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 丹,陳艷明,盧小剛
(南華大學附屬第二醫院皮膚科,湖南衡陽421001)
湘南地區慢性蕁麻疹變應原體外檢測分析
董 丹,陳艷明,盧小剛
(南華大學附屬第二醫院皮膚科,湖南衡陽421001)
目的分析湘南地區慢性蕁麻疹的主要變應原,為臨床預防和治療提供科學依據。方法采用德國Mediwiss公司生產的“敏篩”過敏原檢測儀(免疫印跡法)對湘南地區2012年6月至2014年6月到該院皮膚科門診就診的822例慢性蕁麻疹患者的血清總IgE和特異性IgE水平進行定量檢測。結果822例患者中特異性IgE陽性467例(56.8%),血清總IgE陽性386例(47.0%)。吸入組陽性率較高的變應原依次為戶塵螨[38.1%(313/822)]、蟑螂[23.0%(189/ 822)]、屋塵[11.2%(92/822)]、樹木組合[9.5%(78/822)]、狗毛皮屑[7.1%(58/822)]、真菌組合[6.8%(56/822)];食物組陽性率較高的變應原依次為蟹[7.2%(59/822)]、腰果[6.1%(50/822)]、蝦[5.0%(41/822)]、芒果[4.0%(33/822)]。結論變應原體外檢測可幫助慢性蕁麻疹患者尋找相應的變應原,為防治提供指導。湘南地區患者變應原檢測陽性率較高,其中戶塵螨、蟑螂、屋塵、樹木組合、狗毛皮屑、真菌組合、蟹、腰果、蝦、芒果等為主要變應原。
慢性病; 蕁麻疹; 變應原; 實驗室技術和方法; 湖南
蕁麻疹是一種皮膚科常見疾病,病情常遷延反復,病程超過6周者稱為慢性蕁麻疹。除與患者自身過敏體質相關外,經吸入或食入等途徑進入體后引起相應特異性IgE(specificity of IgE,sIgE)產生,引發變態反應,誘發一系列臨床癥狀。因此,查找變應原對治療和預防慢性蕁麻疹具有重要指導意義。本文特收集整理并分析了本院皮膚科收治的湘南地區822例慢性蕁麻疹患者的體外血清變應原檢測結果,現報道如下。
1.1 資料
1.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2年6月至2014年6月到本院皮膚科門診就診的湘南地區慢性蕁麻疹患者822例,其中男367例,女455例,男女比例1∶1.25。年齡6~78歲,平均36.5歲;病程6周至30年,平均25.6個月。入選標準為每天或幾乎每天均發皮疹且病程遷延反復達6周以上者。
1.1.2 材料 采用德國Medzwiss公司生產的“敏篩”過敏原檢測儀專用試劑盒(Allergy Screen過敏原定量檢測系統)。過敏原包括食物組和吸入組。食物組:雞蛋白、雞蛋黃、牛奶、蝦、蟹、牛肉、貝、芒果、腰果、菠蘿等;吸入組:戶塵螨、屋塵、桑樹、貓毛皮屑、狗毛皮屑、蟑螂、真菌組合(點青霉、分枝孢霉、煙曲霉、黑曲霉、交鏈孢霉)、矮豚草、蒿、葎草、樹木組合(藜、柏、榆、柳、櫟、樺、楓、胡桃、梧桐、楊)等。該系統采用免疫印跡法,定量檢測人血清中sIgE及總IgE。
1.2 方法 常規采血后離心或自然析出血清,血清標本置于2~8℃保存不超過7 d。嚴格按照試劑盒說明操作,在檢測板相應過敏原平行處出現黑色反應帶,計算機閱讀儀根據著色深淺將相應變應原抗體進行定量,由Rapidreader專用閱讀儀(德國MEDZWISS公司)讀出結果。sIgE>0.35 IU/mL為陽性,血清總IgE>100 IU/mL為陽性。
822例患者中檢出sIgE陽性467例(56.8%),其中吸入組陽性率較高的變應原依次為戶塵螨(38.1%)、蟑螂(23.0%)、屋塵(11.2%)、樹木組合(9.5%)、狗毛皮屑(7.1%)、真菌組合(6.8%),見表1。食物組陽性率較高的變應原依次為蟹(7.2%)、腰果(6.1%)、蝦(5.0%)、芒果4.0%,見表2。822例患者中檢測出血清總IgE陽性386例(47.0%),其中血清總IgE 100~200 IU/mL者239例[29.1%(239/822)],血清總IgE>200 IU/mL者147例[17.9%(147/822)]。

表1 吸入組患者sIgE檢測結果(n=822)

表2 食物組患者sIgE檢測結果(n=822)
慢性蕁麻疹病因復雜[1],明確病因、找到相應變應原并避免與之接觸及進行變應原脫敏治療是防治的關鍵。目前,過敏原檢測主要包括皮膚試驗(點刺)和體外血清sIgE檢測法;另外,還有生物共振檢測法,但其科學性、可靠性在學術界仍飽受爭議[2]。
本次檢測結果顯示,822例患者的變應原檢測中吸入組依次以戶塵螨、蟑螂、屋塵、樹木組合、狗毛皮屑、真菌為主;食物組依次以蟹、腰果、蝦、芒果為主。綜合分析國內外眾多變應原檢測結果,戶塵螨是最常見變應原之一,其既可導致Ⅰ型變態反應的發生,又可引起Ⅳ型變態反應的發生。戶塵螨最適宜的生存條件為溫度17~30℃、相對濕度75%~80%,作者所處的湘南地區為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非常容易滋生戶塵螨,所以,防治戶塵螨對該地區慢性蕁麻疹的防治尤為重要。戶塵螨的死亡條件為溫度大于35℃或小于0℃連續24 h、濕度小于50%或大于85%。因此,改變環境溫、濕度可殺滅或抑制戶塵螨。建議患者室內使用高性能吸濕機、空調機等以降低室內相對濕度;應經常清洗或更換空調器濾網,減少戶塵螨的滋生。在除戶塵螨時,床、地毯和潮濕的家具是3個最重要的地方。由于戶塵螨的廣泛存在,繁殖迅速,難以完全避免,積極的脫敏治療仍很有必要。鑒于有研究表明,粉塵螨和戶塵螨變應原存在高度交叉反應,用粉塵螨對戶塵螨陽性患者進行脫敏治療可達到較好療效[3]。本科室近3年應用標準化粉塵螨滴劑(商品名:暢迪,浙江我武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對戶塵螨陽性慢性蕁麻疹患者進行為期1.0~1.5年的舌下含服脫敏治療,部分患者取得較滿意療效,與任小麗等[4]研究結果一致。
由于湘南地區的濕熱氣候,樹木種類繁多,蟑螂、真菌易于生長,使吸入組sIgE檢測陽性率較高;湘南地區本屬“魚米之鄉”,又臨近江西、兩廣地區,因此蝦、蟹也是人們日常飲食,故在食物組中蝦、蟹sIgE陽性率也較高,與王曉鴻等[5]研究結果一致。
慢性蕁麻疹致病因素復雜,可疑變應原多樣,且變應原臨床檢測費用不菲,故在選擇變應原檢測試劑的抗原種類時應注重地域性,考慮地理環境、人們生活飲食習慣等相關因素,其防治的健康宣教也應突出地域特色,這樣才能有的放矢、經濟有效[6]。
另外,本次檢測數據顯示,近半數患者未檢出特異性變應原,該類不明原因的蕁麻疹往往被歸類為慢性特發性蕁麻疹(chronic idiopathic urticaria,CIU)。有研究表明,30%~50%CIU患者血清中存在抗高親合力IgE受體自身抗體和(或)抗IgE自身抗體,抗高親合力IgE受體自身抗體與高親合力IgE受體的α鏈結合后可直接活化效應細胞,導致肥大細胞與嗜堿粒細胞脫顆粒,抗IgE自身抗體須通過與結合于膜受體上的IgE結合才能激活效應細胞[7]。此外,也有研究表明,Th1/Th2細胞比例失衡參與了慢性蕁麻疹的發病,且處于Th2細胞優勢應答狀態。已有研究表明,某些神經、精神因素,如緊張、焦慮、抑郁等會誘發或加重CIU,但機制尚不明確。相關研究表明,血管活性腸肽(vasoactive intestinal peptide,VIP)作為一種神經肽,反映了機體神經、精神狀態,是神經系統和免疫系統相互作用的一種信號分子。一定濃度范圍內VIP能促進肥大細胞釋放組胺。這些也有助于解釋為什么部分患者變應原檢測結果陰性。
本次檢測血清總IgE陽性患者占47.0%,慢性蕁麻疹等變應性疾病常伴IgE水平增高。但許多其他因素也可影響血清總IgE水平,如遺傳、年齡、種族、性別、吸煙、嬰兒喂養方式等;血清總IgE水平升高也可見于寄生蟲感染或其他一些疾病,如選擇性IgA缺乏癥、骨髓瘤、霍奇金病、腎病綜合征、肝臟疾病等。所以,血清總IgE水平升高不能說明對何種物質過敏,血清總IgE水平升高也不一定就是過敏者,相反過敏者不一定出現血清總IgE水平升高。血清總IgE水平升高只能提示過敏的可能性大,在鑒別過敏與非過敏方面具有一定價值[8]。
總之,變應原體外檢測對尋找慢性蕁麻疹的發病原因及制訂治療方案具有積極意義。
[1]唐秋月.依巴斯汀聯合復方甘草酸苷治療慢性蕁麻疹230例臨床療效觀察[J].現代醫藥衛生,2014,30(3):421-422.
[2]董奕裕,林云華.變態反應之變應原檢測進展(文獻綜述)[J].放射免疫學雜志,2010,23(6):647-950.
[3]翟錦明,賴荷,陳蘊光,等.關于粉塵螨和屋塵螨變應原的交叉反應的研究[J].現代醫院,2012,12(11):30-31.
[4]任小麗,陳晉廣,胡雅玉,等.舌下含服粉塵螨滴劑脫敏治療慢性蕁麻疹療效分析[J].中國皮膚性病學雜志,2012,26(12):1093-1094.
[5]王曉鴻,蔣明華,肖佐環.珠海地區慢性蕁麻疹284例患者過敏原檢測分析[J].中國熱帶醫學,2011,11(2):225-226.
[6]王乖娟,荊魯華,劉衛兵.威海地區慢性蕁麻疹692例過敏原檢測結果分析[J].中國皮膚性病學雜志,2013,27(12):1251-1252.
[7]孫仁山,劉榮卿,胡川閩,等.高親和力IgE受體α鏈蛋白及其自身抗體在慢性蕁麻疹患者中的表達[J].中華皮膚科雜志,2001,34(6):444-445.
[8]何澤生,安國芝,趙海春,等.慢性特發性蕁麻疹患者外周血總IgE與C3,C4,IL-2,IL-4,IFN-γ的相關性[J].中國皮膚性病學雜志,2013,27(3):246-249.
10.3969/j.issn.1009-5519.2015.11.027
:B
:1009-5519(2015)11-1674-02
2015-01-25)
董丹(1979-),女,河南泌陽人,碩士研究生,主治醫師,主要從事變態反應性疾病和皮膚美容的研究;E-mail:2580073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