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曉蓉
(新疆奎屯生產建設兵團農七師131團醫院放射科 新疆奎屯 833200)
慢支肺氣腫合并肺炎的X線臨床診斷分析
黃曉蓉
(新疆奎屯生產建設兵團農七師131團醫院放射科 新疆奎屯 833200)
目的:研究慢支肺氣腫合并肺炎的X線診斷特點,以期提高X線診斷準確率,為臨床診治提供參考依據。方法:從本院在2013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慢支肺氣腫患者中選取40例,均合并有肺炎,回顧性分析其臨床資料,總結X線診斷特點。結果:32例患者X線胸片特點為網狀、斑片狀密度增高陰影,內含有密度減低區,呈囊狀。經痰液培養后發現相關致病菌25株,其中,以革蘭氏陰性菌(G-)為主,共19株,革蘭氏陽性菌(G+)6株。因此,治療時主要采用抑制G-菌的相關抗生素,占比為67%。本組患者中僅3例治療無效,總有效率為92.5%。結論:深入研究慢支肺氣腫合并肺炎患者的X線胸片特點對提高該病臨床診斷率有積極的意義,也為臨床診治提供了有效依據。
慢支肺氣腫合并肺炎;X線;致病菌
慢支肺氣腫合并肺炎屬于臨床上一種常見病與多發病,臨床癥狀以咳嗽、咳痰、氣促、喘息為主,病情常反復發作,嚴重影響到患者的生活質量。目前,臨床上主要依靠X線胸片診斷該病,由于很多慢支肺氣腫合并肺炎患者的X線圖像并無特異性,因此,極易和其它肺部疾病混淆,時而發生誤診與漏診問題,延誤了患者的最佳治療時機,甚至加重病情[1]。因此,必須深入了解該病的X線胸片特點,并注意和普通肺炎的鑒別。本次研究選取2013年1月~2014年12月在本院治療的慢支肺氣腫合并肺炎患者40例,回顧性分析其臨床資料,總結X線片特征,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本組患者共40例,均出現慢支肺氣腫與肺炎癥狀,后均經X線胸片、CT、肺功能檢查后確診為慢支肺氣腫合并肺炎。其中,男25例,女15例;年齡范圍在50~82歲,平均年齡為(68.2±7.3)歲;病程為0.5~8年,平均病程為(2.4±1.6)年;34例患者有長期吸煙史。第1秒用力呼氣容積占用力肺活量百分比(FEV1/FVC)保持在35%~65%,平均為55.7%;第一秒用力呼氣容積占預計值百分比(FEV1Pred%)保持在24%~76%,平均約為56.8%。
1.2 分析方法
收集本組患者的臨床資料,并進行回顧性分析。其中,著重研究其臨床表現、X線胸片特點與結果、CT檢查結果等。急性期內讓患者接受X線胸片檢查,觀察肺部情況。然后,在短期內病情得到一定控制后復查X線胸片,以判斷肺炎是否已全部吸收。如果肺炎并沒有被全部吸收,則應繼續檢查X線胸片,直至肺炎完全吸收為止。另外,有必要查閱患者在肺炎出現前的X線胸片,以全面了解患者在肺炎發生前的肺氣腫情況。
1.3 療效評定
①治愈:臨床癥狀全部消失,臨床體征正常,相關病原學檢測與實驗室檢查結果顯示無異常;②顯效:患者病情得到明顯改善,但上述標準中仍有一項未完全恢復正常;③有效:病情有一定改善,但并不明顯。④無效:未達到上述標準,病情基本無變化甚至加重。
2.1 X線片特點
40例患者中有32例X線胸片圖像上均存在網狀或斑片狀陰影,并可觀察到陰影區具有密度增高的特點,其內部也存在密度減低區,呈囊狀。另外8例患者的X線胸片顯示沿葉或沿段分布著一些片狀陰影區,具有密度增高特點。
2.2 致病菌檢測結果
經痰液檢測證實,本組患者痰液中含有相關致病菌25株,其中,G-菌最多,有19株(76%),G+菌僅6株(24%)。其中,G-菌包括大腸桿菌5株,克雷伯桿菌屬7株,銅綠假單胞菌2株,不動桿菌3株,沙雷氏菌2株。G+菌包括糞腸球菌2株,金黃色葡萄球菌4株。因此,本組患者主要使用抑制G-菌的相關抗生素治療,比重為所用抗生素的67%。其中,最常用的G-菌抗生素為第三代頭孢菌素與氟喹諾酮類抗生素。
2.3 臨床療效
經一段時間的精心治療后,本組患者中僅3例治療無效,無效率為7.5%,治愈9例,顯效15例,有效13例,總有效率為92.5%。本組患者住院時間為8~30d,平均住院時間為(16±3)d。
肺氣腫合并肺炎是內科常見病之一,嚴重影響著患者的生活質量。隨著近年來人們生活習慣的改變以及空氣污染的加重,該病發病率有明顯上升趨勢。因此,必須及時進行治療,以提高臨床治愈率。目前,主要依靠X線片診斷該病,但由于X線片的圖像特征和其它肺部疾病相似,極易導致誤診或漏診發生。因此,本次研究著重研究該病的X線片特點,以區別于其它疾病。
通過本次研究發現,該病患者的X線胸片一般都會出現網狀與斑片狀陰影,并具有密度增高特點。另外,陰影內部存在明顯的密度減低區,呈囊狀。上述特點可能和肺氣腫所造成的一系列病理變化存在一定的聯系。在臨床診治時,要注意和肺炎、支氣管擴張癥、肺間質纖維化等疾病的鑒別[2]。其中,肺炎患者X線胸片的一個典型特點是沿葉或沿段分布著不少片狀陰影,且陰影具有密度增高特點。本次研究中只有極少數患者X線胸片呈現出肺炎特征。支氣管擴張癥一般選擇胸部高分辨率CT進行診斷,此類患者的臨床癥狀以反復咳嗽、咳血、咳痰為主,痰液為黃色濃痰。肺間質纖維化患者的肺功能一般都存在限制性通氣功能障礙,部分患者還伴有彌散功能下降或單純低氧血癥等[3]。
通過本次研究筆者還發現,G-菌是引起該病的主要致病菌,因此,利用抑制G-菌的抗生素進行治療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據相關研究顯示,G+菌是引起肺炎的主要致病菌,肺炎鏈球菌對實驗要求較高,因此,臨床上對普通肺炎陽性菌檢出率并不多。而由G-菌致病的肺炎患者經X線檢查顯示并不具有特異性。在做肺部X線檢查時,檢查結果還會受到肺泡及支氣管解剖結果的影響。簡單來講,肺部是否伴有其它基礎疾病,將對X線診斷結果造成較大影響。
總之,我們必須進一步研究肺氣腫合并肺炎患者的X線胸片特點,提高臨床診斷準確率。這對挽救患者生命,改善其生活質量有著重要的臨床意義。
[1]張增雷.肺氣腫合并肺炎與普通肺炎的臨床特點觀察[J].中國藥物經濟學,2014,(2):289-290.
[2]谷平認.肺氣腫合并肺炎20例臨床分析[J].中國醫藥導報,2008,5(33):155-156.
[3]王新蓮,張巖松.肺氣腫的CT表現和臨床應用研究[J].中華放射學雜志,2011,14(10):162-163.
R563.1
B
1009-6019(2015)11-003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