《安規》,提高現場可操作性
2.1.1 布置安全措施
《電氣工作票技術規范》對于設備檢修狀態的定義僅涉及作為明顯斷開點的刀閘,并未涉及開關。而該《規范》明確界定安全措施實施范圍,提出“無需將設備倒閘操作步驟中斷開的開關納入必須滿足的安全措施,而根據工作是否對開關分合閘位置狀態的要求而定”。
2.1.2 明確實施辦法
由于現有規程、規范更多是針對常規交流變電站的單一間隔考慮的,面對點多面廣、交叉作業頻繁的交直流合建換流站大型停電檢修現場,《規范》在整體安全管控以及控制各作業面間相互影響的細節問題上,結合實際情況對規程進一步細化。例如:針對“將各側明顯斷開點的刀閘操作機構閉鎖”,在交叉作業頻繁的換流站檢修現場存在較大執行難度問題,《規范》結合實際提出“將可能來電側明顯斷開點的刀閘操作機構閉鎖”。這樣既實現了帶電與檢修區域的安全隔離目的,又降低了現場執行難度,使規定得以有效執行。
2.2 補充直流輸電盲區
現有的安全規程未充分考慮直流輸電設備檢修的特殊性,僅在電氣連接部分定義、安全距離、帶電作業停用直流再啟動裝置方面涉及直流輸電系統,而對于直流雙極間的相互影響、直流接線方式、閥冷控制系統與直流極狀態的關聯等直流輸電特殊方面存在制度盲區,現場安全措施則更多是套用交流設備相關規程填寫。例如:對某極的直流場開關保護進行傳動工作時,開關的分合位置將改變直流線路電阻的計算方式,進而導致直流線路非額定電壓運行,故安全措施需要考慮另外一極的狀態;但現有電氣工作票模板沒有對直流極狀態的要求。《規范》提出直流設備檢修必須考慮雙極狀態,并通過直流極相應饋線交流開關狀態反映。
2.3 促成作業風險控制措施有效執行
傳統安全措施制定更多是憑借工作負責人的經驗,且側重于保證人身安全,但由于設備、電網安全風險因素復雜,控制措施難以周全。尤其是交直流合建換流站特殊運行方式下的潛在風險,如直流單極金屬運行方式下,停運極設備檢修對運行極的影響,3/2接線方式下的單開關二次回路工作可能導致的最后斷路器跳閘、母線分裂運行跳閘等。《規范》針對各類作業潛在風險提前辨識,明確風險點,制定針對性的預控措施,最終通過工作票安全措施布置將風險控制措施落地執行。
《規范》對46類常規作業和17類特殊運行方式下檢修作業的安全措施進行優化和規范。自2013年起,在4個超、特高壓換流站年度停電大修工作中試用,對1 153項交直流設備檢修工作明確了作業風險點,降低了執行成本,得到一線員工的廣泛認可。
規范檢修作業安全措施的意義并非在于使同類作業的安全措施完全一致,而是結合現場實際實施流程從制度層面明確安全措施填寫要求,彌補各類規程、規范對交、直流設備檢修安全風險辨識的盲區,糾正員工對于工作票安全措施填寫“做得越多就越安全”的認識誤區。最終實現每項檢修作業均能采用恰當的安全措施,使作業安全風險控制在最低水平。
安全措施作為確保作業過程電氣安全的關鍵,對其進行規范性的研究是破解當前制度與執行矛盾、探索電氣工作票管理新思路、引導員工習慣性遵章的有利突破口。
1 GB26860—2011電力安全工作規程(發電廠和變電站電氣部分)[S].
2 DL 408—91電業安全工作規程(發電廠和變電所電氣部分)[S].
3 Q/CSG 10004—2004電氣工作票技術規范(發電、變電部分)[S].
4 江 一,夏 擁.深圳換流站最后斷路器及線路保護的改進建議[J].南方電網技術,2009(1).
2014-10-21。
江 一(1979-),男,高級工程師,主要從事高壓交、直流輸電運行及安全管理工作,email:renxf2006@126.com。
任鑫芳(1983-),男,工程師,主要從事高壓交、直流輸電檢修及安全管理工作。
何潤華(1977-),男,高級工程師,主要從事高壓交、直流輸電運行及安全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