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京蔚(大港油田第五采油廠,天津 300280)
港西一區一斷塊于1966年試采,1970年以250×250m正三角形井網投入開發,1972年以點狀面積注水方式注水,按其開發特點可分為四個開發階段。包括產能建設階段、產量遞減階段、完善注采井網階段、綜合調整階段。綜合調整階段(1998年1月—至今),通過精細油藏描述,提出以擴邊、加密、補層等措施,提高油層動用程度,完善注采井網為主的調整方案。斷塊注采井網得到完善,剩余油層得到有效控制,水驅效果得到提高。目前該區塊共有油井62口,開54口,斷塊日產油160.5t,綜合含水90.06%,采油速度0.79%,累計采油247.62×104t,采出程度35.32%。
2.1 由于長期注水開發,整體進入“雙高”階段,平面大孔道明顯,目前僅依靠完善井網及常規注水治理提高采收率難度大;
2.2 報廢井、套變井多,降低了井網完善程度。該區塊因出沙、油稠等單井報廢、套變井比例較高,油水井因出沙、儲層單一關井、報廢共90口,占總井數的51.72%,部分井由于砂體單一,高含水后無接替層,關井。
2.3 層內、層間矛盾突出,主力層系注水循環,水驅效果差。斷塊無層系劃分,注入井與采油井多為大段合采合注,加上套變井多的影響了,層間矛盾突出,主要表現為主力砂體已進入“雙高”開發階段,采出程度32.2%,綜合含水90.6%,而非主力砂體采出程度僅為14.8%。
2.4 NmⅠ油組因出砂嚴重,動用程度差。NmⅠ油組地質儲量規模較大,達到199.2×104t,因膠結差,出砂嚴重,早期防砂工藝技術效果較差,截止目前油層累計采出程度僅為7.41%,動用程度相當低。
3.1 以油組為單位統計,NmⅡ、NmⅢ油組采出程度較高,分別為23.56%和25.77%,NmⅠ油組因出砂嚴重導致無法真正投入開發,所以采出程度低,僅為7.41%
港西一區一斷塊縱向上共劃分55個含油單砂層,結合開發動態及監測資料,將單井實際累產油劈分到個單砂層,得到每一個單砂層的累積產油量,從而計算出各單砂層的采出程度。單砂層采出程度大于25%的層數21個,占總數的38.1%,地質儲量734.6×104t,占總儲量的54.8%。
3.2 各單砂層間采出程度差異較大,主力單砂層采出程度較高,平均采出程度26.2%,非主力單砂層動用程度較低。地質儲量大于30×104t砂體,占總地質儲量的24.3%,地質儲量在10-30×104t砂體,占總儲量的31.8%,單砂體儲量規模還是比較大的。而在地質儲量大于30×104t主力砂體中只有NmⅡ-4-2、NmⅡ-7-1、NmⅡ-9-1、NmⅢ-1-2幾個砂體采出程度大于30%,其他砂體采出程度小于30%,部分砂體具有進一步完善注采井網,提高油藏動用程度,總體來看港西一區一斷塊剩余潛力較大。
港西一區一縱向上主力層相對集中,油層較發育,根據油砂體范圍大小,油層厚度大小,動用情況及剩余油分布情況綜合分析,該斷塊潛力點主要在以下幾個方面:
4.1 針對主力油砂體完善注采井網,提高水驅控制程度潛力
由于長期注水開發,主力含油砂體目前已進入“雙高”階段,平面大孔道明顯,水淹嚴重,對于井網不完善,剩余潛力較大井區,在儲層有利部位部署新井,完善注采井網,增加水驅儲量控制程度,提高主力層注水驅油效率和水洗程度對斷塊的穩產、上產起著重要作用,仍然是今后挖掘剩余油潛力的主攻方向。
4.2 層內、層間動用差異形成的潛力
層間動用差異大,通過細分開發層系與細分注,將會大幅度提高注采對應率與油層動用程度,從而提高采收率。
截止到目前,一區一斷塊總測試230.9m/43層,吸水152.8m/24層,存在層內矛盾100.1m/13層,分別占吸水層的66.2%和43.3%,從測試結果分析,層間、層內矛盾非常突出,層間、層內油層動用差異較大。
對于這些層內非均質性較強,層內矛盾突出的單砂體,可以通過改善注水剖面,擴大注水波及體積,提高波及系數,以提高油層動用程度,充分挖掘剩余油潛力。
4.3 NmⅠ油組因出砂嚴重,動用程度差
隨著防砂工藝水平的提高,針對出砂嚴重的問題在近幾年得到解決,針對NmⅠ油組油層集中的富集區域,實施新老井防砂后投產,將會見到很好的效果。
[1]《提高石油采收率技術》,姜繼水,2007年.
[2]《大港油田斷塊油藏開發技術研究論文集》,2008年.
[3]《大港油田斷塊油藏開發技術研究論文集》,201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