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一彪 王寶乾
云南民族大學,云南 昆明 650504
自然保護區天然具有的環境資源為生態旅游的發展提供了有利的條件,為建設生態旅游提供了前提。借助自然保護區天然形成的景觀進行旅游項目建設,不僅可以降低投入資本還可以滿足現代人“回歸大自然”“親近大自然”的生活需求。但是在進行旅游項目建設的過程中會對自然保護區的環境資源造成一定的損害,從而破壞大自然。因此,如何讓自然保護區環境保護和生態旅游相互協調發展成為了人們關注的熱點。
自然保護區是一個天然的生態系統,在這個生態系統中有著美麗的自然景觀,也生存著各種奇特珍貴的野生動植物。自然保護區可以為科研提供天然的實驗室,是天然的自然博物館,在保持水土改善環境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由此可見,在發展生態環境的過程中應該做好對自然保護區環境資源的保護工作。
生態旅游是人們與大自然接觸的一個很好的方法,是一場在大自然里進行欣賞、觀光、研究的活動。現階段有特色的自然保護區旅游地點有九寨溝、長白山、青海湖等等。在進行生態旅游建設的過程中,很多項目缺少科學合理的建設體系,導致對原始大自然造成較大的破壞。還有些旅游項目過于傾向經濟收益,使自然保護區的生態承載力大大超支。
《中華人民共和國自然保護區條例》的第十八條規定,自然區分為核心區、緩沖區和實驗區。核心區內有保存完好的天然狀態的生態系統以及瀕臨滅絕的動植物,不允許進入進行科學研究。緩沖區是在核心區外圍劃定的進行科學研究觀測的區域。緩沖區的外圍為是試驗區,在試驗區內可以進行科學實驗、教學實習、旅游等活動。生態旅游項目的建設都應在試驗區。
自然保護區豐富多樣的資源為生態旅游業的發展提供物質基礎;生態旅游的發展同時也促進了對生態自然保護區的探索,更好地進行環境資源的保護。隨著時代的發展,人們環保意識加強,在進行生態旅游項目的建設過程中投入了大量的資金和人力去進行環境資源保護。這樣就建立起了一個對自然保護區環境資源科學合理的保護體系,防止了環境資源遭到更嚴重的破壞。自然保護區自身的一個價值就是可以幫助人們進一步對自然的探索和研究,滿足人們接近大自然的生活需求。
為了保障自然保護區生態旅游科學發展工作的進
行,需要一批具有專業技能和知識的人員參加。所以可以通過宣傳教育、對保護區人員培訓、對游客進行環保意識普及等方式加強人們保護自然保護區環境資源的意識。
在分析過自然保護區環境資源保護和生態旅游發展的關系后,在遵循保護大自然的原則基礎上,應該建立一個科學系統的保護控制體系,做到在保護自然保護區環境資源的同時發展生態旅游業。
自然保護區生態旅游項目的建設應該具有科學性,保證發展生態旅游業和保護自然保護區環境資源可以相互協調發展,達到相輔相成的效果。在進行項目建設之前,相關專業人員應該按照經濟性、科學性的原則對保護區進行全方面的分析,分析的內容有保護區資源、功能、區域大小等。在分析過后,可以根據相關的政策和法律制定相關的游客制度,以保障游客在不損害自然保護區的同時可以獲得豐富的旅游感受。
自然保護區環境資源保護與生態旅游之間存在著矛盾,為了逐漸協調這些矛盾,促進保護區和生態旅游協調發展,自然保護區應該加強對內部的管理。例如在森林型的自然保護區發展生態旅游,首先應該做的是加強森林防火工作。在完善基礎的防火設施以后,應該再制定相關的防火監管制度。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自然保護區條例》第一章中的第八條中分別規定了各個職能部門的職能:國家對自然保護區實行綜合管理與分部門管理的管理體制。國務院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負責自然保護區的綜合管理;國務院的有關行政部門在各自的職責范圍內主管相關的自然保護區;縣級以上的地方人民政府負責自然保護區管理的部門設置和職責。自然保護區生態旅游業的發展會涉及到很多相關部門和單位的工作,所以在建設工程中應該將與各個部門的協調工作做好。
自然保護區生態旅游業的蓬勃發展,在提高人們生活品質的同時還會推動我國的經濟發展。為了保障生態旅游業的健康發展,我們應該積極保護自然保護區的環境資源,相關部門單位應加強對自然保護區的管理。
[ 參 考 文 獻 ]
[1]張洪,楊潤高.旅游業可持續發展的必然選擇[J].經濟問題探索,2000(6).
[2]黃曉玲,林盛,謝志忠,劉惠平.武夷山自然保護區旅游產品開發初探[J].林業經濟問題,2001(04).
[3]王躍華,楊桂華.碧塔海自然保護區生態旅游開發研究[J].生態濟,200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