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小羅
(江蘇省新沂市人民醫院 江蘇新沂 221400)
甲狀腺癌局部切除術后再手術臨床研究
何小羅
(江蘇省新沂市人民醫院 江蘇新沂 221400)
目的:探討甲狀腺癌局部切除術后再手術的特點。方法:選取2011年06月21日~2014年10月10日我院收治的甲狀腺癌局部切除術后再手術患者120例,對其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結果:120例患者中,58例癌殘留(32例原發部位殘留,22例頸部淋巴結并原發部位殘留,4例單純頸部淋巴結轉移),占48.3%。84例患者接受了頸部清掃,46例淋巴結為陽性,38例為淋巴結陰性。46例淋巴結陽性患者中,34例患者有被膜侵犯,12例無被膜侵犯;38例淋巴結陰性患者中,14例患者有被膜侵犯,24例無被膜侵犯。入選病例手術均順利進行,未見嚴重并發癥病例。結論:部分甲狀腺癌局部切除手術患者,需接受再次手術治療,手術醫師應以甲狀腺癌的分型和特點為依據,為患者選擇恰當的手術方案。
甲狀腺癌;局部切除術;再手術;臨床研究
甲狀腺癌為內分泌惡性腫瘤,發病率高(約占全身腫瘤的1%),預后相對良好。部分甲狀腺癌患者會被誤診為良性甲狀腺疾病,此類患者需再次接受手術治療[1]。本研究為2011年06月21日~2014年10月10日120例我院收治的甲狀腺癌患者行再次手術治療,手術體會現報道如下:
1.1 資料來源收集2011年06月21日~2014年10月10日我院收治的甲狀腺癌患者120例,均于我院接受再次手術,其中男性患者10例,女性患者110例,年齡20~66歲不等,平均(39.22±2.15)歲,再次手術距前次手術時間3d~1年不等,平均(27.21±3.21)d,峽部癌6例,雙葉癌6例,單葉病變108例。病理學診斷結果顯示,94例乳頭狀癌,18例髓樣癌,8例濾泡狀腺癌。120例患者資料完整,均自愿參與本次研究且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一般方法切除粘連帶狀肌、殘葉、峽部,一并切除被腫瘤侵犯的器官。①峽部癌6例:均行雙葉內側大部分切除及殘余峽部切除術,探查雙葉,結節明確者直接處理單葉病變,結節不明確者行雙葉內側及殘余峽部切除術。若患者頸部可見腫大淋巴結,行良性頸清掃或根治性頸部清掃術,若患者有被膜侵犯,行良性頸清掃或根治性頸部清掃術。②雙葉癌6例:全部行全甲狀腺切除術;③單葉病變108例:98例切除峽部、殘葉,具體如下:解剖患側喉返神經,切除殘葉、峽部;腺葉對側有結節者,剜除結節,并給予病理學檢查,惡性者行全甲狀腺切除治療,良性者行結節剜除術;10例為良性對側腺葉結節,行殘葉加峽部切除術以及側腺體結節剜除術。
1.3 數據處理借助統計學軟件SPSS11.0處理相關資料,計量數據,t檢驗,以(±s)表示;計數數據,X2檢驗,以[n(%)]表示。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入選病例腫瘤殘存及轉移情況統計120例患者中,58例癌殘留(32例原發部位殘留,22例頸部淋巴結并原發部位殘留,4例單純頸部淋巴結轉移),占48.3%。84例患者接受了頸部清掃,其中44例為頸側淋巴結轉移,28例為VI區淋巴結轉移。
2.2 淋巴結轉移與被膜侵犯情況統計84例患者接受了頸部清掃,46例淋巴結為陽性,38例為淋巴結陰性。46例淋巴結陽性患者中,34例患者有被膜侵犯,12例無被膜侵犯;38例淋巴結陰性患者中,14例患者有被膜侵犯,24例無被膜侵犯。
2.3 入選病例再次手術效果統計120例患者手術均順利完成,手術切除率為100.0%,術中及術后無嚴重并發癥病例。
甲狀腺癌為臨床常見病,嚴重影響著患者的生活質量,及時診療具有積極的意義。甲狀腺癌分為乳頭狀腺癌、濾泡狀腺癌、髓樣癌、未分化癌4種類型,本研究納入120例病例中,94例為乳頭狀癌,18例為髓樣癌,8例為濾泡狀腺癌。
甲狀腺癌病程發展緩慢,屬于低度惡性生物學行為,術前誤診率較高,單發甲狀腺結節的早期癥狀與良性腺瘤十分相似,部分患者往往被當成良性病變進行腫塊切除術或腺葉次全切除術,最終造成癌殘留發生。有研究指出[2],甲狀腺瘤再次手術的殘癌率在41~58%之間,有學者[3]探討了甲狀腺癌局部切除術后近期再手術的必要性及術中相關問題,43例甲狀腺癌患者再次手術后,甲狀腺及周圍組織殘癌率為58.1%,提示再次手術可防止疾病復發,提升患者生存質量。本次研究中,120例患者中,58例癌殘留,占48.3%,與相關研究結果近似。
甲狀腺腫塊次全切除術或切除術均不能根治甲狀腺癌,臨床應避免應用。為降低局部切除術后再次手術率,術前應正確診斷,術中借助快速冰凍切片協助診斷,若醫院無快速切片診斷條件,建議行患側腺葉及峽部切除術。
臨床對甲狀腺癌手術的范圍尚無明確定義,再次手術的方式應結合患者病情、病理類型等綜合考慮。有文獻指出,應根據甲狀腺癌的臨床分期、生物學特點以及病理分型確定手術方式:①年輕患者乳頭狀癌直徑<1.0cm,行病灶峽部切除術及側腺葉切除術。②頸淋巴結為陽性患者,切除原病灶,了解頸淋巴結轉移情況,并以此為依據行頸部清掃術;淋巴結陰性患者,不必做預防性頸淋巴結清掃,只需將殘留腺葉及峽部切除。③甲狀腺髓樣癌行甲狀腺全切術,并給予同側改良頸淋巴結清掃。甲狀腺分化癌行對側腺體次全切除術、側腺體切除術、癌灶峽部切除術。④若轉移灶累及頸內靜脈,應行頸淋巴結清掃術,加大手術范圍;若腫大淋巴結數量較少,淋巴結包膜未被累及,則行改良根治術。
甲狀腺乳頭狀癌多為淋巴轉移,因此,與淋巴結陰性患者相比,淋巴結陽性患者有被膜侵犯的發生率較高。本研究中,84例患者接受了頸部清掃,46例淋巴結陽性患者中,34例患者有被膜侵犯,38例淋巴結陰性患者中,14例患者有被膜侵犯,證實了以上觀點。
再次手術注重徹底性,應徹底清掃關鍵部位,切除干凈殘留腺葉。與此同時,應合理選擇手術時間,有學者認為,再次手術適宜在前次手術后1 ~2個月內進行,也有學者認為,再次手術適宜在前次手術后3個月內進行。本研究認為,患者一經確診便可進行再次手術,雖然早期局部水腫明顯,但周圍粘連尚不嚴重,術中明確解剖位置,不會增加患者并發癥發生率。本研究,再次手術距前次手術時間3d~1年不等,平均(27.21± 3.21)d,術中及術后均未見嚴重并發癥病例。為降低并發癥發生率,術中應充分暴露喉返神經。此外,手術醫師應熟練掌握解剖知識,不斷提升自身手術技巧。
綜上所述,部分甲狀腺癌局部切除手術患者需接受再次手術治療,為保證手術效果,改善患者預后,手術醫師應以甲狀腺癌的分型和特點為依據,為患者選擇恰當的手術方案。
[1]李潔清,魏濤,朱啟波,等.甲狀腺乳頭狀癌再次手術的原因探討[J].中國普外基礎與臨床雜志,2012,11(08):818-822.
[2]曹文清,鄒斌,楊駿.甲狀腺癌局部切除術后再手術的探討[J].中外醫療,2012,03(35):50-51.
[3]魯凱.分化型甲狀腺癌外科手術熱點與爭論[J].中國腫瘤外科雜志,2013,11(02):72-75.
R322.5+1
B
1009-6019(2015)11-009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