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冬麗 張紅霞 田君 李艷云
Th1/Th2細胞因子失衡在瘢痕妊娠中的表達及意義
張冬麗 張紅霞 田君 李艷云
目的 探討Th1/Th2細胞因子失衡在瘢痕妊娠中的表達及意義。方法 選取CSP患者40例及同期要求人工流產的健康早孕女性,分為CSP組及對照組,分別對2組早孕絨毛組織進行免疫組化。結果 CSP組IL-4、IL-6等Th2型細胞因子的表達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對照組IL-2、IL-12等Th1型細胞因子顯著升高(P<0.05)。結論 當細胞介導的細胞Th1型細胞因子,被體液介導的Th2類細胞因子占主導地位時,抑制子宮瘢痕處的細胞免疫功能,破壞胎盤屏障的完整性及功能,導致瘢痕妊娠的發病或胎盤植入。
瘢痕妊娠;Th1/Th2細胞因子;子宮內膜容受性
胚胎種植和子宮內膜的容受性主要受局部生長因子和細胞因子調控,胚胎種植過程是生殖醫學尚未解決的一個重要問題,也是導致瘢痕妊娠[1](cesarean scars pregnancy,CSP)的關鍵,CSP是一種罕見的特殊類型的異位妊娠[2]。
局部細胞因子和生長因子對子宮內膜的容受性和胚胎終止起著很大的調控作用[3];CSP與胚胎植入關系密切,受精卵種植在剖宮產子宮切口瘢痕處的原因尚未完全明確,目前存在多種學說,更多研究顯示其與細胞因子導致子宮內膜損傷,導致母胎界面形成的免疫微環境失衡有關。Th1/Th2型細胞因子學說已成為多年研究的熱點,本研究旨在闡明母胎界面Th1/Th2平衡調節機制和瘢痕妊娠的關系。
l.1 CSP組及對照組 選擇2009年10月~2014年10月就診于河南大學淮河醫院的CSP患者40例及同期要求人工流產的健康早孕女性,取材手術時的早孕絨毛組織。
1.2 方法 按說明書進行操作,監測絨毛組織中的Th1/ Th2型細胞因子。
1.3 統計學方法 采用t檢驗,α=0.05作為差異有無統計學意義的檢驗水準。
CSP組及對照組CD+4T細胞IL-12、IL-2、IL-4、IL-6細胞的表達情況:CSP組IL-4、IL-6等Th2型細胞因子的表達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對照組IL-2、IL-12等Th1型細胞因子顯著升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
Seow[4]等指出,剖宮產術后子宮瘢痕妊娠是罕見而危險的妊娠,且有逐年增加的趨勢,確切的發病機制一直未明確,更多文獻表明可能與多次流產、剖宮產術后子宮內膜損傷、剖宮產切口瘢痕處內膜薄弱、細胞因子失衡等有關,該處肌層很容易被受精卵的絨毛細胞直接侵入,與細胞因子協同作用,就形成瘢痕妊娠。
Th1/Th2細胞在正常機體中處于一種穩定狀態,本研究提出細胞因子及細胞因子網絡,該網絡由2種Th細胞,通過各自分泌細胞因子形成[5],并且彼此之間相互抑制,交叉調節。以表達IL-12和IL-2為主的Th1類細胞介導細胞免疫反應。以表達IL-4、IL-6為主的Th2類細胞介導體液免疫反應。Th1占優勢,免疫反應以細胞免疫為主,Th2占優勢,免疫反應以體液免疫為主,將干擾機體的胚胎著床。
免疫反應的啟動階段,如果一個亞群選擇身體的免疫系統的主要反應,Th細胞會加強自身的優勢,積極的反饋,壓迫另一個亞群的發展。Th1/Th2比例失調會導致某些疾病的發生,或者加重該疾病,當細胞介導的細胞Th1型細胞因子,被體液介導的Th2類細胞因子占主導低位時,將抑制子宮瘢痕處的細胞免疫功能,可能通過信號轉導等機制,導致瘢痕妊娠的發病或胎盤植入[6],甚至直接破壞胎盤屏障的完整性及功能,從而導致瘢痕妊娠的發生[7]。
Th1與Th2型細胞因子之間的平衡對維持正常妊娠起著重要的作用IL-2為炎癥細胞因子,其誘導蛻膜自然殺傷( NK) 細胞增殖,并使NK細胞轉化為具有殺傷滋養層細胞作用的表型適量的IL-12在妊娠期能夠促進妊娠婦女受精卵著床及胚胎發育, 提高孕激素及絨毛膜促性腺激素的合成,同時能刺激細胞滋養層生成尿激酶型血漿素原激活劑(uPA),有利于蛻膜細胞外基質降解及胎盤植入,對正常妊娠維持起重要作用,但當IL-4表現為高濃度時,則可能通過多種途徑導致瘢痕妊娠甚至胎盤植入,如:激發Th1型細胞免疫反應,排斥胚胎組織;提高前列腺素E2的合成,促進子宮的宮縮;上調促凝血酶原激酶12表達,從而形成胎盤滋養層的血管血栓,最終導致絨毛異常發育;甚至直接破壞胎盤屏障的完整性及功能,從而導致瘢痕妊娠的發生。細胞因子IL-12與細胞因子IL-2協同作用,產生淋巴因子,該因子具有細胞毒性樣作用,且能夠激活的殺傷細胞,進而危害胎盤組織。
總之,目前關于CSP的發病機制尚不清楚。Th1/Th2細胞因子失衡在子宮內胚泡著床時影響子宮內膜容受性[8],故可從分子水平探討CSP的病因,而CSP的子宮內膜局部解剖學變化亦可能改變局部子宮內膜容受性,其均為進一步研究子宮內膜容受性在CSP的發病原因及機制方面奠定基礎。
[1] Liang F,He J.Methotrexate-based bilateral uterine arterial chemoembollzation fur treatment of cesarean scar pregnancy[J].Acta Obstet Gynecol Scand,2010,89(12):1592-1594.
[2] Deans R,Abbott J.Hysteroscopic management of cesarean scar ectopic pregnancy[J].Fertil Steril,2010,93(6):1735-1740.
[3] Penna IA,Hongling DU,Kallen AN,et al.Endothelin type A receptor(ETA) espression is regulated by HOXA 10 in human endometeial stromal cells[J].Repord Sci,2010,17(5):471-476.
[4] Snow Kw,Huang LW,Lin YH,et al.Cesarean scar pregnancy tissues in managenment[J].Ultrasound Obstel Gynecol,2004,23(2):247-253. [5] 吳浩,常亞萍.Thl型/Th2型細胞因子與妊娠的免疫調節[J].國外醫學免疫學分冊,1999,22(2):57-60.
[6] Lund R,Ahlfors H.Identification of genes involved in the initiation of human Th1 or Th2 cell commitment[J].J Immunol,2005,35(11):3307-3319.
[7] Timor-Tritsch IE,Monteagudo A,Santos R,et al.The diagnosis,treatment,and follow-up of cesarean scar pregnancy[J].Am J Obstet Gynecol, 2012,207(5):44.e1-13.
[8] 丁霞,石鋼,楊太朱,等.剖宮產后切口妊娠的臨床診治分析[J].實用婦產科雜志,2006,22(5):306.
10.3969/j.issn.1009-4393.2015.27.009
河南大學科研項目(2013YBER019)
河南 475000 河南大學淮河醫院 (張冬麗 張紅霞 田君 李艷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