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昌盛,楊建忠,董曉寧,田孟琪
(1.西安工程大學 紡織與材料學院,陜西西安710048;2.西安工程大學理學院,陜西 西安710048)
聚苯并咪唑(PBI)是一類主鏈上含有苯并咪唑重復單元的雜環聚合物,其分子主鏈具有梯形結構,結構屬于聚1,4-亞苯基-2,6-苯并二咪唑,PBI主鏈中的苯環和苯并咪唑的剛性很大,且咪唑環上的N—H會產生分子間氫鍵從而增大分子間的相互作用力。依據主鏈的分子結構可分為兩大類:L-PBI(分子鏈有部分脂肪鏈)和A-PBI(主鏈全部是芳香環),L-PBI于1959年首先出現于美國杜邦公司專利,A-PBI于 1961年首次報道[1-2]。
PBI獨特的剛性分子結構及苯并咪唑環本體優異性能等因素,共同賦予PBI耐高溫阻燃、化學穩定性好、良好的力學性能、介電性、自潤滑性及燃燒時毒氣產生少等優良性能[3]。PBI的優異性能,使其應用的領域十分廣泛,涵蓋航空航天、軍工國防、消防保護、電子通信、交通發電、環保凈化等領域。同時也由于分子的剛性大、分子間的氫鍵較強,且聚合物分子鏈上缺少側基團,導致PBI溶解性差,聚合物抗壓縮性和復合粘結性差,紡絲成形加工難等缺陷,限制了其應用范圍[4-6]。
目前,對PBI的改性目的主要可以分為3方面:提高PBI的溶解性,降低其產品后續加工難度;進一步提高穩定性,如氧化性穩定性、磺化后的熱穩定性等;提高膜成品導電性,主要應用于中空纖維膜和質子分離膜方面。
由于PBI分子結構的獨特,其聚合物在有機溶劑中很難溶解,因此其纖維、膜材料等產品加工非常困難。
1.1.1 單體改性
可以在PBI聚合物中引入醚鍵,合成雙酚A型PBI樹脂,提高其在有機溶劑中的的溶解性;可以利用芳香基親核取代合成A-B型單體,然后在溶劑中聚合得到含有醚鍵的PBI聚合物。20世紀90 年代,R.W.Thies[7]等已經開發出雙酚 A 型PBI樹脂,且制成性能優良的氣體分離膜和中空纖維。D.R.Coffin等[8]利用第二種方案合成出一種聚芳香醚酮苯并咪唑聚合物,且證明這種聚合物溶于大多數非質子溶劑,降低了PBI后加工的條件。
1.1.2 聚合物主鏈改性
在主鏈上引入柔性鏈(基團或者原子),如:—O—,—SO2—,—CH2O—,—C(CH3)2—,—SiO—等,改善PBI的溶解性。分子主鏈引入醚鍵后的PBI產品硬而脆,但是其可以溶于二甲基乙酰胺(DMAC),二甲基亞砜(DMSO)、富馬酸、硫酸等[9-11]。R.W.Thies 等合成出一種四胺單體,且在單體中引入—O—和—C(CH3)2—柔性基團,再與間苯二醛聚合制得PBI,發現其溶解性大大提高,同時相對分子質量也得到提高。
1.1.3 —N—H鍵的改性
在—N—H鍵引入脂肪族和芳香族磺酸鹽側基,磺化后的聚合物不僅可以溶于非質子溶劑(DMAC、DMSO等),還可以溶于水,大大改善了PBI的溶解性。隨著磺化度的增加,PBI溶脹度增加,且其磺化度可以控制。利用1,3-丙磺酸內酯和4-溴甲基苯磺酸鈉作為磺化劑,制得N-丙磺酸聚苯并咪唑(PBI-PS)和N-苯磺酸聚苯并咪唑(PBI-BzS)[11]。
PBI化學穩定性雖好,但在劇烈條件下會分解。如PBI在250℃時,在癸二酸中會酸解[12],在1,6-乙二胺溶液中會發生胺解。可以利用單苯并咪唑化合物作為PBI高分子鏈的末端,從而調節聚合物的相對分子質量,或者用甲基取代咪唑環上的氫,均能提高PBI的物理和化學性能穩定性。
純PBI膜質子導電能力比較低,不能應用于質子交換膜燃料電池中。目前,提高PBI膜導電性能主要可以分為物理方法改性和化學改性,其中化學改性可以分為單體合成改性、摻雜改性、磺化改性[13]。Yu S.等[14]通過改變工藝條件制得高相對分子質量para-PBI,然后聚合物溶液通過聚磷酸可以直接將磷酸摻雜PBI,發現離子導電率大大提高。Qian Guoqing等[15]成功制備出全氟環丁基-聚苯并咪唑聚合物,質子導電率在室溫下達到0.01 S/cm,140 ℃時可以達0.12 S/cm。Jiang Fengqing等[16]制備出 PBI/十三烷基磷酸有機質子導電膜,發現耐熱性能可以達到145℃,質子導電率隨著十三烷基磷酸含量的增大而增大。何榮桓等[17]利用3,4-二氨基苯甲酸單體合成聚2,5-苯并咪唑膜,發現此膜材料在500℃時仍較穩定。當相對濕度為80%,溫度20~80℃,磷酸摻雜為0.92和2.10時,膜材料電導率仍比美國Dupont公司生產的一種膜材料Nafion 117高。
PBI纖維主要的產品形式有:長絲、短纖維和磷酸化纖維。該纖維只有兩家公司生產:美國PBI公司和澳大利亞Schoeller公司(2012年取得PBI公司的生產許可證)[18]。PBI纖維在溫度為330,400,450,600 ℃的條件下,使用時間分別為7 200,3 600,300,3 ~ 5 s,應用于航空航天、消防和防護服、工業等領域,其主要性能見表1[19]。

表1 PBI纖維主要性能指標Tab.1 Physical index of PBI fiber
在航空航天的應用主要是磷酸化纖維,其熱穩定性比較好。PBI纖維在高溫下,不燃燒、無毒無煙,且高回潮率是宇航人員最佳的內衣面料,曾應用于阿波羅號和空間實驗室宇航員的宇航服和內衣,還可以應用于降落傘、減速器、繩索、存儲器等。
在消防和防護方面,PBI纖維可制作消防服、飛行服、針刺手套、賽車服和高溫條件下的工作服。目前,PBI纖維混紡織物比較受歡迎,如PBI/Kevlar 40/60(質量比)混紡織物[20]。PBI纖維與對位芳酰胺纖維以質量比40/60的比例混織的Kombat 450消防服,在美國占90%[21]。PBI用于美國空軍和坦克兵的專用軍服,還有核電站工作人員的專用工作服。
在工業方面應用,PBI纖維是石棉的良好取代材料。PBI纖維可以制作耐高溫化學腐蝕過濾袋、耐高溫紙、傳送帶、耐火線、密封圈、飛機隔火材料、列車或潛艇的內飾材料、消防設備材料等。PBI短纖維材料可用于汽車剎車系統,PBI鑲嵌式纖維材料可用于飛機座位的防火層。質量比40/60的PBI/對位芳綸織物已經廣泛用于美國NFPA采納的燃料艙傳動裝置的外罩織物。PBI Tri-Guard和PBI Cold織物也在美國幾大主要賽車跑道中有所應用。Dow Chemical公司研發出聚酰亞胺(P84)纖維和PBI纖維等合成纖維,并且已在同步帶上應用[22]。
與一般化學電源隔膜不同的是,PBI膜不僅可以起到隔離陰陽極反應物,還能起到電解質的作用。PBI是一種堿性聚合物,可以與強酸雜化形成一種酸摻雜體系傳到質子。與其他質子交換膜相比,PBI質子交換膜在操作溫度為80~180℃,其熱穩定性和操作穩定性依舊良好[22]。常用的摻雜酸有鹽酸、硝酸、高氯酸、氫溴酸、硫酸、磷酸、甲基磺酸、乙基磺酸等[23-24],磷酸摻雜的 PBI質子交換膜效果最好:質子導電率高,體系熱穩定性好。酸摻雜的PBI質子交換膜質子導電率高、有良好的阻醇性、且導電過程不需要水參加,是一種常用的質子交換膜。
國內對PBI中空纖維膜研究較少,在國外PBI中空纖維膜已經開發用于納濾膜、反滲透膜、滲透膜、超濾滲透汽化膜和氣體分離膜[25]。Wang K.Y.[26]和 S.C.Kumbharkar[27]利用 25.5%的 PBI,72.4%DMAc 和 2%LiCl的溶液成功制備了PBI中空纖維,可以用來分離和濃縮頭孢氨芐溶液。Zhu Wenpin[28]利用 PBI和聚醚砜(PES)雙層的中空纖維納濾膜過濾Cd2+和Pb2+效率可以達到98%和95%,且當pH值為12時對Cr2O2-7過濾效率也達到98%。
PBI樹脂具有很好的熔融性和絕緣性,在400℃以上仍然有良好的電學性能和力學性能,是高溫復合材料最理想的基體樹脂之一。PBI樹脂可以作為宇航器材的結構材料、飛行器的雷達天線罩、整流罩、尾翼、宇宙飛船耐輻射材料、C級電絕緣材料和柔性印制電路板(PFC)基材。PBI還可以與環氧樹脂(EP)、甲基二苯乙炔基硅烷(MDPES)共混,制備一種能在高溫領域應用的碳纖維增強樹脂復合材料[29]。
PBI由芳香族四胺和芳香族二元羧酸(或其衍生物)縮聚制得,對許多金屬和非金屬材料都有很好的粘結性能。PBI粘結劑具有耐水、耐油、耐高溫及瞬間超高溫、使用溫度范圍廣等優良性能,在-253~260℃下可長期使用,539℃下短期使用[30]。在1968年,PBI作為高溫粘結劑用于航空領域,主要粘結鈦、鈹和不銹鋼[31]。由于 PBI粘結劑耐熱老化性略差、成本貴、合成工藝復雜且使用條件苛刻等,因此PBI粘結劑至今未得到廣泛應用。
除了以上幾方面的主要應用,PBI可以作為涂層劑應用于經常燒蝕或輻射部件(或器材)的表面,起到保護作用;利用咪唑環N原子的孤對電子與金屬或離子形成配位化合物,作為催化劑載體[32];利用PBI沒有離子污染且不會排放氣體的特性,作為填充材料應用于生產半導體真空室等器材[33];利用磷酸摻雜的PBI聚合物,制作固體電解質[34]。
PBI通過不同的改性方法,其溶解性、穩定性、導電性都得到改善和提高,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本體性能的不足,擴大了PBI的應用范圍。但是,通過單體改性和聚合物主鏈改性等化學改性方法對PBI的本體性能影響較大。同時,PBI的缺陷還未得到解決,如原料有毒、價格昂貴、環保性差、產品熔點大于分解溫度等。PBI在纖維、膜材料、基體樹脂、粘膠劑等方面的應用還受到一定限制。
目前,對PBI的改性大部分屬于化學方法改性,而物理改性很少,如低溫等離子體對PBI纖維的改性仍處于一片空白。隨著化學工業的發展和研發的深入,PBI的性能會越來越完美,改性方法會越來越完善,其應用范圍也會更加廣泛。
[1] Clark B K,Maxwell R I.Polybenzmidazoles:US,2895948[P].1959-07-21.
[2] 梁家鵬.新型聚苯并咪唑的制備與表征[D].北京:北京化工大學,2011.
[3] Seymour R B,Kirshenbaum G S.High performance polymers:Their origin and development[M].New York:Elsevier Science Publishers,1986:355 -373.
[4] 馬濤,李彥鋒,趙鑫,等.聚苯并咪唑的合成及應用研究進展[J].化工新型材料,2008,36(8):36 -39.
[5] 張青龍,金寧人,楊建,等.2-羥基-4-(5,6-二硝基-1H-苯并[2,3-d]咪唑-2-基)苯甲酸甲酯的合成探索[J].化工進展,2014,33(3):744 -748.
[6] 劉安昌,鄒箐.聚苯并咪唑樹脂的合成進展[J].化工新型材料,2004,32(5):16-17.
[7] Thies R W,Collins G R,Sekin T,et al.Synthesis of 2,2-bis[4-(3,4-diaminophenoxy)phenyl] propane and its polymerization[J].Macromolecule,1992,25(4):1207 -1213.
[8] Coffin D R,Serad G A,Hicks H L,et al.Properties and applications of celanese PBI- Polybenzimidazole fiber[J].Text Res J,1982,52(7):466 -472.
[9] Izyneev A A,Varga I,Mazurevskaya S P,et al.Synthesis and investigation of polyheteroarylenes with benznidazole cycles[J].Acta Polym,1988,39(8):429 - 431.
[10]袁媛.聚苯并咪唑共聚物的合成及其與環氧交聯反應研究[D].上海:上海交通大學,2009.
[11]宋麗艷.耐高溫材料聚苯并咪唑的合成與表征[D].南昌:江西師范大學,2007.
[12] Xing B,Savadog O.Hydrogen/oxygen polymer electrolyte memrane fuel cells(PEMFG)based on alkaline-doped polybenzimidazole(PBI)[J].Electrochem Commun,2000,2(10):697-702.
[13]徐藝,王燕紅,常冠軍,等.聚苯并咪唑膜材料改性研究進展[J].化工新型材料,2010,38(9):23-26.
[14]Yu S,Zhang H,Xiao L,et al.Synthesis of poly(2,2'-(1,4-phenylene)5,5'-bibenzimidazole)(para-PBl)and phosphoric acid doped membrane for fuel cells[J].Fuel Cells,2009,9(4):318-324.
[15]Qian Guoqing,Smith Jr D W,Benicewicz B C.Synthesis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high molecular weight perfluorocyclobutyl containing polybenzimidazoles(PFCB-PBI)for high temperature polymer electrolyte membrane fuel cells[J].Polymer.2009,50(16):3911-3916.
[16] Jiang Fengjing,Pu Hongting,Meyer W H,et al.A new anhydrous proton conductor based on polybenzimidazole and tridecyl phosphate[J].Electrochim Acta,2008,53(13):4495 - 4499.
[17]榮桓,李慶峰,Bjerrum Niels J.磷酸摻雜的ab-PBI膜及其在高溫質子交換膜燃料電池中的應用[J].高等學校化學學報,2005,26(12):2302 -2305.
[18]羅益鋒.抗燃與阻燃纖維的現狀和發展趨勢與建議[J].高科技纖維與應用,2014(4):1-7.
[19]孫晉良.纖維新材料[M].上海:上海大學出版社,2007:151-161.
[20]崔琳琳,單毓馥.美國滅火消防服的發展現狀[J].紡織科技進展,2014(4):9 -11.
[21]羅益峰.新型抗燃纖維的開發與應用[J].紡織導報,2011(3):54-58。
[22]Jones D J,Roziere J.Recent advances in the function-alisation of polybenzimidazole and polyetherketone for fuel cell applications[J].J Membr Sci,2001,185(1):4l- 58.
[23] Boueh R,Miller S,Duclot M,et al.A thermodynamic approach to proton conductivity inacid-doped polybenzimidazole[J].Solid State Ionics,2001,145(1/2/3/4):69 -78.
[24]Kawahara M,Morita J,Rikukawa M,et al.Synthesis and proton conductivity of thermally stable polymer electrolyte:poly(benzimidazole)complexes with strong acid molecules[J].Electrochim Acta,2000,45(8/9):1395-1398.
[25]夏玲玲,王艷.聚苯并咪唑滲透汽化膜的研究發展[J].膜科學與技術,2014(5):116-124.
[26]Wang K Y,Chung T S.Polybenzimidazole nanofiltration hollow fiber for cephalexin separation[J].AIChE J,2006,52(4):1363-1377.
[27]Kumbharkar S C,Li K.Structurally modified polybenzimidazole hollow fibre membranes with enhanced gas permeation properties[J].J Membr Sci,2012,415/416:793 -800.
[28]Zhu Wenping,Sun Shipeng,Gao Jie,et al.Dual-layer polybenzimidazole/polyethersulfone (PBI/PES)nanofiltration(NF)hollow fiber membranes for heavy metals removal from wastewater[J].J Membr Sci,2014,456:117 -127.
[29]龐志毅,徐彬,周權,等.MDPES/EP/PB I樹脂碳纖維復合材料的性能[J].塑料,2010(6):41-42.
[30]齊貴亮.王喜梅.張玉龍,耐高溫有機膠粘劑的研究進展[J].粘結,2008(8):47 -51.
[31]Choe E W,Conciatori A B,Ward B C,et al.Two stage high molecular weight polybenzimidazole production with phosphorus containing catalyst:US,4463167[P].1984 -07 -31
[32]盧艷華,陳建敏,周惠娣.聚苯并咪唑的化學改性及其應用[J].材料導報,2009(7):56-60.
[33]陳寶書,欒道成,焦高鵬,等.耐高溫聚苯并咪唑樹脂的研究[J].化工新型材料,2007,35(11):8 -10.
[34]Bozkurt A,Ise M,Kreuer K D,et al.Proton-conducting polymer electrolytes based on phosphoric acid[J].Solid State Ionics,1999,125(1/2/3/4):225 -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