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3月1日起,由公安部牽頭,會同國家網信辦、工信部、環保部、工商總局、安監總局聯合制訂的《互聯網危險物品信息發布管理規定》開始執行。此前,福建、南京等省市已經展開專項行動,打擊危險物品非法發布信息、買賣、快遞等行為。
業內人士對此指出,當前在互聯網和快遞業興起的同時,也帶來了危險化學品郵寄交叉監管盲區,形成了較大的安全風險,各地也時有毒快遞事件發生,管控互聯網危化品安全已十分必要。
中國化學品安全協會理事趙力平認為,《規定》在當前互聯網、快遞發達的情況下及時出臺,十分必要。此前我國已有多部法規就危險化學品交易問題作出規定。比如,《危險化學品安全管理條例》規定,個人不得購買劇毒化學品(屬于劇毒化學品的農藥除外)和易制爆危險化學品;不得向不具有相關許可證件或者證明文件的單位銷售劇毒化學品、易制爆危險化學品;禁止向個人銷售劇毒化學品(屬于劇毒化學品的農藥除外)和易制爆危險化學品。國家郵政局頒布的《禁寄物品指導目錄及處理辦法(試行)》也規定了禁止郵寄的危化品種類,如鹽酸、硝酸、有機溶劑、農藥、雙氧水、危險化學品等。
“此外,相關部門還就化學品郵寄出臺了一些規范性文件。比如,公安部、工信部、工商總局、安監總局、食品藥品監管局五部門早在四年前就已經聯合發布公告,禁止任何單位和個人在互聯網上發布有毒化學品銷售信息。”趙力平說。
但目前,隨著互聯網、快遞產業的迅速發展,網上違法發布信息、違法快遞行為時有發生,并由此引發了一些毒快遞事故,影響惡劣。在新形勢下,《規定》的出臺將進一步加強對互聯網危險物品信息的管理,規范危險物品從業單位信息發布行為,依法查處、打擊涉及危險物品違法犯罪活動。
據悉,盡管法規規章對化學品郵寄作出規定,有關部門也聯手監管此項工作,但在管理中還會遇到一些問題,比如,類似秋水仙堿這類并不為很多人所熟知的化學物品,少量便可致人死亡,但卻因為未列入《危險化學品目錄》而在市場上隨意流通,成為隱患。對于此類邊緣化有毒化學物品監管,還有待得到更多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