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悅(長慶油田分公司第九采油廠,寧夏 銀川 750006)
質量管理體系建設是以崗位風險管控為核心,通過領導作用與全員參與,以企業顧客為關注焦點,運用過程方法和管理的系統方法,按照事實數據與現狀進行決策,與供方建立互利關系,持續改進,不斷滿足顧客要求并爭取超越顧客期望[1]。對于陸上油田企業而言,顧客一般是指市場、上級企業以及接收流程性產品的下游企業。陸上油田開展質量管理體系建設,可以通過提升全員崗位風險管控水平,提升企業產品的生產效率和質量,更好的承擔國家原油生產任務和社會責任。
陸上油田企業已有近六十年的發展史,自身的管理體系已非常成熟,自成一派。在開展質量管理體系建設的初期,需進行有效對接和兼顧,在不影響日常生產、管理的情況下,使傳統管理模式和質量管理體系有效融合,優化企業管理格局,提升企業管理效率,不斷提高原油生產水平。因此,應從生產實際出發,客觀認識質量管理體系建設所處的階段與存在的問題,有效采取措施,實現平穩過渡。
在體系建設初期的輔導和審核中,詢問崗位人員對于質量管理體系建設的具體理解,存在的差異性非常大,缺少具體的質量管理文化凝心聚力。這是由于崗位員工的工作理念與經驗不同,在接受質量管理體系建設的理念時存在一定的差異,對質量管理的看法不同,缺乏統一的認知,對于質量管理體系建設的目標、效果、程序、方法缺乏共識;部分員工不清楚崗位作業的產品、質量、顧客與合格的內涵,認為企業質量管理與自己的崗位毫無干系;部分人員只關注企業產品質量,忽視崗位質量風險管控,對于質量管理體系建設的配合度和支持度不一。因此,應充分認識到塑造科學統一的質量管理意識形態的重要性,盡量闡明系統的管理理念和具體的管理概念,統一全員的質量管理意識。
在體系建設初期的輔導和審核中,詢問管理人員對于質量管理標準的具體理解,發現職能科室、基層單位管理人員對于質量管理標準的認知存在一定的差異,主觀標準太強,對于崗位作業合格的理解不同。因此,應按照國家法律法規、政策政令、國家及行業標準、企業制度制定統一的質量管理標準,規范過程管理。
在體系建設初期的輔導和審核中發現,部分崗位的職責和質量管理體系要求的職責存在一定的區別和差異,崗位員工對于質量管理職責不接受或不認同,認為體系運行增加了崗位的工作量。同時,在初期建設中,部分崗位依然習慣孤立的管理方法,不配合所屬崗位在體系運行中的協同地位,不適應系統管理的運作方式;部分崗位不適應體系的程序方法,關注管理結果而忽視管理過程方法的應用和管理程序的履行。因此,應客觀認識傳統管理與質量管理體系磨合的過程,不浮躁、不冒進,努力撮合兩種管理模式的過渡和融合。
在體系建設初期的輔導和審核中發現,員工不知道目前崗位上已發生的管理文件和工作記錄與體系運行存在何種聯系,沒有對號入座,發生映射;員工不知道如何利用崗位現有的資源開展質量管理,不會按照體系要素理解崗位資源的配給。因此,應輔導崗位員工充分理解質量管理體系要求,建立體系運行與日常工作的聯系,按照體系運行的思路開展工作。
在質量管理體系建設中,應充分對比傳統管理模式與體系運行的共性和異性,采取措施,求同化異,對兩種模式不相通的環節和方法進行分析,充分化解。同時,應按照閉環管理的模式,完善管理過程的策劃、落實、檢查、改進環節,充分理解質量管理系統中員工素養、設備管理、制度建設、原料供給、工作環境、測量審核六大要素及相互作用與影響,根據工作生產實際,制定具體、可測量、可實現的階段性目標,優化過程,提升工作成效。
在質量管理體系建設中,應積極開展宣貫培訓,喚醒員工質量管理崗位風險管控意識;赴關鍵崗位開展崗位輔導,幫助崗位員工適應質量管理體系運行方法,捋順質量管理職責,識別質量管理風險,制定有效措施;組織基層崗位自主開展模擬審核,通過互相開展崗位審核,對照體系標準查找管理差距與問題,領悟質量管理體系的控制要點,建立體系管理的思路和方法,引導崗位員工主動與質量管理體系對接。
在質量管理體系建設中,應轉變員工對質量、產品、顧客等基本質量管理術語的概念,學會識別自身崗位的產品、顧客與合格標準,明確崗位質量管理職責,激發員工對質量管理體系建設的參與感,通過全員參與質量管理體系建設,有效提升企業質量管理崗位風險管控水平,提升企業油田開發與生產水平。
[1]GB/T 19000-2008,質量管理體系基礎和術語[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