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彥哲
(山西中醫(yī)學院2012級碩士研究生 山西太原 030024)
中醫(yī)對功能性便秘的分型與治療
李彥哲
(山西中醫(yī)學院2012級碩士研究生 山西太原 030024)
功能性便秘是內科中一種常見的消化道疾病,其發(fā)病與諸多因素有關,如飲食、心理、精神等因素都可引起,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影像學、盆底磁共振、肛門直腸測壓等多種方法可診斷該病。治療上也有藥物、心理、生物反饋等諸多治療途徑,本文就中醫(yī)如何分型與治療作一闡述。
功能性便秘;中醫(yī)分型;中醫(yī)治療
功能性便秘[1](functional constipation,FC)是消化科常見的胃腸病之一,其特點是持續(xù)性排便困難,排便次數減少或排便不盡感。隨著人們工作壓力增加、飲食結構的改變等原因,使便秘發(fā)病率逐年上升。據流行病學調查資料顯示,城市患病率要高于農村;同時,60歲以上的老年人患病率為7.3%~20.39%,高于普通人群;在男女患病率上,女性明顯高于男性,男女之比為1:4.59。如若長期患病,可引起肛周疾病、結腸憩室、結腸黑變病、瀉劑結腸等一系列疾病,同時不能忽視的是,此病還是心腦血管疾病的常見誘因,如心肌梗死、腦血管意外等。因此,此病要引起患者的足夠重視,及時治療,防止后續(xù)疾病的發(fā)生。
目前,國際上根據排便動力學的特點,將功能性便秘分為3型[2]:
(1)慢傳輸型便秘(STC),又稱結腸無力,是指結腸動力障礙,使內容物滯留在結腸,或在結腸通過時緩慢引起的便秘,是功能性便秘常見的類型。國內報道此型占功能性便秘的10.3%~45.5%。癥狀主要為排便次數少,糞質堅硬,少有便意。
(2)出口梗阻型便秘(OOC),是指結腸傳輸功能正常,但直腸肛門功能異常,如排便時肛門括約肌不協(xié)調,排便反射缺如,或盆底肌痙攣綜合征所致,國內報道此型約占25%~36%。癥狀主要為排便困難且有不盡感,排便時間延長,肛門直腸下墜為主,糞質較硬或成形軟便,多發(fā)于老人、婦女和兒童。
(3)混合型便秘(MIX),即具有上述兩型便秘的特點或兩者均不典型。其發(fā)生可能是STC病情進展,導致直腸感覺閾值逐步升高;或由于長期的OOC影響結腸排空,繼發(fā)結腸動力障礙。
在祖國醫(yī)學中,便秘既是一種獨立的疾病,也是一組癥狀群出現在多種疾病之中。《黃帝內經》記載為"閉"、"大便難"、"后不利",《傷寒雜病論》記載為"谷氣不行"、"不大便"、"便難"等,直到《諸病源候論》設立"大便病諸候第十九",其下詳列病因、病機及證候,至此,便秘才正式演變?yōu)橐环N獨立的疾病[3]。
目前,根據患者的不同體質、不同的糞便性質、以及在臨床上的不同表現癥狀,中醫(yī)將便秘在臨床上分為實秘、虛秘兩種,實秘又包括冷秘、熱秘、氣秘;虛秘又包括氣虛秘、血虛秘、陰虛秘、陽虛秘,現逐一闡述:
實秘:(1)冷秘:臨床表現有大便艱澀,腹部脹滿冷痛、拒按,手足不溫,呃逆嘔吐,舌淡苔白膩,脈弦緊。治法為:溫里散寒,通便止痛。方藥:溫脾湯合半硫丸加減(溫脾湯:附子、大黃、芒硝、當歸、干姜、人參、甘草;半硫丸:法半夏、硫磺等分為末,生姜汁同熬為丸)。
(2)熱秘:臨床表現為大便干結,腹脹腹痛,口干口臭,面紅身熱心煩,小便短赤,舌紅苔黃燥,脈數。治法為:瀉熱導滯,潤腸通便。方藥:麻子仁丸加減(麻子仁丸:火麻仁、芍藥、枳實、大黃、厚樸、杏仁)。若兼有郁怒傷肝,易怒目赤等,另服更衣丸,加強清肝通便。
(3)氣秘:臨床表現為大便干結,或不甚干結,欲便不得出,或便而不爽,腹中脹痛,腸鳴矢氣,噯氣頻頻,納食減少,胸脅痞滿脹痛,舌紅苔薄,脈弦緊。治法:順氣導滯。方藥:六磨湯加減(六磨湯:檳榔、沉香、木香、烏藥、大黃、枳殼)。
虛秘:(1)氣虛秘:臨床表現為大便并不干硬,雖有便意,但排便困難,用力努掙則汗出短氣,便后乏力,面白神疲,肢倦懶言,舌淡苔白,脈細弱。治法:益氣潤腸。方藥:黃芪湯加減(黃芪湯:黃芪、火麻仁、白蜜、陳皮;若氣虛較甚,可加人參、白術)。
(2)血虛秘:臨床表現為大便干結,面色無華,頭暈目眩,心悸氣短,健忘,口唇色淡,爪甲蒼白,舌淡苔白,脈細。治法:養(yǎng)血潤燥。方藥:潤腸丸加減(潤腸丸:熟地黃、熟大黃、當歸、麻仁、生地黃、桃仁<去皮尖>、紅花、升麻、生甘草)。
(3)陰虛秘:臨床表現為大便干結,如羊屎狀,頭暈耳鳴,心煩少眠,兩顴紅赤,潮熱盜汗,形體消瘦,腰膝酸軟,舌紅少苔,脈細數。治法:滋陰通便。方藥:增液湯加減(增液湯:玄參、麥冬、細生地)。
(4)陽虛秘:臨床表現為大便干或不干,排出困難,面色晄白,腹中冷痛,四肢不溫,或腰膝酸冷,小便清長,舌淡苔白,脈沉遲。治法:溫陽通便。方藥:濟川煎加減(濟川煎:當歸、牛膝、肉蓯蓉、澤瀉、升麻、枳殼)。
上述方藥為中國古代臨床醫(yī)家的經驗所得,至今仍屢試不爽。現在,隨著科技的發(fā)展和醫(yī)療技術的進步,使得本病的治療又有所發(fā)展。目前,對于功能性便秘的治療,除了根據患者的不同情況而使用相應的方藥外,其他的輔助治療手段也不可忽視。如調節(jié)飲食(患者在飲食中多增加纖維素的含量,多吃粗糧及蔬菜、水果,減少攝入肥甘油膩之品);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患者應減少熬夜,作息時間要規(guī)律,要合理安排工作與生活,應勞逸結合,同時要積極鍛煉,有利于改善胃腸功能);調整情緒(精神及心理因素在本病中也同樣重要,患者應保持積極樂觀的態(tài)度,避免受一些大的負面性的事情的影響);輔助西藥(患者可在服用中藥的同時,服用一些促動力藥物,如目前的新型促動力藥伊托必利,可有效促進胃腸運動);生物反饋治療[4](此種方法是利用儀器,記錄人體內在正常情況下所意識不到的與心理、生理活動有關的某些生物信息,將此信息轉換成可察覺的聲、光等反饋信號,并讓患者學會有意識地控制自身的心理生理活動,以達到調整機體功能,防治疾病的目的);手術治療(主要針對有明確的解剖或功能性異常的患者,如重的直腸前膨出癥、直腸黏膜內脫垂、恥骨直腸肌肥厚,以及混合型便秘的部分患者)。
功能性便秘的治療是個復雜的過程,需要醫(yī)生與患者的良好配合,同時患者應根據自身的情況相應的改善不良的習慣,切不可一味的選擇瀉藥,避免由于長期服用瀉藥導致的其他病變。只有患者積極治療,改善不良習慣,積極參加鍛煉,保持情緒暢快,才可有效治療功能性便秘,早日恢復健康。
[1]李延青,于巖波.功能性便秘的診斷與治療[J].中國實用內科雜志,2011,2(31):158-160.
[2]張柱仁.功能性便秘的中西醫(yī)研究進展[D].中醫(yī)學專業(yè)碩士學位論文[C],2010.
[3]袁萌,孫增坤,程羽,等.便秘的詞源學探討[J].遼寧中醫(yī)雜志,2012,39(2):277-279.
[4]姜明明,徐楊.功能性便秘的臨床研究進展[J].國際病理科學與臨床雜志,2011,2(31):155-160.
R256.35
B
1009-6019(2015)11-003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