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奎濤 周俊卿
淺談橋小腦角區腫瘤的MRI診斷及鑒別診斷
張奎濤 周俊卿
目的 探究橋小腦角區腫瘤的MRI表現特征及鑒別診斷。方法 選取經手術和病理證實的橋小腦角區腫瘤患者100例,對其臨床資料進行分析并歸納其MRI特征性表現。結果 100例患者中,良性腫瘤95例,惡性腫瘤5例;其中聽覺神經瘤45例,三叉神經瘤5例,腦膜瘤15例,膽脂瘤8例,蛛網膜囊腫5例,動脈瘤2例,血管母細胞瘤8例,海綿狀血管瘤6例,髓母細胞瘤3例,腦轉移瘤3例。各種橋小腦角區腫瘤的MRI表現都有其特征,對其進行術前定位和定性診斷,準確率分別為100%和97.6%。結論 檢查橋小腦角區腫瘤應首選MRI診斷方法,MRI在橋小腦角區腫瘤的診斷及鑒別診斷中具有重要價值。
橋小腦角區;腫瘤;MRI診斷;鑒別診斷
腦橋(cerebellopontine angle,CPA)是延髓與其背方小腦相交的地帶。橋小腦角區是顱內腫瘤的好發部位,常見的有聽神經瘤、三叉神經瘤、腦膜瘤、表皮樣囊腫等[1]。MRI也就是磁共振成像,是斷層成像的一種,它是利用磁共振現象從人體中獲得電磁信號,并重建出人體信息。它與CT有一些相似之處但也有自己的特色,磁共振成像可以得到任何方向的斷層圖像,具有無顱骨偽影和多維成像的特點,空間分辨率很高[2]。不僅可以清晰的觀察到腫瘤的特征還能了解到有關的病變范圍及周圍的結構,是診斷橋小腦角區腫瘤的重要檢查方法,具有很高的定位和定性準確率。現探究橋小腦角區腫瘤的MRI表現特征及鑒別診斷。選取經手術和病理證實的橋小腦角區腫瘤患者100例,對其臨床資料進行分析并歸納其MRI特征性表現,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樟樹市人民醫院2012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經手術和病理證實的橋小腦角區腫瘤患者100例,其中男60例,女40例,年齡10~75歲,平均年齡(45.6±3.6)歲。主要臨床表現為顱內壓升高、頭痛、頭暈、嘔吐、走路不穩、聽力下降、耳鳴感覺減退、面部麻木等。
1.2 方法 100例患者均進行MRI檢查,使用德國引進的Siemens 1.5T超導磁共振成像裝置,矩陣為256×256,層厚10mm,數據采集進行2次疊加。采用自旋回波(SE)成像技術,T1WI TR 500ms,TE 30m 或 40ms,T2WI TR2500ms;TE 50ms和100ms。成像層面方位按照平掃使用矢狀為T2WI,橫斷面為 T1WI、T2WI、FLAIR。進行 MRI增強前后檢查,采用Gd-DTPA,按0.1mmol/kg給藥,靜脈注射后作橫斷面T1WI[3]。
2.1 橋小腦區腫瘤類型 100例患者中,良性腫瘤95例,惡性腫瘤5例;其中聽覺神經瘤45例,三叉神經瘤5例,腦膜瘤15例,膽脂瘤8例,蛛網膜囊腫5例,動脈瘤2例,血管母細胞瘤8例,海綿狀血管瘤6例,髓母細胞瘤3例,腦轉移瘤3例。
2.2 橋小腦區腫瘤的MRI特征表現
2.2.1 腫瘤位置:100例患者的腫瘤主體都在橋小腦角區,左側58例,右側42例。其中10例伸入枕骨大孔,22例突入幕上,10例三叉神經瘤跨中后顱窩生長,8例微小聽神經瘤中4例完全在內聽道內,4例部分在內聽道內。
2.2.2 腫瘤形狀:橢圓形50例,圓形20例,啞鈴形10例(均為三叉神經瘤),半月形12例,不規則形8例。
2.2.3 腫瘤大小:腫瘤的最大徑范圍在10~60mm,平均為(20.1±3.6)mm,其中最小的腫瘤為內聽道內微小聽神經瘤,最大的為腦膜瘤。
2.2.4 腫瘤MRI信號特點:100例腫瘤均為實質性腫瘤(包括囊變),其中30例T1W1為均勻低信號,38例T1W1為不均勻低信號,10例為低等混合信號,12例為等信號,10例為低高混合信號;T2W1信號中,50例為均勻高信號,30例為不均勻高信號,12例為高等混合信號,8例為高低混合信號。其中2例動脈瘤伴血栓為低高混合信號,腫瘤不同其MRI信號表現也會有所不同[4]。
2.2.5 腫瘤的邊緣輪廓:90例良性腫瘤邊緣光潔整齊,經增強后邊緣更清楚,10例惡性腫瘤中5例邊界不清楚,另5例輪廓較為清晰。
橋小腦角區實際上是一個錐形立體三角,位于后顱窩的前外側,上界位于天幕,由橋腦中腦外側膜與環池相隔;下界由橋腦延髓外側膜與小腦延髓池相隔,位于前庭窩神經與舌咽神經之間;內側界由橋腦前模與橋前池相隔;該池向外側擴展至小腦表面并與小腦橋腦裂相續[5]。MRI檢查因其具有無顱骨偽影和多維成像的特點,不僅可以清晰地顯示腫瘤的特征,還能了解病變的范圍及與周圍結構的關系,成為診斷橋小腦角區腫瘤的重要檢查方法。MRI可檢查出內聽道內3mm的小腫瘤[6]。MRI檢查具有很高的定位和定性準確率。小腦角區常見的腫瘤有聽神經瘤,其發生可高達75%,腦膜瘤、表皮樣囊腫、轉移瘤、血管瘤等。
關于橋小腦角區腫瘤的定位診斷,橋小腦區的腫瘤可分為腦外腫瘤和腦內腫瘤,本次研究的100例患者的腫瘤均為腦外腫瘤,其中左側橋小腦角區58例,右側42例。準確區分腫瘤為腦外腫瘤還是腦內腫瘤對于腫瘤的定性診斷和制定正確的外科手術方案及預后評判具有重要意義。MRI檢查可根據有無腦白質塌陷癥,骨質的改變,腫瘤與巖骨和腦膜的關系,鄰近腦池腦溝的變化等來判斷[7]。MRI的定位診斷準確率可達100%。
關于橋小腦角區腫瘤的定性診斷,橋小腦角區腫瘤一般都是良性腫瘤,少數為惡性腫瘤。本次研究的100例中僅有5例為惡性腫瘤,95例都是良性腫瘤。5例惡性腫瘤分別為惡性腦膜瘤2例,惡性三叉神經瘤2例,還有1例為轉移瘤。MRI的定性診斷率為97.6%。
MRI還能體現出橋小腦區腫瘤本身的特征及其和鄰近結構的關系,在橋小腦角區腫瘤的診斷和鑒別診斷中具有很高的臨床價值[8]。
綜上所述,MRI檢查具有無顱骨偽影和多維成像的特點,不僅可以清晰地顯示腫瘤的特征,還能了解病變的范圍及與周圍結構的關系,成為診斷橋小腦角區腫瘤的重要檢查方法,在橋小腦角區腫瘤的診斷及鑒別診斷中具有重要價值。
[1] 巖崎圣,田俊昭,福住明夫,等.腦腫瘍局在診斷必要解剖[J].畫像診斷,2011,17(12):1254-1259.
[2] 繆飛,展穎,沈天真,等.CPA腫瘤的MR I診斷和鑒別診斷[J].中國醫學影像學雜志,2012,10(2):81-84.
[3] 繆飛,沈天真,陳星榮,等.聽神經瘤MRI表現與特征的再研究[J].實用放射學雜志,2010,13(8):453-459.
[4] 黃飚,梁長虹,趙振軍,等.磁共振FLAIR序列對顱內表皮樣囊腫的診斷價值[J].中國臨床醫學影像雜志,2002,13(S1):12-16.
[5] 周亞靜,李書玲.橋小腦角區腫瘤的MR診斷及鑒別診斷[J].河北醫科大學學報,2011,21(S1):25-27.
[6] 高元桂,蔡幼銓,蔡祖龍,主編.磁共振成像診斷學[M].北京:人民軍醫出版社,2010:151.
[7] 關長群,王仲秋,三叉神經瘤的CT及MRI診斷仁[J].中國醫學影像學雜志,2011,8(4):250-253.
[8] 張永革,張宏遠,腦膜瘤的磁共振表現與病理學分型相關性研究[J].中國臨床醫學雜志,2012,13(5):308-310.
10.3969/j.issn.1009-4393.2015.34.024
江西 331200 樟樹市人民醫院 (張奎濤 周俊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