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順成雷剛趙華
(隴西縣文峰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中醫科1;藥劑科2甘肅定西 748100)
活血補氣湯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的療效觀察
黎順成1雷剛1趙華2
(隴西縣文峰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中醫科1;藥劑科2甘肅定西 748100)
目的:觀察活血補氣湯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的療效。方法:將臨床資料具有可比性的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隨機分為2組。治療組采用活血補氣湯治療,對照組采用布洛芬片及甲氨蝶呤片治療,以1個月為療程,觀察并比較兩組的治療效果。結果:參照療效評定標準,觀察組治愈率為90%;對照組總治愈率為66.7%。結論:活血補氣湯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有明顯的優勢,值得在臨床上推廣應用。
類風濕性關節炎(RheumatoidArthritis,RA)是一種以對稱性、多關節炎癥為主要臨床表現的慢性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其可引起肢體的畸形、骨侵蝕而致殘,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能力和生存質量。目前類風濕性關節炎沒有有效的根治方法,我院經過長期臨床經驗總結的活血補氣湯對其有滿意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擇2013年5月至2014年5月來我院門診就治的60例有類風濕性關節炎疾病的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與治療組,平均每組30例。兩組研究對象在性別,年齡,患病時間三項指標中組間無顯著性差異(P>0.05),能夠進行比較分析,且都排除妊娠期、哺乳期、合并肝腎功能不全及嚴重性骨關節炎等影響研究的患者。
1.2 判斷標準參照《臨床醫學概論》中類風濕性關節炎的診斷標準擬定[1],并遵從患者自愿接受治療的原則。
1.3 治療方法對照組:口服布洛芬,每次1片,每天3次,口服甲氨蝶呤,每次7.5mg,每周1次,療程1個月;治療組:服用加減活血補氣湯治療,方劑組成如下:紅花9g,刺蒺藜8g,黃芪50g,當歸12g,川芎9g,追地風12g,木瓜9g,全蝎24g,桂枝12g,牛膝12g,桑寄生12g,防己12g,獨活8g,川烏9g,千年健12g,天麻15g,甘草6g;瘀久化熱者去川芎,紅花,加白花蛇舌草15g,金銀花15g;痰瘀阻絡者加白芥子6g。每日1劑水煎服,早晚各服1次,療程1個月,服藥之后將藥渣裝袋后敷在疼痛部位,30mim/次。
1.4 療效判定根據《臨床疾病診斷依據治愈好轉標準》[2]判定,顯效:患者晨僵和關節疼痛等類風濕性關節炎癥狀用藥治療后明顯減輕或基本消失,RF檢測的結果完全轉陰,CRP水平完全恢復正常;有效:患者晨僵、關節疼痛等類風濕性關節炎癥狀用藥治療后有所減輕,RF和CRP檢查指標有所改善,但是與正常值有一定的偏離;無效:晨僵和關節疼痛等類風濕性關節炎癥狀用藥治療后沒有任何改善,甚至病情進一步嚴重。總有效率=(顯效+有效)/本組總人數*%
本組60例病患中,采用活血補氣湯的治療組其患者顯效19例,有效8例,無效3例,則治愈率為90%,而用西藥的對照組顯效7例,有效13例,無效10例,其治愈率僅為66.7%,兩組在治愈效果上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上的意義(P<0.0)。
目前,類風濕性關節炎是我國的一種多發病,常見病,發病率約為0.32%-0.36%。[3]患有該病的人因為病程時間相對較長,導致患者出現關節畸形及身體各項功能異常,給患者帶來生活上的不便,同時其身心受到極大的痛苦。臨床上西醫主要采用甲氨蝶呤等慢性抗風濕藥物對該病進行治療,可以使風濕病患者的病情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改善,但是長期應用該類藥物治療會出現骨髓移植、肝腎功能損傷等嚴重的不良反應。中醫學理論中,類風濕性關節炎屬于"痹證"疾病的范疇,主要是因為患者體內氣血虧虛,陰陽失調,進而導致寒濕邪氣侵入其體內,引起關節出現紅腫熱痛、變形,晨僵等癥狀,這種情況下需要采用具有活血化瘀,祛除濕氣、益氣養血之功效的藥物進行對癥治療。活血補氣湯中紅花、當歸、全蝎活血祛瘀、通經止痛,刺蒺藜疏肝解郁、祛風明目,黃芪補氣固表,川芎、木瓜、防己能祛風散寒止痛、化痰通絡、除濕舒筋,桂枝祛風寒濕、邪辛散溫,牛膝溫陽通脈、祛風濕止痛,桑寄生補肝腎、強筋壯骨,獨活祛風濕散寒、通經絡、止疼痛,川烏祛寒濕、散風邪、溫經止痛,千年健祛風濕、強筋骨、止痛消腫,甘草調和諸藥。諸藥合用,補腎養肝祛寒為主,輔以化濕祛風,祛瘀通絡,可以使腎氣旺,肝血生,逐邪外出,祛瘀生新,筋脈得以濡養,關節逐漸恢復功能。若是痰久化熱者去川芎及紅花,以防藥效降低,加白花蛇舌草及金銀花能祛風活絡,清熱化痰,對于痰瘀阻絡者白芥子可以化痰利氣,消腫散結。熏蒸主要是將中草藥煎液敷在皮膚或患處進行熏蒸與反復淋洗,借助藥力及熱力通過皮膚的吸收而作用于機體,使藥物直達病灶,達到消腫止痛的效果,消除或減輕局部病灶而達到治療目的。我院利用這一原理,內服外敷,達到雙重治療的目的,取得了滿意的結果。
本臨床觀察的結果表明,總有效率治療組為90%,對照組為66.7%,治療組效果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表明活血補氣湯對類風濕性關節炎的確有顯著效果,不但可以控制類風濕性關節炎的癥狀,而且可以改善其病理損害并阻止其病情發展,值得在臨床上推廣應用。
[1]姜涌.臨床醫學概論[M].西安:第四軍醫大學出版社,2007:268 -270.
[2]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后勤部衛生部.臨床疾病診斷依據治愈好轉標準[M].第2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96.155
[3]杜堯,李曉聲,曾文魁.類風濕性關節炎治療進展[J].中國實用醫藥,2010,15(2):237-238
R593.22
B
1009-6019(2015)11-002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