戶佐珍 郭秋鵬
小兒尿路感染的診斷與臨床治療分析
戶佐珍 郭秋鵬
目的 探討小兒尿路感染的診斷與治療方法。方法 將57例小兒尿路感染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回顧性分析其臨床資料,進而總結本組患兒的臨床表現,參照藥物敏感試驗與尿培養試驗結果給予其相應治療,并評估其臨床療效。結果 本組57例尿路感染患兒中,有36例(63.2%)主要癥狀為腹瀉、嘔吐、發熱以及黃疸,有21例(36.8%)主要癥狀為膀胱刺激癥,其中幼兒發病較為隱襲,給予其抗生素治療后不利于臨床診斷;經治療后全部治愈出院,效果滿意。結論 小兒尿路感染的臨床表現大多不典型,應做好反復尿培養,以降低漏誤診率,對于明確診斷的患兒應積極治療。
小兒尿路感染;診斷;治療
尿路感染在小兒中的發病率極高,其發病因素較多,臨床認為,其發病率僅次于呼吸道感染,不同患兒的臨床癥狀表現不同,呈隱襲性特征,故而針對因不明原因而出現發熱的患兒,應加大注意,盡早做出明確診斷,以便于為臨床治療提供依據,緩解患兒痛苦[1-2]。本研究以57例尿路感染患兒為研究對象,回顧性分析其診斷與治療情況,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將九江市婦幼保健院2013年3月~2014年3月接收的57例小兒尿路感染患者作為研究對象,男21例,女36例;年齡5個月~11歲;其中,36例為5個月~2歲,12例為3~7歲,9例為8~11歲;38例發熱(體溫為38℃~40.5℃),其中11例為38℃~39℃,19例為39.1℃~40℃,其余8例患兒體溫>40℃;主要癥狀表現:12例嘔吐,15例腹瀉,5例腹痛,21見尿道感染癥狀,13例見上呼吸道感染癥狀,2例無癥狀,尿異臭與尿渾濁各9例,6例見肉眼血尿,2例遺尿,5例尿蛋白微量。本組有29例患兒經首診明確診斷,12例誤診為上呼吸道感染,9例為腎炎,6例為腸炎,2例漏診。
1.2 方法
1.2.1 實驗室檢查 本組患兒均常規尿檢3次,42例尿白細胞>5個/HP,11例膿細胞,21例鏡下血尿,1例反復血尿,6例尿常規(-),5例尿蛋白定性(+);細菌學檢查:行中段尿培養的結果顯示,49例為陽性,菌落計數>1.0×108/L,其中25例致病菌為大腸桿菌,9例為克雷伯桿菌,7例為產氣桿菌,5例為奇異變形桿菌,3例為副大腸桿菌,且有糞鏈球菌與陰溝桿菌,正常者8例;36例表現為血外周中性粒細胞與白細胞增高,其余21例正常。
1.2.2 藥敏試驗 金黃色葡萄球菌對先鋒霉素敏感;變形桿菌與大腸桿菌對先鋒霉素、復方新諾明、喹諾酮類、慶大霉素以及丁胺卡那霉素敏感;克雷伯氏菌與表皮葡萄球菌對丁胺卡那霉素、先鋒霉素以及喹諾酮類敏感;氨芐青霉素耐藥多。
1.2.3 治療方法 根據藥物敏感試驗與尿培養試驗結果為患兒選取適當的藥物,若為無細菌培養條件,選用呋喃坦啶、先鋒霉素等抗生素治療,口服給藥或嬰幼兒可行靜脈給藥;及時為患兒清潔會陰,尿道口以1∶5000稀釋高錳酸鉀液進行沖洗,2次/ d;見全身癥狀或發熱者,可靜脈給藥,未見明顯發熱者則口服用藥,連用7~14 d。待患兒癥狀消失且尿常規結果正常后給予其頭孢氨芐、復方新諾明及呋喃坦啶口服鞏固治療。
1.3 統計學方法 所有數據均使用SPSS 17.0統計軟件包分析處理,計量資料以“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本組患兒診斷情況 本組57例尿路感染患兒中,有36例(63.2%)主要癥狀為腹瀉、嘔吐、發熱以及黃疸,有21例(36.8%)主要癥狀為膀胱刺激癥,其中幼兒發病較為隱襲,給予其抗生素治療后不利于臨床診斷。
2.2 本組患兒治療情況 經治療后全部治愈出院,且有50例患兒治療后連續3次中段尿培養的結果均為陰性,效果滿意。
3.1 小兒尿路感染的診斷 (1)臨床特點:本研究中,患兒年齡為5個月~11歲,男性患兒21例,女性患兒36例,表明尿路感染在幼兒中的發病率較高,且以女患兒居多;有36例(63.2%)主要癥狀為腹瀉、嘔吐、發熱以及黃疸,有21例(36.8%)主要癥狀為膀胱刺激癥,表明患兒多以全身癥狀表現為主;(2)臨床表現:本研究中29例明確診斷,患兒發病隱襲,給予其抗生素治療后不利于臨床診斷,故而當嬰幼兒表現為嘔吐、發熱、拒奶、遺尿、黃疸持久不退、呼吸道癥狀以及腹瀉時應考慮尿道感染[3];(3)尿細菌培養:患兒第1次晨尿中的細菌數最高,宜于中段尿培養,且陽性率高;疑診患兒應連續3次中段尿培養,以做出明確診斷[4]。
3.2 小兒尿路感染的治療 尿路感染患兒治療中,抗生素應選用毒性小、作用強且不良反應較少的藥物,并做好藥敏試驗,給藥途徑應參照患兒病情給予其口服用藥或靜脈用藥2種。用藥中,3歲以下患兒首選藥物應避開氨基糖甙類抗生素[5-6]。本研究中,給予患兒先鋒必、丁胺卡那霉素靜滴后效果顯著,且有50例患兒治療后連續3次中段尿培養的結果均為陰性,故而認為尿路感染急性期的患兒采用抗菌藥物靜脈滴注后的療效確切[7];年齡<6個月的患兒應避免服用復方新諾明,采用該藥治療的患兒也應多飲水,以降低不良反應發生率,改善治療效果[8-9]。
綜上所述,小兒尿路感染的臨床表現大多不典型,應做好反復尿培養,以降低漏誤診率,對于明確診斷的患兒應積極治療,以改善患兒結局。
[1] 楊立春,高德紅,孫宏偉,等.33例小兒尿路感染的診斷及臨床治療體會[J].中國醫藥指南,2013,10(11):163.
[2] 陳有維,萬福俊,陳杰,等.86例復發性尿路感染的臨床治療分析[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2,11(8):1610-1611.
[3] 徐虹.兒童尿路感染的診斷與治療進展[J].實用兒科臨床雜志,2009,30(17):1301-1302.
[4] 陳漢華.袁美鳳治療小兒尿路感染的臨床經驗[J].遼寧中醫雜志,2009,26(11):1847-1848.
[5] 王文輝,王雪莉.小兒尿路感染57例臨床分析[J].中國誤診學雜志,2010,6(18):4456,4473.
[6] 程川.重慶地區小兒尿路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藥性變遷的回顧性研究[J].重慶醫科大學學報,2013,17(2):156-157.
[7] 楊杰.小兒尿路感染60例臨床分析[J].中國保健營養,2012,25(12):1973.
[8] 胡斌飛,張琦,李白恩.175例小兒尿路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藥敏結果分析[J].現代實用醫學,2011,16(7):814-816.
[9] 李楠,李保平,彭益.細菌性尿路感染病原菌構成及耐藥性分析[J].檢驗醫學與臨床,2011,37(18):2270-2271.
10.3969/j.issn.1009-4393.2015.25.026
江西 332000 九江市婦幼保健院 (戶佐珍 郭秋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