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子瑜
住院患者醫院感染現患率調查與分析
廖子瑜
目的 調查分析婦幼保健院住院患者的醫院感染現患率。方法 結合住院病歷對700例住院患者進行抽樣調查,其中婦科抽查200例,產科250例,兒科150例,外科80例,內科和急診科各10例。統計分析各科室的感染部位、感染率、抗菌藥使用情況、病原學送檢情況和耐藥菌檢出情況。結果 700例住院患者中有8例患者發生醫院感染,感染率為1.14%,各科室的感染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在感染部位上,上呼吸道感染感染共4例,占感染總例數的50%,產褥感染2例,占感染總例數的25%,泌尿感染、下呼吸道感染均占感染總例數的12.5%,各感染部位的感染率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320例患者使用了抗菌藥物,抗菌藥物總使用率為45.71%;治療性用藥、預防性用藥、治療性和預防性用藥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單一用藥165例,占比51.56%,聯合用藥155例,占比48.44%,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微生物送檢164例,送檢率51.25%。結論 本院醫院感染現患率較低,且以呼吸道感染為主,抗菌藥物使用率和送檢率均較高,臨床感染預防應以呼吸道感染預防為主,且應進一步降低抗菌藥物使用率。
婦幼保健院;醫院感染;現患率;調查分析
對醫院感染現患率進行調查可全面了解醫院感染管理存在的漏洞、隱患,為醫院加強感染管理和抗菌藥使用控制提供依據,有利于降低醫院感染率和抗菌藥物耐用性。醫院感染監測能夠有效幫助醫院進行有關感染的預防以及控制工作,目前,最直接的一項措施就是對于感染患者的患病率進行調查。這一辦法,能夠幫助我們在短時間內對醫院的有關感染相關情況、潛在的危險因素以及進行預防的重點目標進行了解,從而更好的更加有針對性的進行防護,有效降低醫院的感染發生率。本研究通過對2014年10月10日0:00~24:00新余市婦幼保健院各科室的住院患者進行抽樣調查,分析新余市婦幼保健院的醫院感染現患率,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對新余市婦幼保健院2014年10月10日0:00~24:00的住院患者進行抽樣調查,其中抽查婦科200例,產科250例,兒科150例,外科80例,內科和急診科各10例,共700例,均排除當日出院或轉院、轉科、死亡的患者和當日新入院患者。
1.2 調查方法 由本院感染管理科人員、主治醫師、臨床藥師等組成調查小組,調查小組調查前1~2d均接受相關培訓,培訓內容包括感染診斷標準、調查方法、調查表項目說明、填表要求、調查注意事項等;調查時在患者病床前觀察詢問,查閱患者病例,根據實際情況填寫調查表格《醫院感染現患率調查個案調查表》,調查表內容包括患者的基本信息、感染部位、感染危險因素、抗菌藥物使用情況等。
1.3 診斷標準 感染診斷標準以衛生部印發的《醫院感染診斷標準(試行)》為準,抗菌藥物評價標準以衛生部發布的《抗菌藥物管理辦法》、中華醫學會等制定的《抗菌藥物臨床使用指導原則》為準。
統計分析各科的感染部位、感染率、抗菌藥使用情況、病原學送檢情況和耐藥菌檢出情況。其中抗菌藥物的使用情況包括用藥目的、聯合用藥情況、病原學送檢情況等[1]。
1.4 統計學方法 數據采用SPSS18.0統計軟件進行分析,計數資料采用率(%)表示,行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感染部位和感染率 統計數據顯示,當日抽查的700例住院患者中有8例患者發生醫院感染,感染率為1.14%,其中婦科2例、產科3例、兒科0例、外科1例、內科1例、急診科1例,占比分別為25.0%、37.5%、0%、12.5%、12.5%,12.5%,各科室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在感染部位上,婦科患者上呼吸道感染和產褥感染各1例,產科患者上呼吸道感染、產褥感染、泌尿感染各1例,外科和內科感染均為上呼吸道感染,而急診科為下呼吸道感染;其中上呼吸道感染感染共4例,占感染總例數的50%,產褥感染2例,占感染總例數的25%,泌尿感染、下呼吸道感染均占感染總例數的12.5%,各感染部位的感染率間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 抗菌藥使用情況 700例住院患者中,有320例患者使用了抗菌藥物,其中婦科84例,產科99例,兒科87例,外科34例,內科6例,急診科10例,抗菌藥物總使用率為45.71%;其中治療性用藥92例,占抗菌藥物使用總人數的28.75%,預防性用藥188例,占抗菌藥物使用總人數的58.75%,治療性和預防性用藥40例,占抗菌藥物使用總人數的12.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此外,320例患者中單一用藥165例,占比51.56%,聯合用藥155例,其中二聯用藥150例,三聯用藥5例,占比48.44%;單一用藥和聯合用藥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320例患者中微生物送檢164例,送檢率51.25%,其中婦科送檢41例,占送檢總數的25%,產科送檢37例,占送檢總數的22.56%,兒科送檢51例,占送檢總數的31.10%,外科送檢27例,占送檢總數的16.46%,內科送檢6例,占送檢總數的3.66%,急診科送檢2例,占送檢總數的1.22%。
為全面了解醫院感染管理存在的漏洞、隱患,為醫院感染管理提供依據,許多學從不同層面進行了調查分析[2-4],其調查結果也各有差異。馬春花[5]采用橫斷面調查方法對住院患者進行醫院感染調查,結果顯示,醫院感染現患率為4.7%,且以下呼吸道感染居多,占感染總數的51.2%,其次為泌尿感染、手術切口感染、上呼吸道感染,抗菌藥物使用率為35.8%,以治療性用藥居多,占抗菌藥物總使用量的74.7%;李暉等[6]對某婦幼保健院進行醫院感染調查,醫院感染現患率為1.56%,感染部位在集中于消化系統、會陰切口、下呼吸道、血液系統、泌尿系統等,抗菌藥物使用率為44.10%,預防性用藥居多,占比62.11%,送檢率60.90%。本研究中本院感染現患率為1.14%,低于相關研究結果,且感染部位以呼吸道感染居多,其次為產褥感染,與其他醫院存在一定差異;抗菌藥物使用率為45.71%,較馬春花[5]的調查結果高,但未超出衛生部規定的醫院抗菌藥物使用率50%以下的標準,與李暉等[6]的調查結果基本持平,抗菌藥物中以預防性用藥為主,送檢率為51.25%,與同類醫院相當[7-8]。可見本院的感染管理較好地控制了醫院感染現患率,但在,抗菌藥物使用管理方面有待改進,需進一步降低抗菌藥物使用率,提高送檢率;鑒于本院臨床感染以呼吸道感染為主,臨床感染預防應以呼吸道感染預防為主。
[1] 張駿驥,盧萍,周偉宏.住院患者醫院感染現患率調查[J].中國感染控制雜志,2011,10(4):284.
[2] 謝建英,朱玲仙,沈嵐.婦幼保健院醫院感染現患率調查與分析[J].浙江醫學,2012,34(21):1733.
[3] 溫遠輝,林蘭.婦幼保健機構2010-2012年醫院感染現患率調查[J].實用預防醫學,2014,21(9):116.
[4] 劉萬清,陳玲.435例住院患者醫院感染現患率調查[J].實用預防醫學,2013,20(2):220.
[5] 馬春花.762例住院患者醫院感染橫斷面調查分析[J].中國危重病急救醫學,2011,23(2):109.
[6] 李暉,鐘巧,高曉玲,等.某婦幼保健院醫院感染橫斷面調查[J].中國感染控制雜志,2013,12(3):229-230.
[7] 羅彪峰,李榮明,蔣述科,等.醫院感染現患率調查分析[J].當代醫學,2012,18(3):161-162.
[8] 廖子瑜.婦幼保健專科醫院醫院感染現患率調查與分析[J].當代醫學,2015,21(7):45-46.
[摘 要] 目的 探討上頜埋伏多生牙在頜骨中埋伏的部位、定位診斷以及手術徑路。方法 選取牙科患者68例,通過拍攝X線根尖片、全景片、咬頜片及螺旋CT,結合臨床檢查,分析判斷埋伏多生牙位置,以確定手術徑路,包括腭側徑路、唇側徑路、聯合徑路及牙槽嵴頂徑路,行手術拔除。結果68例患者手術中所見位置與術前判斷一致,依術前定位采用相應的手術徑路,所有埋伏阻生牙均順利拔除。結論 定位X線根尖片、全景片、咬頜片,必要時行螺旋CT,可以對上頜埋伏多生牙進行準確地定位,從而選擇合適的手術徑路,利于手術拔除。
[關鍵詞] 埋伏多生牙;定位;手術徑路
10.3969/j.issn.1009-4393.2015.28.057
江西 338000 新余市婦幼保健院感染管理科 (廖子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