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建軍(中海油東方石化有限責任公司,海南東方572600)
如何做好循環水處理工作
伍建軍(中海油東方石化有限責任公司,海南東方572600)
伴隨我國經濟飛速發展,各大產業生產規模和經營范圍也呈現出快速擴張趨勢,然而在企業生產迅猛發展的時代背景下,作為生產過程中的關鍵環節,循環水的處理卻往往容易被忽視因而暴露出諸多問題。本文圍繞循環水的處理工作展開研究,簡要分析了現階段工業循環水的處理情況,并根據實際情況提出了幾點改善措施,以期為提高企業循環水處理效率、優化循環水處理工作質量、全面提高企業經濟效益、有效保護水資源貢獻一份綿薄之力。
循環水;處理;優化;措施
現階段工業發展速度不斷加快,在為社會做出巨大貢獻的同時也造成了生態環境的污染,突出體現在水污染嚴重、淡水資源貧乏等方面。因此企業在尋求發展,不斷擴張生產規模的同時,應當將循環水的處理工作視為重中之重,嚴格遵循國家相關政策以及環保部門的要求采取科學合理的處理方針,有效解決循環水處理問題,全面加強循環水處理工作水平,實現企業的可持續發展。
1.1現階段國內外循環水處理情況
循環水冷卻處理技術于上世紀初期已在國外得到了良好的應用和發展,但也因為諸多實際因素的限制暴露出各種問題。上世紀末期循環水處理技術才被引入我國,在經過了一段漫長的發展歷程后,方呈現出逐漸成熟趨勢。在近幾年的發展過程中,全世界循環水處理效率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升,應用于循環水處理的相關處理劑也逐漸增多,更甚至發展成為國際化和規模化的處理劑產品,在此方面,我國對于循環水處理劑的進出口量也在不斷增長。
1.2現階段國內外循環水主要處理手段
現階段我國在處理循環水方面主要應用以下幾種方式:首先是化學處理方式,該方式主要通過應用化學藥劑,對循環水中所包含的多種不穩定物質實施高強度處理,從而有效降低污水的腐蝕性以及阻止污水結垢,另一方面能夠合理降低常規工作狀態下的排水量和補水量;其次是物理處理方式,該方式主要是應用相關處理材料對循環水進行科學全面的分析,同時通過改變循環水的能量、溫度及壓強,有效加強循環水處理材料的抗腐蝕及抗結垢等功能。
2.1針對循環水水垢的處理措施
通常情況下在處理循環水的過程中,由于該處理系統所提供補充水的水質具有較高的堿性,因此在完成濃縮階段后會產生水漬結垢的情況。針對以上情況,在后期處理水垢過程中應當落實以下三點:第一,合理應用相關處理藥劑并加強藥劑的管理和保護。在處理循環水時產生水垢,往往是因為藥劑不符合要求或者藥劑使用不當所造成,因此要保證循環水處理的效率和質量,首先要確保藥劑選用的正確性以及藥劑使用的科學性;第二,在處理循環水時,應當全面掌握處理系統的整體情況并深入分析其各項環節,準確把握循環水的濃縮比例,嚴格將循環水的濃縮數值控制在科學范圍內;第三,充分應用計算機技術,對循環水實施嚴格、深入、實時、細致的監控,確保各個階段循環水的濃縮比例精準、可靠,有效避免后期循環水結垢的形成。不僅如此,還要重視對循環水溫度、水流、水質等方面的考察,并結合科學的處理措施和工藝,從各個角度入手全面避免結垢現象的發生。
2.2針對科學制定濃縮倍數的處理措施
在實施循環水處理過程中,濃縮倍數的制定也起到了相當關鍵的作用,決定了循環水處理的效率和質量,因此如何選取科學、合理的濃縮倍數,也是相關工作人員需要極度重視的問題。針對此情況,相關人員應當重點關注循環水質的考察工作,從系統情況、循環水處理方案的制定以及相應管理情況等方面入手。其中,在進行水質考察階段時,工作人員應當秉持謹慎、細致的工作態度,落實和加強循環水的日常監測及記錄工作。在制定循環水處理方案過程中,相關人員應當將重點投注在循環水的預處理運行、加酸運行以及自然PH值運行等各個層面,同時加強對碳鋼在不同濃度氯離子腐蝕情況以及磷系復合劑對于硫酸根離子的抗腐蝕性效果的考察。另一方面,對于復合阻垢緩蝕處理劑的研究,需要重點關注水流污濁、鐵離子、硫化物等情況的分析。對于系統方案的抉擇,還應當充分結合循環水處理系統的科學性及規律性,嚴密考察循環水的排放量和蒸發量,從而有效確定循環水處理系統中所應當補充的水量。與此同時,循環水的溫差、物料泄漏情況、方案封閉性、收水器效率以及V/R比值的大小也會對循環水處理效果造成較大影響,相關工作人員應當引起充分重視。
綜上所述,若要從根本加強企業的市場競爭力提高其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真正實現企業的可持續發展,就必須充分重視循環水的處理工作,實施科學的處理方針并不斷創新循環水處理技術,全面保證循環水處理系統的安全、穩定、高效運行,以達到良好的污水處理效果。
[1]常梅芳,羅明霞.試論循環水處理中的若干問題及應對策略[J].中國化工貿易,2013,(08):320-320.
[2]姜坤,宋清杰,劉志國等.淺談循環水處理工作[J].四川水泥,2015,(01):289-289.
[3]商立強,陳丹.制藥廠循環水處理的探析[J].城市建設理論研究(電子版),201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