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淑華 謝超 梁文英
ERCP術后鼻膽管引流術(ENBD)護理中預見性護理的應用解析
陳淑華 謝超 梁文英
目的 分析內鏡下逆行胰膽管造影(ERCP)術后鼻膽管引流術(ENBD)護理中預見性護理的應用效果。方法 選取90例ENBD患者為本次研究對象,將其隨機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各45例。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觀察組給予預見性護理,比較2組護理效果。結果 觀察組并發癥發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且觀察組護理滿意度評分高于對照組(P<0.05)。結論 ERCP術后鼻膽管引流術護理中預見性護理的應用效果顯著,可有效降低并發癥發生率,提高護理滿意度,值得在臨床上推廣。
ERCP;鼻膽管引流術;護理;預見性護理
經內鏡鼻膽管引流術屬于侵襲性操作,風險性較大,易引發多種并發癥,進一步危害患者的身體健康。本文為研究內鏡下逆行胰膽管造影(ERCP)術后鼻膽管引流術護理中預見性護理的應用效果,選取90例內鏡下逆行胰膽管造影術后鼻膽管引流術患者為研究對象,分別給予常規護理與預見性護理,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3年1月~2015年9月宜春市人民醫院收治的ERCP術后鼻膽管引流術患者90例,將其隨機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各45例。觀察組男28例,女17例,平均(56.7±5.5)歲;其中急性梗阻性化膿性膽管3例,膽源性胰腺炎5例,膽管結石37例。對照組男26例,女19例,平均(56.9±5.1)歲;急性梗阻性化膿性膽管2例,膽源性胰腺炎5例,膽管結石38例。所有患者均伴有不同程度的腹痛、黃疸、惡心、嘔吐及發熱現象。2組患者年齡、性別、疾病類型等方面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鼻膽管引流術(ENBD)操作方法 患者取左側位,首先選用ERCP導管順著膽管方向將十二指腸乳頭插入進行膽胰造影,準確判斷引流范圍,將導絲插至導管理想的引流區,將鼻膽管沿著導絲方向插至預定區域,隨后將導絲退出。在X線輔助下進行鼻膽管內,將十二指腸鏡退出,最后經鼻腔將鼻膽管引出,建立膽汁體外引流途徑,固定后將無菌引流袋連接。對照組患者給予常規護理,主要包括術前、術中、術后常規護理等,觀察組在此基礎上加用預見性護理。
1.2.2 預見性護理 在加強常規護理基礎上加強術后胰腺炎、出血、穿孔、膽道感染的預見性護理。(1)胰腺炎預見性護理。術后4 h以及第2天清晨需檢查血尿淀粉酶,了解患者在手術過程中是否因手術刺激或對比劑注入過量導致其單胰管內壓力增加,對胰腺泡造成刺激而增加血尿淀粉酶。根據檢查結果,當患者血清淀粉酶為128 U(溫氏法)、尿淀粉酶256 U(溫氏法)時,需積極報告醫師給予針對性處理。(2)出血護理。切口滲血及遲發性出血是術后常見并發癥,術后需詳細觀察患者有無嘔血、頭暈及便血現象,觀察鼻膽管引流液的性質,若患者引流液中有鮮紅血液或患者大便頻繁,出現黑便、血便,須立即報告醫師,做好止血處理。(3)穿孔。穿孔主要表現為上腹持續性疼痛,將X線檢查可見腋下游離氣體。護士需詳細掌握患者的手術過程,術后密切注意患者腹脹、腹痛情況及各項生命體征變化,觀察患者是否發生腹膜刺激征,一旦發生需及時給予胃腸減壓、禁食、抗炎、補液治療。(4)膽道感染。在膽道梗阻狀態下患者發生膽結石或阻黃現象,可采用取石術治療,術后給予ENBD引流。定時檢查引流液量及顏色,一般應為500~1500 mL/d,顏色呈深黃色膽汁。若引流液少于200 mL或無引流液流出,需檢查引流管是否發生扭曲、阻塞及脫出現象。術后患者若發生畏寒發熱(體溫超過
38.5℃)、腹痛、黃疸加重、血白細胞增高且引流液顏色為黃色絮狀,可表示有發生膽道感染的可能性,需保持引流管通暢,根據醫囑給予抗生素治療,加強營養支持。
1.3 觀察指標[1]詳細觀察患者并發癥發生情況,并采用
VAS(視覺模擬評分法)調查滿意度。采用有10個刻度的游離標尺進行測量,0為表示不滿意,100表示十分滿意。分值越高,表示患者護理滿意度越好。
1.4 統計學方法 數據選用SPSS 18.0統計軟件處理,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例數(n)表示,計數資料組間率(%)的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2組患者并發癥發生情況比較 觀察組術后出現胰腺炎1例,穿孔1例,膽道感染1例,并發癥發生率為6.7%;對照組術后出現胰腺炎3例,出血2例,穿孔2例,膽道感染4例,并發癥發生率為24.4%;2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 2組患者護理滿意度比較 觀察組護理滿意度評分為(95.1±3.3)分,對照組護理滿意度評分為(79.8±4.2)分,觀察組護理滿意度評分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內鏡下逆行胰膽管造影是診斷與治療膽道胰腺疾病的重要內容,經內鏡鼻膽管引流術是在ERCP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主要用于內鏡膽道引流,可有效達到減壓、消炎及退黃的治療目的,可在短時間內解除膽道梗阻[2]。并給予ENBD積極護理干預,可顯著提高引流效果。ENBD常規護理內容如下:(1)術前護理。過度的精神緊張可對患者十二指腸乳頭平滑肌松弛造成影響,影響導管的順利插入。所以術前需詳細為患者及其家屬進行ERCP術的方法、重要性及目的,增加患者相關健康知識掌握程度;并告知患者不良的心理情緒與疾病的影響,緩解患者術前恐懼、緊張、焦慮的心理情緒。其次要幫助患者進行各項常規檢查,如肝腎功能檢查、CT檢查、B超檢查、血尿淀粉酶檢測、心電圖及胸片檢查等;告知患者術前注意事項,如禁食12 h、禁水4 h等;術前10分鐘還需給予10 mL胃鏡凝膠,具有粘膜表面麻醉的功能。(2)術中護理。詳細為患者介紹相關注意事項;術中密切觀察患者各項生命體征變化情況,觀察患者面色及表情,若發現患者有異常現象,需立即停止操作并實施搶救。(3)術后常規護理。術后護理人員需叮囑患者臥床休養12~48 h,加強保暖;術后當天禁食,避免因進食后患者胃酸分泌對胰腺造成刺激;術后還需詳細告知患者在進食或活動初期,可伴有咽部或上腹部不適現象,一般可自行恢復;術后還需加強抗感染治療,檢查血尿淀粉酶,避免發生急性胰腺炎。鼻膽管護理是術后護理的重要內容,在鼻膽管上作明顯標記,以便在護理工作中觀察到導管是否發生脫出現象;保持鼻膽管通暢,避免引流管發生折疊、扭曲,并詳細記錄患者每天引流量、性質及顏色等,患者臨床表現明顯好轉后可將導管拔出。通過本次觀察可以看出,觀察組并發癥發生率及護理滿意度均優于對照組,有統計學意義(P<0.05),因此ERCP術后鼻膽管引流術護理中預見性護理的應用效果顯著,可有效提高護理質量,值得在臨床上推廣。
[1] 申杰.淺談預見性護理在ERCP術后鼻膽管引流術(ENBD)護理中的應用[J].中國醫藥指南,2013,11(16):377-378.
[2] 郭麗,蔣錦,朱婷婷,等.ERCP術后鼻膽管引流149例臨床護理體會[J].中華全科醫學,2014,12(1):142-143.
10.3969/j.issn.1009-4393.2015.36.067
江西 336000 宜春市人民醫院 (陳淑華 謝超 梁文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