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晉英 楊秀娟
“導師式、合同制”規范化培養模式在綜合性醫院實習護士培養中的研究與探討
趙晉英 楊秀娟
目的 探討在綜合性醫院實習護士培養中“導師式、合同制”規范化培養模式的培養效果。方法 選取參與實習的2014級、2015級新畢業護士120名,采用隨機分組的方法,將其分為傳統帶教組和觀察組,各60名。其中傳統帶教組護士接收傳統實習培養,觀察組接受“導師式、合同制”規范化培養模式。2組在接受為期1年的培訓后,對2組護生在技能考核、理論考試、患者滿意度、護理文書書寫及學生問卷調查的得分差異性進行比較分析。結果 2組護生在接受考核后,觀察組操作成績為(92.5±5.6)分,理論成績為(90.5±5.8)分,護理文書書寫為(89.5±6.1)分,患者滿意度為89分,與傳統帶教組相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在2組護生的自我評價調查當中,觀察組的學習興趣(3.84±0.85)、自信心和自學能力(4.02±0.56)、臨床思維能力(3.12±0.35)、解決問題的能力(3.90±0.28)與傳統帶教組相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在綜合性醫院實習護士培養中,“導師式、合同制”規范化培養模式能有效提高實習護士的實習成績,幫助她們強化自我評價,從而更快地走上工作崗位。該帶教模式能明確責任,加強約束,有效地提高實習護士的教學質量,是一套科學、嚴謹、適應性較強的臨床護理實習帶教模式。
導師式;合同制;規范化培養
現代醫療事業的發展與護理模式的轉變給護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手術室護理的質量直接關系到手術是否順利進行[1]。對于新畢業護士,她們一方面具有較高的工作積極性,另一方面在手術實踐中也容易產生恐懼和緊張心理,導致發生護理缺陷[2]。當前在新畢業護士的實習培養工作中,“導師式、合同制”規范化培養模式的實際應用效果及其價值被越來越多的專家學者所認可并重視[3]。本次研究通過對綜合性醫院中參與實習的新畢業護士予以“導師式、合同制”規范化的培養方針,取得了令人滿意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采取隨機抽樣法,選取2014級護理實習生(實習時間:2014年4月~2015年4月)60名,2015級護理實習生(實習時間:2015年4月~2016年4月)60名,合計120名護理實習生為研究對象(來本院前均未參加過其他醫院任何形式培訓),均為女性。
采用隨機分組的方法,將新畢業護生分為傳統帶教組和觀察組,各60名。對照組年齡18~25歲,平均(21.9±1.8)歲,文化程度:中專38名,大專12名,本科10名。觀察組年齡18~24歲,平均(21.5±1.9)歲,文化程度:中專39名,大專11名,本科10名。2組學生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導師為本院具有豐富的臨床經驗,扎實的專業理論知識、精湛的操作技術和帶教能力,工作3年以上的護士或護師,共60名。
1.2 方法
1.2.1 對照組 實習護士實施傳統的模式帶教,實習期為10個月。
1.2.2 觀察組 實習護士實施“導師式、合同制”規范化培養模式帶教, 實習期為10個月。
(1)臨床導師隊伍的建設,實施帶教“導師式”。護理部嚴格導師準入制度,要求護理實習導師必須為正規護理院校畢業,參加工作經驗5年并結合往屆學生對帶教教師的滿意率測評,通過護理部對心理護理、授課技巧、溝通技巧、護理技術操作、臨床理論知識等內容考核合格后才可取得護理實習生導師資格。①采取1名帶教老師與1名護生構成“一對一”導師培養教育方案。該方案中,導師應當確保自身要有必要的責任心與意識,從而幫助護生在其實習的過程中能夠受到導師從學習到生活上的科學教育與指導,同時方便導師能夠及時對學生的具體狀況予以研究分析。一般來說,在全程導師的選擇問題上,一般選擇護生在入具體科室進行實習活動時所跟從的第1個帶教教師為首選,而其他科室的教師則對該護生予以輪流帶教。在帶教的過程中,導師應當對自身所應當履行的職責予以明確落實,通過為護生量身打造出具有針對性的實習計劃,從而達到細化實習內容的目的。教學過程中導師應注重培養護生的創新、評判性思維能力,并每周與該生的其他帶教老師溝通,獲取學生信息,及時指導,關注學生思想動態,持續給予鼓勵,減輕工作壓力,避免差錯的發生[4]。②建立完善有效的臨床教學評價體系。傳統意義上的教學評價體系主要是護生參與考評活動,由帶教教師對其進行單向評價,而基于新思維的臨床教學評價體系則是護生與帶教教師的雙向評價,依照一定的時間間隔予以召開相應秘書會議,并對帶教教師與護生的工作進行資料的搜集和整理。
(2)臨床學習合同的應用。
臨床學習合同是通過一種帶教教師與護生之間所簽訂的契約關系,對兩者所應當履行并遵守的權利與義務進行明確,導師應當依據合同的內容來制定相應的教學活動并對教學責任予以承擔,護生應當依據實習相關的規章支付嚴格控制自身的行為。雖然合同本身不具有法律效力,但對于帶教教師與護生而言都有其必要性,能夠通過自我約束的行為為促進護生帶教工作的順利進行[5-6]。
(3)實施規范化培養。
將為期10個月的培訓分為崗前規范化培訓和崗位規范化培訓階段。根據培訓內容的不同采取自學、多媒體課堂授課、情景模擬、專人示范、案例分析等多種教學方法。①崗前規范化培訓階段:培訓時間為進院后第1周。為使實習護士能更快地熟悉醫院文化及規章制度,針對以下內容采取集中授課方式進行重點培訓:醫院環境及職能部門介紹;醫德醫風;規章制度;護理安全與法律;護理禮儀;溝通技巧。②崗位規范化培訓階段:時間為崗前培訓結束后至實習結束。為使實習護士順利完成學生到專業護理人員的角色轉變,本院制訂了《臨床護理教學管理運行方案》,規定了實習護士進入科室后每周應完成的實習任務。③考核:崗前培訓結束后由護理部統一組織閉卷理論考試;崗位規范化培訓考核由各臨床科室護士長進行考評,考核內容包括:基礎護理理論及操作、??苹A知識及護理技能、護理安全與法律、護理文書書寫、醫院感染及職業防護等綜合內容。④考核標準:成績>80分合格,85分以上良好,90分以上為優秀。⑤獎懲:考核不合格者由導師強化培訓1周后補考,如再次不合格不予轉科,成績優秀者在實習生大會上給予表彰,并作為評選優秀實習生條件之一。
1.3 評價方法 完成全部教學內容后,2組進行相同測評,內容包括操作考試、理論考試、護理文書書寫、患者滿意度及學生問卷調查(問卷調查內容包括:學習興趣提高、自信心和自學能力提高、臨床思維能力提高、解決問題提高等),每項均有5個選項,即非常同意、同意、不確定、不同意和非常不同意,得分分別為4、3、2、1、0。每項只允許選擇1個答案。對2組護生在技能考核、理論考試、患者滿意度、護理文書書寫及學生問卷調查的得分差異性進行比較分析。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0.0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用“x±s”表示,組間比較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種帶教方法護生考核成績比較 2組護生在接受考核后,觀察組操作成績、理論成績、護理文書書寫成績以及患者滿意度與傳統帶教組相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2組護生實習成績比較
2.2 學生自我評價調查結果 在2組護生的自我評價調查當中,觀察組學習興趣、自信心和自學能力、臨床思維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與傳統帶教組相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學生自我評價主要結果比較(x±s)
3.1 傳統模式的弊端 實習帶教傳統模式采取的是師徒式帶教,即護士進入臨床后分配給各位帶教老師,實習內容完全由帶教老師說了算,教學方法類似“機會教育”,這種帶教模式內容零亂,缺乏科學性和系統性。在培訓考核方面缺乏完善的考核評價系統,往往不同的臨床科室培訓與考核相同,使得培訓過于隨意、不夠嚴謹。在實習過程中帶教老師過于注重護士操作技能和理論知識的培訓,缺乏綜合素質方面的培訓和心理疏導,使護生整體素質提高不明顯,培訓后護生各方面能力進步有限,有些護生甚至有放棄從事護理事業的想法,不利于學科的發展[7]。
3.2 “導師式、合同制”規范化培養模式的特點 (1)組建了一支高素質的帶教隊伍。首先改變了以往的教學考評體系,護生與帶教老師雙向評價,可真實、客觀評價教學質量,對存在不足之處改進,從而更有利于提高教學水平。其次“導師式”帶教重視了護生身心的發展,及時解決護生在實習、生活中的困惑,給予積極、樂觀教導,減輕工作壓力,避免差錯的發生。(2)臨床學習合同的應用。將臨床學習合同應用于臨床護理教學過程之后,絕大多數護生端正了學習態度及工作態度,更進一步提高了其基礎理論知識、護理操作技能及護理工作質量,從而更加強了護生的角色意識,逐步完善了臨床護理教學流程,對維護臨床教學工作正常程序具有重要的作用。(3)采取系統科學的培訓方法。以往的經驗告訴我們只有經過有目的、有計劃、有針對性的規范化系統培訓,才能培養出合格的人才?!皩熓?、合同制”規范化培養模式制定了全面、系統、合理的《臨床護理教學管理運行方案》,規范及完善統一的考核評價標準,從而規范了實習護士帶教,提高了學習的積極性。此培養模式還采取了多種教學方法相結合的模式,取得較滿意的效果。問卷調查結果也顯示,護生對此帶教方法表示滿意[8]。
本研究結果表明,“導師式、合同制”規范化培養模式是一種標準化、程序化的科學帶教模式,該模式在護理帶教中具有較高的應當價值,它能夠幫助帶教教師培養出一支高素質的導師隊伍,此種教學模式研究影響實習帶教質量的因素,建立并簽訂臨床學習合同,明確責任,加強約束,從而提高教學質量;制定全面、系統、合理的《臨床護理教學管理運行方案》,規范及完善統一的考核評價標準,從而研究出一套具有科學性、嚴謹性、并適用于我國國情的臨床護理實習帶教模式,促進醫療衛生事業的發展。
[1] 李朝陽.中國和國外實習護士的差別[J].檢驗醫學與臨床,2011,7(8):882-883.
[2] 蘇秋棉.在護理本科生實習中實行護理科研“導師制”帶教[J].護理研究,2003,5(17):615-616.
[3] 鐘玉杰,馬玲,李勤.推行“導師制”-提高護理本科生實習質量的重要途徑[J].現代護理,2008,1(14):117-118.
[4] 廖秀梅.臨床帶教中提高實習護士觀察能力的做法[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1,8(15):97-98.
[5] 劉波.實習護士出科考試方法改革效果[J].齊魯護理雜志,2011,17(27):112-113.
[6] 朱萍,吉建偉,錢俊,等.護士“三定”管理培養新模式的實踐研究[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2,9(19):108-110.
[7] 吳敏,謝潔,馬育璇,等.一對一“導師制”在手術室新畢業護士培訓中的應用[J].現代臨床護理,2010,9(3):57-58.
[8] 楊鳳云,陳玉華,林文霞.實習護士崗前規范化培訓方法的探討[J].中國實用醫藥,2010,5(26):251-252.
10.3969/j.issn.1009-4393.2015.36.102
江西省衛生計生委科技計劃(20142073)
江西 343600 井岡山大學附屬醫院 ( 趙晉英 楊秀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