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芬
(溫州市永嘉縣人民醫院 溫州永嘉 325100)
顱骨海綿狀血管瘤的臨床影像表現及特征分析
王曉芬
(溫州市永嘉縣人民醫院 溫州永嘉 325100)
目的:討論并分析關于顱骨海綿狀血管瘤的臨床影像表現及特征。方法:選取我院收治的1例對左側頂骨海綿狀血管瘤患者為研究對象,采用恢復性分析的方式對其影像表現及特征進行綜合的分析。結果:該患者發現頭部腫瘤時間>2年,由于頭部出現間歇性頭痛到我院進行治療。顱骨MRI檢查表現為TIW1和T2W1高信號,可見放射針狀低信號間隔,增強后呈非均勻強化;顱骨CT檢查顯示板障呈邊界清楚的膨脹性骨破壞區,內部伴有放射狀骨嵴骨性間隔;X線檢查發現以腫瘤為圓點向周圍呈放射狀分布的骨針。對檢驗結果進行分析,確定對該患者行手術治療。結論:顱骨海綿狀血管瘤的發生率比較低,對影像學資料進行綜合分析有利于提高診斷的準確性。
顱骨海綿狀血管瘤;影像表現;特征
結合已有的臨床資料來看,顱骨血管瘤臨床發生率比較低,大約占顱骨腫瘤的1%左右[1];多見于女性,高發年齡階段為40~45歲,當前,關于該疾病的臨床資料相對欠缺,基于此,我院將以實例研究為切入點,深入探討顱骨海綿狀血管瘤的臨床影像表現,研究取得一定收獲,現將研究過程報告如下:
該患者為女性,年齡43歲,3年前發現頭部腫物,最近2周內出現間歇性頭痛到我院進行檢查和治療;檢查:血壓120/80mmHg、呼吸17/min、脈搏69/min、體溫36.6℃。患者意識清醒,語言交流流暢、表情自如,經腦神經檢查并未發現異常,左側頂部可觸及直徑大約為4.2cm左右的腫物,無波動,有輕微壓痛感,活動度較差,質硬。患者頭發烏黑,無脫發情況;患者肌張力正常,肢體活動正常,無惡心及嘔吐。
頭顱MRI檢查結果顯示:患者左側頂骨有一4.6cm×4.9cm大小的稍短T1、稍長T2異常信號區,臨近腦實質受壓,增強后可見非均勻強化。
頭顱CT軸位平掃結果顯示:患者左側頂固,膨脹性骨質破壞,病變主要位于板障,病灶明顯向顱內突入,外板變薄,周圍腦實質受壓。
顱骨X線側位片檢查結果顯示:患者左側頂骨有一3.9cm×3.6cm大小的類園骨質破壞區,邊緣雖然光滑但是不規則,內部為網格樣,未見明顯硬化,自中心向周圍呈放射狀排列。
將上述影像結果進行綜合對比和分析,我們診斷患者為左側頂骨良性骨腫瘤,較大可能為血管瘤。
手術過程中發現病灶直徑超過5cm,已對患者顱骨內外板造成了比較明顯的侵蝕,無包膜,且與帽狀腱膜和硬腦膜緊密粘連,內板明顯遭受到破壞并且向內突入,對腦組織造成了一定的壓迫;腫瘤本體呈蜂窩狀,紅褐色,內部夾雜著大量的網狀骨性組織,對其進行稍為的擠壓便有明顯的暗紅色血液溢出,這也可表明該瘤體供血豐富,然后我們在手術中對患者的病灶及病灶周圍的部分腦骨質進行了切除。病理診斷:左側頂骨海綿狀血管瘤。術后病理報告:骨組織間多量薄壁迂曲擴張的新生管呈海綿狀變化。患者經過手術治療,2周后頭痛的癥狀基本消失,3周后出院,后對患者進行隨訪,疾病未復發也會出現嚴重的術后不良反應和癥狀。
2.1 影像學特點
結合已有的研究資料及臨床實踐來看,關于該疾病的診斷主要還是要依靠影像學檢查,其中顱骨X線切線位和正側位片是其中比較基礎的檢測方法之一;我院本次研究所涉及到的海綿轉血管瘤是顱骨血管瘤中發生率最高的一種,其中絕大多數都會對患者的外板造成比較大的損害,形成類似圓形的透亮區并且內部還有不規則排列的骨小梁[2]。MRI和CT的作用在于能夠以多個不同的視角對病變的組織結構和細節進行展示,結合研究來看,MRI表現為TIW1和T2W1的高信號,內部可見放射針裝低信號間隔,注射對比季后表現為非均勻強化。CT則表現為外板被破壞消失或者內外板皮質變薄、板障膨脹,內有放射狀骨嵴骨性間隔,放射狀骨針與顱板垂直。
2.2 臨床表現
結合研究中的該例患者來看,顱骨血管瘤的生長速度較之其他腫瘤相對較慢,病程一般在幾個月~5年或者更長,患者在早期一般不會有任何比較明顯的反應和癥狀,隨著腫瘤的不斷增大,患者會逐漸出現間斷性頭痛、神經壓迫癥狀或者顱內高壓的癥狀[3]。本次研究的患者瘤體比較大,但是病變絕大部分都位于顱內和板障,雖然有對臨近的腦組織造成了壓迫,但是臨床反應并不明顯。
綜上所述,顱骨血管瘤為為良性腫瘤,據臨床研究資料來看復發的可能性比較低,患者預后較好,在研究中我們通過總結也得出了,如果對已一些相對特殊的無法切除的病灶或者復發的病灶在臨床上,也可以通過放療來控制其繼續生長[4],本次研究中該例患者的術后病理檢查結果與術前影像學診斷結果基本符合,基于此,我們得出結論,對血管瘤患者的影像學資料進行綜合的比對和分析,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幫助醫務人員在手術前對患者的顱骨血管瘤做出科學、客觀的診斷。
[1]閔陽.腦海綿狀血管瘤的臨床表現及影像學特點[D].大連醫科大學,2011,3(11):178-179.
[2]胡玨,吳仕科,陳婕,張亞林,劉祝欽.腦微小海綿狀血管瘤的臨床及影像學特征[J].醫學臨床研究,2012,2(11):222-224.
[3]李文進.骨海綿狀血管瘤的X線平片與CT診斷表現[J].中外醫療,2013,2(11):177-178.
[4]王東昕,周悅,孫淑敏,等.顱骨骨膜竇合并顱內海綿狀血管瘤及額中縫1例[J].中國臨床醫學影像雜志,2013,24(8):604-605.
R322.1+2
B
1009-6019(2015)11-004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