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玉香 楊榮 秦庭紅
(阿壩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四川 四川 阿壩 623002)
內科住院患者壓瘡的監控和護理管理
唐玉香楊榮秦庭紅
(阿壩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四川四川阿壩623002)
摘要目的:探討內科住院患者壓瘡監控和護理管理。方法:本次選取內科住院患者50例,均為我院2015年1-5月收治,加強針對壓瘡的監控和護理管理,設為觀察組;就效果與2014年6-12月收治的對照組50例常規護理的患者展開對比。結果: 觀察組無壓瘡發生,對照組為10%;觀察組護理滿意度為100%,對照組為82%,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針對內科住院患者,加強壓瘡監控與護理管理,可顯著降低壓瘡發生率,提高患者護理滿意度,具有非常積極的實施價值,對保障護理質量意義顯著。
關鍵詞內科;壓瘡;監控;護理管理
內科住院患者因病情危重,需長期臥床,易誘導多種并發癥發生,壓瘡即為常見不良事件之一[1],加強監控和護理管理,對保障患者康復效果,提高生存質量意義重大[2]。本次選取相關病例,加強針對壓瘡的監控和護理管理,效果顯著,現總結結果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觀察組50例,男36例,女14例,年齡45-69歲,平均(63.5±2.3)歲,冠心病22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20例,其他8例。對照組50例,男35例,女15例,年齡44-70歲,平均(64.7±2.2)歲,冠心病21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20例,其他9例。組間一般情況具可比性,無明顯差異(P>0.05)。
1.2 方法
對照組應用常規護理方案,觀察組加強護理管理。具體操作步驟如下。
1.2.1 壓瘡風險評估與監控 新入內科病區患者,行Braden評分,<18分者,按壓瘡風險護理單,將護理措施列出并實施,包括體位護理、營養支持、皮膚護理、護理用具使用等。已有壓瘡者,依據傷口情況,對敷料、傷口清洗液合理選擇。
1.2.2 建立管理網絡 行三級管理,管床責任護士負責第一級;壓瘡專責護士負責第二級;造口及慢性傷口護理專科小組成員負責第三級。管理的核心:由管床責任護士負責一般壓瘡管理,遇疑難及復雜情況,隨時請病區壓瘡專責任護士處理,或組織會診,由慢性傷口及造口護理小組成員參與指導,專責護士或組長對本病區有壓瘡高風險存在的病例,需監控并給出應對建議。
1.2.3 簡化報告流程,建立上報系統 當班護士發現壓瘡,對高危患者評估后需立即上報,以便對護理效果追蹤,對報告流程簡化。掌握壓瘡的發展和轉歸,及時對病情進行控制。
1.2.4 加強管理制度建立、防護知識培訓 將壓瘡報表每月匯總分析,對問題及時發現并干預處理。規范的質量評價標準和壓瘡管理制度是基本的完善壓瘡護理的保障,而對制度落實的提示是護士對制度的理解,故需加強培訓。護理部將質量評價標準、壓瘡管理制度與壓瘡護理知識列入層級培訓計劃中,每周一次,依據培訓計劃,要求科室安排不同層級護士級加,結束培訓后,加以考核。
1.2.5 護理措施的實施 在患者床頭就防壓瘡醒目標識放置,護士可對患者易發生壓瘡部位的狀況隨時觀察,按時翻身至對壓瘡可防范的體位。重視陪護人員的健康宣教,向陪護人員做示范指導,確保其對操作要點掌握,內容包括保持皮膚清潔,避免大小便、汗液刺激及潮濕。大小便后對會陰部及時清洗。保持衣服、床單等干燥、清潔、平整、無渣屑、無皺褶。定時翻身,動作需輕柔,減少因患者下滑有剪切力產生,誘導骶尾部出現壓瘡。雙小退下墊棉墊,減輕足跟部壓力。建議應用防壓瘡交替充氣氣墊床。受壓部位粘貼透明粘膜。營養不良者需重視營養干預,以使皮膚抵抗能力增強[3]。
1.3 統計學分析
統計學軟件采用SPSS13.0版,計量資料行t檢驗,計數資料行X2檢驗,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觀察組無壓瘡發生,對照組為10%;觀察組護理滿意度為100%,對照組為82%,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
3.討論
減少和預防皮膚損傷及壓瘡為目的質量管理是現代護理研究的重點。內科病房,臥床人數多和高齡,是壓瘡高發的最主要原因。加強內科住院患者壓瘡的監控和護理管理,實現了無縫隙護理要求,運用三級管理網絡,行壓瘡發生風險評估,使護士對難免性壓瘡的高發人群更易關注。運用護理標識,使責任護士對防壓瘡重點患者可明確,并加強護理及巡視[4]。同時,設防壓瘡醒目標識,可對易發生壓瘡部位狀況的情況加強觀察,提醒陪護人員和護士就良肢位擺放[5]。為體現護理工作的水平,減少護理資源浪費,壓瘡小組和護理部加強壓瘡知識培訓,經全員培訓,責任到人,使難免壓瘡的上報與管理進一步加強,促使護理人員準確評估壓瘡危險因素率提高,在使壓瘡率減少的同時,提高難免壓瘡申報的比例,保障患者康復進程[6]。加強監控與護理管理,對減輕護士工信息量,對護理資源有效利用也具推進效果。結合本次研究結果示 觀察組無壓瘡發生,對照組為10%;觀察組護理滿意度為100%,對照組為82%,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提示通過全面、周到的監護管理,可增強患者遵醫依從,發揮主觀能動性,做好自我防護,從根本上確保臨床安全。
綜上,針對內科住院患者,加強壓瘡監控與護理管理,可顯著降低壓瘡發生率,提高患者護理滿意度,具有非常積極的實施價值,對保障護理質量意義顯著。
參考文獻
[1]覃麗華. 骨科壓瘡高危患者實施壓瘡上報監控流程前后護理體會[J]. 中國藥物經濟學. 2013(03): 409-410.
[2]婁紅,谷秀改,郭冬梅. 壓瘡三級監控體系在護理工作中的作用[J]. 臨床合理用藥雜志. 2012(17): 81.
[3]鄭紅蕾,魏茶云,馮海葵,等. 預見性護理監控和干預在預防住院老年患者壓瘡中的應用[J]. 中國老年保健醫學. 2010(06): 77.
[4]張玉蘭,李紅梅,劉旭,等. 壓瘡三級質量監控體系在護理工作中的應用[J]. 實用心腦肺血管病雜志. 2011(08): 1395-1396.
[5]張志蘭,徐建婷,蘇冰蓮,等. ICU高危壓瘡患者監控管理及護理干預[J]. 齊魯護理雜志. 2011(14): 35-36.
[6]廖明鳳. 內科住院患者壓瘡的監控和護理管理[J]. 臨床合理用藥雜志. 2011(09): 102.
【中圖分類號】R47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9-6019(2015)15-021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