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越明(遼河油田公司高升采油廠,遼寧 盤錦 124125)
近年來,油氣田生產企業安全生產事故頻發,國家、公眾媒體對油氣田生產的安全也愈加關注,根據事故致因理論分析,人的因素是事故預防的關鍵要素,是企業安全管理的重要環節之一,提高崗位操作人員的安全意識,培訓安全文化養成,是當前石油行業安全管理的一項重要研究課題。在油田安全管理活動中,如何有效運用安全心理學,對控制事故發生有著重要的指導意義。
安全心理學是以人的心理研究為核心,剖析安全需求、安全意識和條件反饋的科學,它把心理規律的調查融入到意外事故的調查中,通過分析事故中的人的不安全因素來源,探究安全管理的心理學對策,為事故預防提供重要的科學參考。
興趣影響人的行為,有效激發操作者對安全的興趣能夠切實保障生產活動的順利進行,在實際生產過程中,操作者的興趣心理指導對安全管理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它能夠從根本上提升操作者安全防范意識,激發學習安全知識、掌握安全技能的需求,在實踐中要對隱患發現者積極宣傳引導,適當予以物質獎勵和精神獎勵,將興趣的引導與激勵機制掛鉤,從內心源頭遏制事故苗頭。
安全教育培訓工作在企業安全管理中始終是一項重點和難點問題,安全心理學通過個體心理因素的研究能夠有效解決“要講什么”“要學什么”和“怎么講”“怎么學的問題”,安全心理學的干預能夠真正的“因材施教”“因人施教”,把握不同性格特征員工的特點,克服盲目排斥心理,有效補充技術措施和傳統管理措施無法觸及的根源矛盾.
按照心理學研究結果,不同性格特質的人適合不同的操作崗位,在實踐中用安全心理學的思想觀察、剖析、合理分配每一名勞動力對激發工作熱情有著十分重要的指導意義,合適的崗位能夠真正激發崗位操作者對工作的向往性,激發思考熱情,積極排查身邊安全隱患,同時能夠創造性的開發思維,思考事故預防的對策措施,用人的潛力升級物的保障,進一步增強安全管理的可靠度。
3.1.1 改良生產環境,提升有利感知刺激。
按照安全心理學的觀點,強烈的刺激較微弱刺激更容易容易被感知,也更加容易引起注意,臟亂的工作環境較整潔的生產環境更加容易導致操作者不利情緒的產生,合理的安全色,合適的安全距離能夠在感官上給予操作者以安全感,現場管理中必須注重這些基礎要素,同時,強烈的感官刺激也能夠被我們加以利用,醒目的紅色讓安全標識更加醒目,尖銳的報警鈴更加適合應急救援,將需要的刺激在條件范圍內擴大,讓不利刺激無限削弱,對現場安全管理十分關鍵。
3.1.2 增強對比效果,強化有效印象刺激。
通過對感官特征的進一步研究,加入對比要素在實際生產之中,能夠更加有效的加深操作者的感知印象,一段與眾不同的手機鈴聲更加容易在人群中引起注意,紅色與白色的對比、黃色與黑色的對比也在安全標識中廣泛運用,因此將聲音的對比、顏色和形狀的對比應用于生產實際中,能夠更加有效的達到警示作用從而達到事故預防的目的。
安全動機是推動崗位操作者注意安全的內部動因,合理的安全標準制度,是規范操作人員安全行為的驅動力,在油田生產安全管理中,可以通過“加壓”與“激勵”兩種方式,引導崗位工人安全動機的形成,從而遵照員工遵守標準制度規范操作。
3.2.1 增加安全壓力,培育安全動機自覺性。
透過安全心理分析,“親情教育”是最直接有效的安全教學方式,將培訓“課程”延伸至家庭非但不是無用功,反而因為其實效性讓安全壓力的傳導事半功倍,一場延伸培訓課程往往換來的是每天“班前”的安全告知,讓親情的熱情傳導遵章守紀的壓力、增強守法合規的自覺性、激發崗位員工的安全行為意識。
3.2.2 發揮激勵作用,調動安全工作積極性。
在適當的時機,采取合適的獎勵對激發員工安全工作積極性有著很大的觸動性,激勵機制的形成能夠有效提升全員的安全工作的重視程度,同時,將安全心理學原理融入激勵機制之中也有者十分重要的意義,什么時間、何種場合、對哪類員工物質刺激更加有效,哪些員工更加重視精神獎勵,安全心理學的有效干預成為了安全管理人員激發全員守法依規的“金鑰匙”。
安全心理學在基層安全管理中起著十分重要的引導作用,有效運用安全心理學的感知、動機要素,合理采用激勵約束機制對于事故風險防范是安全管理的一個突破口。在油田安全工作中運用安全心理學原理,能夠真正從“人”的管理要素出發,抓住安全生產的要害部位,真正提高安全管理的實效性,從而有效杜絕安全事故發生,將安全生產落到實處。
[1]隋鵬程,陳寶智.安全原理與事故預測.北京:中國冶金工業出版社,1988.
[2]王志勇,吳玉芳.員工不安全行為成因及對策研究[J].安全、健康和環境.2011(07).
[3]霍躍全.安全事故責任者的行為心理分析[J].科學之友.20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