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峰(徐礦集團新疆分公司,新疆烏魯木齊830000)
論煤礦采空區與火燒區周圍環境恢復治理
姚峰(徐礦集團新疆分公司,新疆烏魯木齊830000)
煤礦開采區生態環境破壞問題一直以來都沒有得到非常良好的控制和治理,隨著近年來我國經濟的飛速發展,煤炭開采不論是在規模還是速度方面都是前所未有,這樣在給國民經濟發展提供能源保障的同時,也給生態環境留下來難以磨滅的傷痕,采空區的塌陷以及火燒區的生態破壞已經嚴重的威脅到了礦區周圍生態環境,本文筆者在文中先主要介紹采空區和火燒區主要的生態威脅,并結合自身多年的實踐經驗,重點談一談有關于采空區和火燒區生態環境恢復治理的措施。
煤礦;采空區;火燒區;周圍環境;恢復治理;措施探討
煤炭是我國三大能源之一,國民經濟的發展對于煤炭資源的依賴程度非常高,因此為了國民經濟的發展,國家加大了煤炭資源的開采規模和開采力度,然而在這同時又并沒有制定相對完善的礦區生態環境保護措施,導致近年來煤礦開采區周圍生態環境日益惡化,采空區的塌陷問題和火燒區的植被破壞以及煤炭資源浪費問題及其嚴重,不僅威脅到了我國煤炭資源的正常開采和供應,同時也給周圍居民正常的生產和生活造成了極大的威脅。因此有關部門應該加強對于煤炭開采區周圍生態環境的保護和治理,針對不同礦區周圍出現的采空區和火燒區制定有針對性的治理措施,確保煤炭開采區周圍的生態環境能夠得到有效的治理和恢復,確保我國可持續發展偉大戰略的順利實現。
采空區和火燒區是煤礦開采區對周圍生態環境破壞比較嚴重的兩種區域,所謂采空區是指煤礦在經過一段時間的開采之后,由于地表層以下的煤層被掏空,因此而造成煤層以上的地表層出現塌陷。采空區塌陷之后必然會使得塌陷部分的土地資源處于閑置狀態,而目前采空區的治理工作仍然停留在“等待--治理”的階段,即等待塌陷區沉降趨于穩定之后再進行治理,而在等待的這段時間塌陷區的土地資源基本處于閑置狀態。另外許多煤礦開采區出現的塌陷面積非常大,不僅造成了十分巨大的土地資源浪費,同時也給治理工作造成了極大地困難。更為關鍵的是隨著煤層地表土的塌陷,原適用于耕作的土層下陷,再加上長期積水,復墾難度巨大。不僅如此,采空區還會造成周圍土層的破壞,導致土壤出現極端貧瘠、限制植物生長的情況,也非常容易誘發地震,造成更大的生態和社會的破壞,如果采空區得不到有效的治理,則將會隨著植被的破壞而出現水土流失、土壤沙漠化。
火燒區主要是指煤層埋深較淺的煤礦,或者是地表煤層露頭較多且面積較大的煤礦,煤炭在自然的狀態下過度氧化而發生自燃,并且由于外露面積較大,因此自燃的火勢會逐漸的蔓延,甚至蔓延到井下。煤層的自燃不僅會造成煤炭資源的浪費,同時也會給開采人員的生命安全構成威脅,同時對于周圍的生態環境也會造成極為嚴重的破壞,不僅污染了大氣環境,同時由于自燃所產生的熱量會導致周圍植被的枯萎壞死。
對于煤礦開采區而言,采空區的生態環境恢復不僅能夠有效的提高煤炭生產企業的社會效益,同時還能夠非常有效的提高煤炭生產企業的生產效率,提高經濟效益。首先采空區植被的恢復能夠非常有效的減少煤礦開采區范圍內的地質災害,減少土地流失和土壤沙漠化,這對于保證周圍居民正常的生產和生活非常重要。其次對于開采區生態環境的綜合治理還能夠非常有效的提高煤炭生產效率,降低煤礦作業的環境威脅。
對于燃燒區的生態環境治理同采空區一樣,都是既對企業自身和周圍社會帶來利益的重要舉措。燃燒區煤炭自燃現象的有效遏制必然會使煤炭資源得到非常可觀的節約,同時也會最大程度的保證井下開采工作的生命安全。另外煤炭自燃現象的有效遏制還會最大程度的保證地表植被不被破壞,確保不發生水土流失等地質破壞,也為采空區地震等地質災害的發生降低了可能性。
3.1煤礦采空區生態環境治理措施分析
3.1.1加強植被建設,提高防風治沙力度
煤礦采空區面臨的最大生態威脅就是水土的流失以及土壤的沙漠化,而這些都是由于煤礦在開采的過程中礦區地表及其周圍植被破壞及其嚴重,再加上地表的塌陷而使得原本適于植被生長的土壤破壞,從而導致土壤荒漠化嚴重。所以在煤礦采空區的生態治理過程中首先應該加強植被的建設,恢復煤炭開采區及周圍的原有植被,重點恢復采空區中塌陷區的植被,確保采空區的土壤不流失,從而保證生態環境恢復的可能性。在植被的選擇方面要根據當地的實際情況,例如氣候、土質等等合理的分配植被分布,并且要采取適當的防風沙措施,避免在植被恢復的過程中出現土地沙漠化。
3.1.2因地制宜,加強防風林建設
在恢復采空區植被的過程中,在風沙侵蝕較為嚴重的地區要注意防風林的建設,并且防風林的建設要合理選址,要根據本地區常年的風向設置,然后要在采空區植被恢復的同時或者適當提前的一段時間進行防風林的種植,選擇在嚴重缺水的沙漠地帶易于生長的植物,要確保植物的成活率,要既注重量又注重質。在農田周圍的防風林建設時,要注意選擇相對高大一些的樹木,確保農田免受風沙的侵蝕。
3.1.3發展基本農田,促進林牧業發展
煤礦采空區生態環境的恢復過程中,除了要加強植被和防風林的建設之外,還要做好基本農田的發展和林牧業發展相結合的工作,對于采空區的空地要積極進行農業恢復和生態治理工作,與此同時要相對控制基本農田的發展規模,要給予林牧業的發展保留適當的空間,這樣既能夠有效的保證農業生產的安全性,同時又能夠充分的利用本地區的土地資源。
3.2煤礦火燒區生態環境治理分析
煤礦火燒區的生態治理同樣要以植被的恢復為主,同時也要注意防火和滅火的工作。在植被恢復的過程中可以類比采空區的治理原則,因地制宜選擇適合煤炭開采區周圍氣候、土壤等條件生長的植物。同時要做好防火和滅火工作,確保植被恢復共組能夠順利進行。近年來對于煤礦火燒區滅火和防火工作,很多煤礦采用矸石防火的措施,矸石作為煤炭開采過程中產生的礦石,其在火燒區的防火和滅火中有著資源上的獨有優勢。將矸石的防火和滅火與客土種植有機結合,運用注漿法將高濃度的泥漿注入土層,起到隔絕氧氣的作用,阻止井下可燃氣體與氧氣的接觸,降低自燃的可能性。在進行泥漿封堵的過程中要注意“封而不嚴、嚴而不堵”的原則,避免由于內壓激增而引起的爆炸,保證井下生產工人的生命安全。對于地表煤層的自燃控制可以采取覆蓋、降溫、隔絕氧氣等措施,在具有自燃可能性的地表煤層表面噴淋石灰漿,將煤層表面固化,隔絕煤炭與空氣的接觸,避免煤炭自燃對于周圍植被的破壞。同時在植被的恢復過程中,要建立生產責任制度,要確保植被的成活率,避免綠化工作中出現反復而浪費人力物力,實行一定年數的驗收移交制度,從制度上保證植被恢復工作的質量,確保生態環境的恢復工作能夠順利的進行。
煤炭開采區的生態環境恢復和治理是我國煤礦生產企業可持續發展戰略的重要實踐之一,作為煤炭生產企業要注重對于煤炭開采過程中和開采之后的生態環境保護和治理以及恢復工作,在獲得企業經濟效益的同時也要最大程度的保證周圍環境和社會的效益。尤其是在近年來生態破壞較為嚴重的煤礦采空區和燃燒區的生態恢復和治理過程中,要積極認識采空區和燃燒區對于環境破壞的嚴重性,積極采取恢復植被、防火滅火等有效措施,確保本地區的原有植被能夠得到恢復。在恢復植被的過程中要因地制宜,合理選擇適合于本地區生長的植物,同時也要在風沙嚴重地區注意防風林的建設,與農田發展、牧業發展以及植被恢復等工作協調進行,確保植被恢復工作能力順利的進行。
[1]楊華.對煤礦地質環境綜合治理的研究[J].科技創新導報.2013年03期.
[2]張紅杰,李振安,邱守強.礦山地質環境影響治理分析[J].山東煤炭科技;2012年04期.
[3]王彥龍.淺談礦山地質環境恢復治理[J].內蒙古煤炭經濟.2013年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