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妙霞等
[摘要] 目的 探討營養護理干預對早產低體重兒營養狀況及喂養不耐受的影響。 方法 選取2013年6月~2014年6月在本院出生的120例早產低體重兒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分兩組,各60例。對照組給予本院新生兒科針對早產低體重兒的常規治療及護理措施,研究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給予營養護理干預。比較兩組的血漿白蛋白、總蛋白水平及喂養不耐受事件發生率。 結果 兩組出生后第7天的血漿白蛋白、總蛋白水平顯著高于出生時,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出生后第7天的血漿白蛋白、總蛋白水平顯著高于對照組出生后第7天,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出現嘔吐、腹脹、胃殘留等喂養不耐受事件的發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結論 營養護理干預能夠顯著改善早產低體重兒的營養狀態,降低喂養不耐受事件發生率,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關鍵詞] 營養;護理;早產;低體重
[中圖分類號] R473.7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4721(2015)02(b)-0189-03
Influence study of nutritional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nutriture and feeding intolerance in preterm low birth weight infant
HUANG Miao-xia XU Yan-shan XIE Jin-shui ZHAO Qing XIAO Pei
Department of Neonatology,the Third People′s Hospital of Shilong Town of Dongguan City in Guangdong Province,Dongguan 52332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influence of nutritional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nutriture and feeding intolerance in preterm low birth weight(PLBW) infant. Methods 120 PLBW infants from June 2013 to June 2014 in our hospital were selected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60 cases in each group.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conventional therapy and nursing measures in our neonatological department,the research group was given nutritional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the basis of the control group.The level of plasma-albumin,total protein and incidence rate of feeding intolerance in two groups was compared. Results The level of plasma-albumin and total protein in two groups after birth 7 days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birth,with significant difference(P<0.05).The level of plasma-albumin and total protein in the research group after birth 7 days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after birth 7 days,with significant difference(P<0.05).Incidence rate of feeding intolerance events such as vomiting,abdominal distension and gastric residual in the research group was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with significant difference(P<0.05). Conclusion Nutritional nursing intervention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nutritional status of PLBW infants,reduce the incidence of feeding intolerance events,it is worthy of clinical promotion and application.
[Key words] Nutrition;Nursing;Preterm;Low birth weight
早產低出生體重兒由于消化系統發育不成熟導致吞咽、吸允及胃腸蠕動功能較差,在胃腸喂養過程中極容易出現喂養不耐受情況,因此早產低體重兒多有營養不良現象[1-3],若不采取積極有效的護理干預措施則容易對其生長發育造成嚴重影響。本研究在常規治療及護理基礎上對60例早產低體重兒實施針對性營養護理干預,取得了較滿意效果。
1 資料和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3年6月~2014年6月在本院出生的120例早產低體重兒作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①年齡26~35周,體重≤2500 g,住院時間≥21 d;②出生后1、5 min的Apgar評分均>8分;③取得早產兒家長同意并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①出生時即有窒息、消化道畸形、肺部疾病、心臟病及其他先天性遺傳病患兒;②需要進行呼吸機輔助呼吸患兒。將入選早產低體重兒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兩組,各60例。研究組中,男37例,女23例;年齡26~33周,平均(29.1±2.0)周;出生體重1217~2396 g,平均(1584±137) g。對照組中,男35例,女25例;年齡26~35周,平均(30.0±1.7)周;出生體重1233~2356 g,平均(1590±129) g。兩組的性別比例、年齡分布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兩組早產兒出生后均置于新生兒暖箱并給予常規治療措施,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服務,同時實施傳統經口鼻胃管喂養,由責任護士使用注射器間歇注入配方奶,給予新生兒安慰奶嘴吸吮,以鍛煉其吞咽功能。研究組在出生第1 天開始實施營養護理干預,具體措施如下。①腸內、腸外營養支持:腸內營養主要采取經口鼻胃管微量泵持續泵奶喂養方式,將胃管外端與微量泵連接,將配方奶按每日奶量在24 h內勻速泵入,每次喂養前給予3~5 min非營養性吸吮。腸外營養主要經過靜脈途徑完成,將早產兒每日所需葡萄糖、氨基酸、脂肪乳、維生素及各種微量元素制成營養液在24 h內通過靜脈微量泵持續泵入。早產低體重兒在出生后7~10 d主要以腸外營養為主,隨著腸內營養總量的逐漸增加而替代腸外營養。②腹部撫觸:在進行下次喂養前,由經過專業培訓的護士實施腹部撫觸5~8 min,撫觸前使用潤膚露潤滑手掌面,以掌心進行撫觸,注意用力輕柔、均勻,以早產兒肚臍為中心由內向外畫圓形狀撫觸,以食指、中指及無名指三指指腹輕微揉壓左側腹部,撫觸過程中早產兒若出現哭鬧、肌緊張、面部表情變化時應停止撫觸。③針對喂養不耐受的護理干預:便秘早產兒可給與溫鹽水灌腸以刺激排便;頭高足低、抬高上半身、俯臥等體位均能夠促進消化吸收及減少喂養不耐受;做好并發癥預防及藥物干預也是減少早產低體重兒喂養不耐受的重要因素。
1.3 觀察指標
分別在出生時、出生7 d后對所有早產低體重兒進行血漿總蛋白和白蛋白的檢測并記錄數據;在護理過程中責任護士應仔細觀察早產低體重兒嘔吐、腹脹、胃殘留、便秘等喂養不耐受事件的發生情況。
1.4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9.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護理干預前后血漿白蛋白及總蛋白水平的比較
兩組出生時的血漿白蛋白、總蛋白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出生后第7天的血漿白蛋白、總蛋白水平顯著高于出生時,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出生后第7天的血漿白蛋白、總蛋白水平顯著高于對照組出生后第7天,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1)。
2.2 兩組喂養不耐受事件發生率的比較
研究組出現嘔吐、腹脹、胃殘留等喂養不耐受事件的發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2)。
表2 兩組喂養不耐受事件發生率的比較[n(%)]
3 討論
臨床實踐顯示,低出生體重是導致早產兒不良預后及死亡的相關因素[4-5],也對人口出生造成影響,其發生主要與宮內感染及胎膜早破有關。早產低體重兒在消化道功能結構發育方面不如正常足月兒,因此其吞咽、吸收能力較弱,胃腸蠕動功能差、胃腸激素分泌水平較低[6-7]。在出生后1周內經口喂養較為困難,且容易出現嘔吐、胃潴留、胃食管反流、腹脹等喂養不耐受情況,導致營養物質攝入量不足,嚴影響患兒的生長發育。利用注射器將營養物質經口鼻胃管注入胃內是針對早產低體重兒的常規喂養方法,該方法雖然操作簡便,但容易導致誤吸、窒息及呼吸暫停等并發癥[8-9],而通過腸外靜脈通道輸注營養物質雖然能夠預防上述問題的發生,但是長期靜脈營養費用較高,且不能刺激早產低體重兒吞咽、吸允及消化吸收等功能的逐漸成熟。本研究在對60例早產低體重兒行營養護理干預過程中實施腸內、腸外雙途徑營養供給措施,腸內營養途徑通過微量泵-經口鼻胃管通道完成,腸外營養主要利用微量泵-靜脈通道完成,且腸外營養主要在出生后1周內進行,隨著腸內營養總量的逐漸增加而減少腸外營養,一般在2周內停止[10-12],同時在護理過程中給予非營養性允吸訓練、腹部撫觸及喂養不耐受的針對性干預,結果顯示,研究組在實施護理干預7 d后的血漿白蛋白、總蛋白水平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提示研究組早產兒營養狀態改善效果更為明顯;同時研究組在護理過程中出現嘔吐、腹脹、胃殘留等喂養不耐受事件的發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提示積極有效的營養護理干預能夠提高早產低體重兒的喂養耐受性。
綜上所述,對早產低體重兒實施營養護理干預能夠更好地滿足其營養需要,促進其機體各個系統發育完善,同時能夠有效減少早產低體重兒喂養過程中的不耐受情況,對于促進其良好預后及生長發育有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 蘭衛華,鄭丹丹.護理流程重組對早產低體質量兒喂養效果的影響[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12,21(32):3620-3621.
[2] 鄭丹丹,吳曙粵,汪莉,等.綜合護理干預對早產低體質量兒喂養不耐受的影響[J].護理學報,2010,17(17):50-53.
[3] 劉新暉,高喜容,黃維清,等.靜脈營養支持對早產兒體質量增長的臨床效果分析[J].醫學綜述,2014,20(2):375-376.
[4] 熊秀蘭.護理干預對妊娠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及妊娠結局的影響探討[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14,23(5):558-560.
[5] 鄒冬梅,曹素梅,白瑞云,等.早期撫觸干預在早產低體質量兒神經系統發育中的臨床研究[J].成都醫學院學報,2013,8(1):42-44.
[6] 胡曉靜,張玉俠,陳超,等.2例超低體質量極早早產兒的早期生命支持[J].護理學雜志,2011,26(21):65-67.
[7] 黃素蘭,楊華露,張春麗.恒溫濕化氧療對早產低體質量兒復溫效果的影響[J].護理學報,2011,18(23):55-56.
[8] 游瑋瓊.新生兒窒息的產科原因分析及護理措施[J].實用臨床醫學,2012,13(12):129-130.
[9] 張曉敏,朱雪萍.早產低體質量兒長期胃腸外營養相關性膽汁淤積高危因素分析[J].蘇州大學學報·醫學版,2012, 32(1):145-147.
[10] 凌艷萍,王媛.低體質量早產兒兩種留置胃管方法的效果觀察及護理[J].護士進修雜志,2010,25(20):1898-1899.
[11] 倪佃芳.早產低體質量兒袋鼠式護理效果研究[J].現代預防醫學,2011,38(14):2728-2730.
[12] 林淑霞,胡惠,胡強夫.低齡低體質量小兒心臟手術容量管理的護理配合[J].護士進修雜志,2011,26(16):1519-1520.
(收稿日期:2014-11-27 本文編輯:祁海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