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常美/重慶市巴南區魚洞街道畜牧獸醫站
?
豬場免疫失敗的原因分析與對策
於常美/重慶市巴南區魚洞街道畜牧獸醫站

隨著我國規模化養豬業的飛速發展,免疫接種已經成為預防和控制豬傳染病的一項重要措施,可有效的降低豬群的發病率和死亡率,提高豬的生產性能。但并不是所有經過免疫接種的動物都能達到預期的免疫效果,由于疫苗品質、免疫抑制性疾病、霉菌毒素和人為等多方面的原因,時常發生豬場免疫失敗的情況,造成疫苗的浪費或導致過去通過免疫接種容易控制的疾病難以控制,甚至造成一些疾病的暴發,給養殖戶帶來嚴重的經濟損失。因此,筆者通過近幾年的工作實踐和調查,分析當前豬場免疫失敗的原因,并由此提出相應的防制對策。
1.接種過疫苗的畜禽不產生相應的免疫應答,從而造成不能預防相應疫病。
2.注射疫苗后,畜禽仍發生相應的疫病。
3.畜禽接種疫苗后,雖不發生相應的疫病,但引起機體抵抗力降低,使其發生混合感染的疾病增多。
1.豬只自身因素。
(1)營養狀況。當豬的體質虛弱、營養不良、缺乏維生素及氨基酸時,機體的免疫功能就會下降,會影響抗體的產生。
(2)豬只本身患有免疫抑制性疾病。如藍耳病、圓環病毒等,由于病毒主要攻擊動物的淋巴系統,或多或少都會抑制動物機體的免疫功能,會降低豬體免疫應答,免疫接種后不能刺激豬體產生特異性抗體。
(3)母源抗體的干擾。雖然仔豬從母體獲得母源抗體能增強仔豬對疾病的抵抗力,但是母源抗體能干擾疫苗的抗原性,因此在使用疫苗前,應該充分考慮豬體內的母源抗體水平,必要時進行檢測,避免這種干擾。
(4)感染寄生蟲。生豬感染諸如蛔蟲、肺絲蟲等某些寄生蟲時,接種疫苗后就會發生較為嚴重的反應,甚至會引起死亡。
(5)野毒的早期感染或強毒株的感染。豬體接種疫苗后需要一定時間才能產生免疫力,而這段時間恰恰是一個潛在的危險期,一旦有野毒入侵或機體尚未完全產生抗體之前感染強毒,就導致發病,造成免疫失敗。
(6)遺傳因素。動物機體對接種抗原有免疫應答在一定程度上是受遺傳控制的,豬的品種繁多,免疫應答各有差異,即使同一品種不同個體的豬只,對同一疫苗的免疫反應其強弱也不一致。另外,豬只由于有先天性免疫缺陷,也有可能導致免疫失敗。
(7)豬體應激。動物機體的免疫功能在一定程度上受到神經、體液和內分泌的調節,在環境過冷過熱、濕度過大、通風不良、擁擠、飼料突變、長途運輸、轉群、疾病等應激因素影響下,導致機體免疫功能降低,不能正常產生相應的免疫反應。因此,在豬應激敏感期接種疫苗,容易導致免疫失敗。
2.疫苗因素。
(1)疫苗質量問題。疫苗不是正規生物制品廠生產的,質量不合格或已過保質期。疫苗在運輸、保存不當,或是疫苗在取出后使用前收到陽光直射、取出時間過長,使疫苗效價降低。
(2)疫苗稀釋。疫苗稀釋劑未經消毒或受到污染而影響疫苗;有的隨疫苗提供的稀釋劑存在質量問題;有的防疫人員用蒸餾水或普通的生理鹽水甚至自來水代替稀釋劑,從而降低了疫苗的效價和免疫原性,導致免疫失敗。也有因稀釋劑和疫苗未按制造商的產品說明使用。
(3)疫苗選擇。一些疫苗(如雞新城疫、法氏囊、傳染性支氣管炎等)本身容易引起免疫損傷,造成免疫水平降低。有些雞場沒有根據雞的體況選擇正確的毒力強度的疫苗,不僅起不到免疫效果,還可能造成病毒毒力增強和病毒擴散。
(4)疫苗間干擾作用。將兩種或兩種以上無交叉反應的抗原同時接種或接種的時間間隔很短,機體對其中一種抗原的抗體應答能力會顯著降低。
(5)疫苗毒株與當地流行毒株血清型不完全相同。許多病原有多個血清型或亞型,如口蹄疫病毒、鏈球菌和副豬嗜血桿菌等,有的各型之間沒有明顯的交叉保護力,因此,免疫疫苗的血清型必須與當地流行的血清型一致。
3.人為因素。
(1)操作不當。注射部位不當,要避免注射到豬的脂肪組織,如豬丹毒或豬瘟,注射到豬的脂肪組織中,會導致免疫失敗;注射針頭選擇不當,常常使用短而粗的針頭進行預防注射,注射針孔大而淺,疫苗易注射到脂肪層影響疫苗吸收速度,同時由于注射孔過大,疫苗外溢,減少免疫劑量;注射時消毒不嚴,帶毒注射,造成免疫失敗和疫情擴散。
(2)免疫劑量不準確。疫苗的用量并不是越多越好,過大會過小不但不能產生好的免疫效果,還可能引起免疫麻痹。
(3)免疫程序不合理。抗體的產生具有一定的規律性,免疫時間過早,容易受到母源抗體的干擾,過晚則出現免疫空白期。免疫次數過少,不能刺激機體產生足量和持久的抗體;免疫次數過多,間隔時間過短,會造成抗體被疫苗抗原中和,降低抗體水平,嚴重者會造成免疫麻痹,不能產生抗體。另外,免疫病種過多、過濫,會加重動物機體免疫系統的負擔,降低疫苗的免疫效果。
(4)飼養管理不當。消毒措施不到位,豬舍和周圍環境潛伏著許多病原微生物,如果在接種疫苗的抗體產生期內受到相應病毒感染,則會導致疫苗不起作用而感染相關疾病。飼料質量不合格,就可能帶有霉菌素等感染豬,對免疫效果造成影響。
(5)濫用藥物。一些藥物會阻止淋巴細胞的增殖,能影響疫苗免疫應答。一些雞場在接種期濫用抗生素作飼料添加劑,可能使免疫細胞急劇減少,影響其免疫功能。
(6)器械和用具消毒免疫接種過程中,器皿、針頭、注射器等未經嚴格消毒,從而使得接種的過程變成了疾病傳播的過程,注射后引發疾病的流行。
(7)消毒藥品使用不當。防疫注射時,防疫人員往往只用碘酊作局部消毒,而不用酒精脫碘或用過多的的碘酊消毒,碘酊未干就急于注苗,使碘酊與疫苗接觸,造成疫苗失效,失去免疫效力。
1.要購買正規生物制品廠家的優質疫苗,在接種前對疫苗的瓶體是否破損、封口是否嚴實、標簽有無批號、有無有效使用日期、有無檢驗號、用法是否清晰、物理性狀是否正常等進行確認,與說明不符的堅決不使用。在疫苗的運輸和保存中要保存疫苗溫度穩定,防止疫苗失效。
2.根據本地區或本場疫病流行的情況及規律,豬的用途、日齡、母源抗體水平和飼養管理條件以及疫苗的種類、性質等方面因素制訂出合理、科學的免疫程序,并視具體情況進行調整。
3.提高防疫人員的技術水平。強化無菌觀念,防疫器具嚴格消毒防疫器具嚴格消毒,做到一針一用;疫苗用前要測真空,現用現配,在有效時間內用完; 注射疫苗劑量要準確,嚴禁使用過期失效、失真空疫苗。注射疫苗時應盡量避免驚嚇豬只,減少應激,注射疫苗后有過敏反應及時報告,并采取有效的搶救措施。疫苗接種工作結束后,應立即用含有消毒液的水洗手消毒,剩余藥液與疫苗瓶焚燒處理,接觸過活疫苗的器具進行煮沸消毒處理,不可隨處扔放,以防散毒。
4.豬場應科學飼養管理,加強衛生、消毒工作,以提高機體抗病能力。要堅持“自繁自養”,這是防止病因傳入的有效途徑。引進種豬時,要嚴格檢疫,隔離觀察一個月以上方可進人本場生產區。豬場還應建立嚴格的衛生、消毒措施,欄舍、環境定期消毒,嚴禁非生產人員進人場生產區。科學飼養管理,保持圈舍溫度適宜,密度合理,確保豬群體質健康,增強其免疫應答能力及抗病能力。對于非必免的細菌性疫苗可通過加強飼養管理、定期投用保健藥物進行預防,以減少機體的免疫負擔。豬只體質虛弱、處于發病狀態時暫時不接種疫苗,及時供給營養全面易于消化吸收的飼料,夏季可在飼料或飲水中添加電解質多維。
參
考文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