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淵洋
(黔南州精神病醫院 貴州 都勻 558000)
精神病醫院護士與少數民族女患者有效溝通的技巧探討
代淵洋
(黔南州精神病醫院貴州都勻558000)
摘要在我院開展的少數民族女性患者的護理工作中,存在很多溝通上的困難,而這些溝通的障礙,已經嚴重的影響到了患者疾病的治療及康復過程,針對我院工作中發現一些問題,進行原因的分析,并提出相應的解決辦法,旨在提高患者對于治療過程的依從性,幫助患者早日康復。
關鍵詞護理溝通;女性精神病患者
溝通是人與人之間的情感交流方式,也是社會關系和人際關系活動的重要表現形式[1]。醫護人員與患者及患者的家屬之間的溝通時彼此信息傳遞的過程,其目的是以患者為中心的情感關愛,具有特殊性、針對性、現實性等特點[2]。精神病患者在思維、情感、行為、意志、注意力、記憶力等諸多精神活動中的表現是異于常人的,給溝通帶來了極大的困難。我國又是一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來自邊遠地區及少數民族聚居區的少數民族患者,由于在語言溝通上存在障礙,加之少數民族的風俗習慣,使患者對于疾病的檢查、治療方法的接受度低[3]。給護理工作帶來了極大的障礙。對于少數民族女性精神病患者,進行有效的溝通變得更加困難,除了患者精神活動易于常人[4],再加之少數民族的語言溝通障礙,宗教風俗習慣及女性傳統保守的思想等諸多因素,所以在精神病醫院中,護士做好與少數民族女性患者的有效溝通顯得尤為重要。
1.概述
1.1 少數民族女性精神病患者護理的難點
(1)語言不通造成的溝通困難。精神病患者在思維、情感、行為、意志、注意力、記憶力等諸多精神活動中的表現是異于常人的,給溝通帶來了極大的困難。我國又是一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來自邊遠地區及少數民族聚居區的少數民族患者,由于在語言溝通上存在障礙,加之少數民族的風俗習慣,使患者對于疾病的檢查、治療方法的接受度低[3],給護理工作帶來了極大的障礙。
(2)文化落后造成的護理困難。很多由于宗教信仰和風俗習慣的不同,很多少數民族患者對疾病表現出焦慮和認知的缺乏。很多女性患者的個人衛生保持的不是很好,有些婦科疾病婦女羞于去跟醫生描述自己的身體狀況等。
(3)宗教、迷信及民族信仰引發的護理困難。很多少數民族患者由于有宗教信仰,以至于迷信的地步,患者及家屬不相信醫生的治療可以使身體康復,她們相信她們信奉的神可以保護她們身體健康,這也使患者及家屬不配合疾病的治療過程。
(4)家庭地位低下。由于在少數民族中,經常有男尊女卑的觀念,這也造成了婦女在家庭中是沒有地位的,以至于她們患了疾病得不到家里足夠的重視,有時甚至得不到合理的治療,家屬對于疾病的治療表現出極大的不配合。
對于少數民族女性精神病患者,進行有效的溝通變得更加困難,除了患者精神活動易于常人[4],再加之少數民族的語言溝通障礙,宗教風俗習慣及女性傳統保守的思想等諸多因素,所以在精神病醫院中,護士做好與少數民族女性患者的有效溝通顯得尤為重要。
2.對策
(1)采用多元化的護理方進行護理,增加患者對醫護人員的信賴度。護理人員應了解不同民族風俗習慣,營造適宜,舒適的人文環境,是患者接納醫護工作者,從而配合治療護理工作。對于語言不通的情況,首先要了解院內是否有了解此民族語言的女性醫護人員,可以陪同作為翻譯,如果沒有,可以向當地婦聯提出申請,最好有懂得當地情況,了解民族語言的女性工作者來幫助醫護人員開展工作。
(2)尊重患者的文化差異。在護理工作中,護理人員應尊重患者的民俗習慣,如回族人不吃豬肉等,應積極主動解決患者在風俗習慣上的困難,在飲食上注意營養搭配的同時,要避免豬肉或相關豬肉制品的出現。很多女性患者個人衛生也是一個有待解決的問題,由于住院后醫院的洗澡與其在家中的洗澡方式不同,或者有的患者甚至一個月才洗澡一次,對于這種情況,醫護人員應跟患者進行溝通,在盡量為患者營造一個溫馨舒適的生活環境的同時說服患者按時洗澡,擦拭身體等。對于保守的患者,治療過程中盡量安排女性的醫護人員,要鼓勵患者去描述自己的身體狀況。
(3)在護理工作中,少數民族患者應作為重點人員進行護理。溝通時語氣和藹,言語中表達出對患者的關懷,滿足其合理的需求,解決其生活中的困難,積極幫助患者進行心理疏導,消除患者不良情緒。采用個性化的護理方式進行護理干預,如采用多元文化護理,尊重患者文化差異。運用心理學"同理心"與患者進行溝通,重視言語溝通的態度與技巧及適當應用非語言溝通。使患者感受到尊重,增強其對醫護人員的信賴,從而改善其對治療及護理工作的依從性,達到改善治療效果的目的。
(4)由于精神病患者異常的敏感,護理工作者在與患者溝通過程中應注意溝通技巧,注重非語言的應用等。
3.良好的溝通在護理中的作用
溝通是人與人交流的重要手段,良好的溝通可以構建和諧的醫護關系,增加患者對于臨床治療的依從性[5]。幫助患者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
3.1 作為一名醫院的醫護人員,應該具有熱情、嚴謹、細致的工作態度,這可以增加患者對于醫護人員的尊重及增加其安全感,彼此建立信任,有助于工作的進行和開展[6]。
3.2 患者是敏感人群,所以,在與患者的溝通過程中,一定要十分注意溝通的語言,不可采用具有攻擊性的語言,要以安慰理解的言語與患者進行溝通。
3.3 與患者溝通的過程中,要注意肢體語言的運用,如對于躁狂癥的患者,在溝通過程中,要注意聆聽患者的心聲,傾聽和語言交流一樣的重要。因這樣的患者更加善于表達自己的心聲,護理人員應給與患者機會讓其足夠表達自己的心聲,使內心的情緒得到發泄。在實際的臨床工作中,醫護人員要切實的注意表達自己言行的方式,注重提升自身素質,建立良好溝通方式,促進醫護關系和諧[7]。
4.總結
綜上所述,少數民族女性精神病患者由于生活地區較為偏僻、教育普及程度不高而導致社會地位以及家庭地位較低,因而存在以上困難,醫護人員在治療和護理過程中應通過根據病人不同病情進行個性化護理,以其達到良好的護理效果,促進病情康復。
參考文獻
[1]劉曉莉,賀寶燕.臨床護理中的護患問題溝通[J].中國實用醫藥,2012,17(20):266-267.
[2]林志娜,邱建華.影響精神科護患有效溝通的因素及對策[J].醫藥前沿,2012,12(23):65-66.
[3]馬燕,馬濤.跨文化溝通技巧在護理工作中的應用[J].新疆中醫藥,2011,29(4):89-90.
[4]張生芳, 馬克玲. 基層醫院護士與少數民族患者有效溝通的技巧[J]. 中外健康文摘, 2011, 08(28).
[5]張蓉, 黃萬琪, 魯才紅. 實習護生與患者進行有效溝通的技巧探討[J]. 護士進修雜志, 2007, 22(9):825-827.
[6]經聲慧. 護士在健康教育中與病人進行有效交流的技巧[J]. 實用醫技雜志, 2004, 11:2599-2600.
[7]曹磊, 陳振蘭. 淺談臨床護患溝通技巧[J]. 中國醫學創新, 2011, 07(14):136-137
【中圖分類號】R473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9-6019(2015)15-022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