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麗玲
摘? 要: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是教育發展的必然趨勢,在課堂上應用信息技術的好處顯而易見,但仍有不少問題留待解決。本文將探討語文課堂應用信息技術的利與弊。
關鍵詞:語文課堂? 信息技術? 優點? 弊端
一、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
21世紀,人類將全面邁向一個信息時代,信息技術革命是經濟全球化的重要推動力量和橋梁,以信息技術為中心的新技術革命將成為世界經濟發展史上的新亮點。
國際互聯網的發展將在21世紀大大促進全球實務經濟和服務業的發展,極大地改變人類的生產、生活方式,知識將成為新世紀生產要素中的一個獨立成分。哪個國家能在技術創新和制度創新方面走在世界的前列,這個國家就能在21世紀的國際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技術創新和制度創新需要受過良好教育的高素質的公民以及能讓每個公民的才能得以充分發揮的社會環境。顯然,技術創新和制度創新需要知識,而全體國民知識水平的提高需要發展教育。然而,一個國家國民教育的高水平,并不等于這個國家就善于進行技術創新和制度創新,就一定能夠贏得國際競爭的勝利。
因此,西方發達國家把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看成是培養創新人才的根本措施。我國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也明確提出:“大力推進信息技術在教學過程中的普遍應用,促進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的整合,逐步實現教學內容的呈現方式、學生的學習方式、教師的教學方式和師生互動方式的變革,充分發揮信息技術的優勢,為學生的學習和發展提供豐富多彩的教育環境和有力的學習工具。”而《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提出:“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
信息技術與語文課程整合,經過多年的理論研究和實踐,對于每位教育工作者都已不再陌生,并已形成自己的理解和認識。從一線教師和教研人員的角度考慮,信息技術與語文課程整合就是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把信息技術、信息資源和課程有機結合,建構有效的教學方式,促進教學的最優化。
在北京、上海、廣州等一線城市,絕大多數教師已能認識到信息技術和語文課程整合的必要性,而且不少教師能做到盡可能地在課堂上使用信息技術。我們可以看出,信息技術與語文課程整合是時代發展趨勢和教學實際經驗的共同需求。
二、語文課堂應用信息技術的優點
(一)課件制作形象、直觀,更好地服務于教學內容
多媒體教學集文字、圖片、聲音、動畫等多種功能于一體,使大量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手段優化組合,使課文栩栩如生,使其在學生頭腦中形成鮮明形象,加深印象,從而有利于調動學生的情感。在語文教學實踐中,合理利用多媒體技術能使學生在交互狀態下進行學習,充分調動學生積極性和主動性,提高學習效率。例如教學情境的創設,中學語文課堂上,學生學習詩歌時,教師運用多媒體課件演示意境,播放優美的配音,在指導學生朗讀時,使用多媒體配樂,更增加詩歌意境。信息技術與課堂結合使教學內容變得生動活潑,刺激學生的各種感官,使學生牢牢記住教學內容,并樂于接受、期待接受更多的教學內容。
(二)信息技術能使課堂實施多樣化的教學模式和學習方式,發展學生個性
多媒體的廣泛應用方便了教師嘗試多種多樣的教學模式,也有利于拓展學生的學習方式。比如中學語文課堂上嘗試“我當小老師”的學習方式,教師鼓勵學生采用小組合作的方式,自主實踐、收集資料、制作課件,然后讓學生到講臺上向同學們講解課文內容,既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又能鍛煉學生的綜合素質,教師還可以通過在臺下觀摩、點評等方式發現不同學生的講課亮點,以及提醒其不足之處。又或者對戲劇課文,如《等待戈多》《雷雨》等,可采取課堂劇的形式,讓學生大量搜索網上的信息,指導學生根據課文編寫劇本、表演、互相點評等,深入體會課文表達的感情,加深學生印象。
三、信息技術與語文課程整合中應該關注的問題
(一)新教師難以掌握課件與傳統教學的適度結合,過分應用信息技術造成“喧賓奪主”
新教師為追求教學形式的創新,容易在教學中完全拋棄黑板、粉筆。為節省時間只播放課文錄音,不要求學生朗讀。俗話說“讀書百遍,其義自見”,沒有朗讀,學生既不能詳細了解課文,亦無法體會課文蘊含的深層感情。因缺乏教學經驗,往往在制作課件時大量使用圖片、視頻、動畫等,甚至出現了與教學內容無關的多媒體,不但無法吸引學生關注教學內容,而且分散了學生的注意力,忘記了課堂的主要任務。
過分應用多媒體課件,教學過程成了展示課件和完成課件播放的課堂,教師無法靈活教學,失去了控制課堂的主動權。當學生對教學內容有所疑惑時,教師只按照課件的安排而沒有及時解決學生的疑問,產生不了思維的碰撞。師生之間也沒有充分的情感交流,教師不能很好地傳達正確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導致很多學生學了課文,記住了知識點,但不能理解為什么要學課文、課文帶給他們怎么樣的情感體驗。
(二)師生過分依賴信息技術和網絡資源
有些教師不分課型、不分內容,統統進行多媒體教學,離開了課件就不會講課,不考慮信息技術與傳統的學科教學手段的有機整合,尋找合適的切入點。學生習慣拷貝課件,凡事“百度”,不認真聽講,盡管信息技術作為直觀的教學工具,具有很大的優勢,為學生的學習和發展提供了豐富多彩的教育環境和有力的學習工具,但教學手段是由教學內容決定的,在教學過程中如果濫用信息技術,丟棄傳統的、必要的教學手段,將會使教學顯得空洞,沒有說服力。
四、綜述
綜上所述,語文課堂上應用信息技術的優點是形象、直觀,更好地服務于教學內容;并且能使課堂實施多樣化的教學模式和學習方式,發展學生個性。弊端是難以掌握課件與傳統教學的適度結合,過分應用信息技術造成“喧賓奪主”;師生過分依賴信息技術和網絡資源。因此,教師在課堂上應該合理運用信息技術。
參考文獻:
[1]段玉芬.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整合的思考與建議[J].教育技術應用,2006,(7).
[2]王文霞,楊改學.對信息技術與中小學課程教學整合的思考[J].教育技術導刊,2006,(10).
[3]吳偉民,李婷.關于信息技術與小學語文課程整合的思考[J].電化教育研究,2009,(9).
[4]楊紫筠.警惕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三大誤區[J].中國教育信息化,2007,(3).
[5]曾祥霖,張紹文.論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內涵、層次和基礎[J].電化教育研究,2006,(1).
[6]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S].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印發,2001.
[7]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S].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
現代語文(學術綜合) 2015年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