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樹安
(四川省阿壩州理縣人民醫院 四川阿壩州 623100)
外傷性脾破裂的手術治療的32例臨床分析
韓樹安
(四川省阿壩州理縣人民醫院 四川阿壩州 623100)
目的:探討手術治療在外傷性脾破裂患者臨床治療中的應用效果,并分析術后并發癥的控制措施。方法:以我院普外科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期間收治的32例外傷性脾破裂患者作為本組研究的觀察對象,所有患者均給予手術治療,并在術后采取針對并發癥的相應控制措施,觀察患者的治療效果與并發癥發生情況。結果:(1)本組32例外傷性脾破裂患者中,行脾修補術19例、部分脾切除術9例、全脾切除術4例,術后恢復良好,均痊愈出院。(2)術后發生低體溫2例,凝血功能紊亂2例,膈下感染1例,術后并發癥發生率為15.63%,均經相應治療后痊愈。結論:針對外傷性脾破裂患者的損傷程度選擇不同的保脾手術方式,臨床效果確切,術后采取相應的措施可以有效控制并發癥的發生。
脾破裂;并發癥;手術
脾破裂是普外科臨床中的常見病,其發生率在約占各種損傷的0.4% -2.0%[1],治療方法以手術為主,及時、適當的手術治療方式可以有效保留脾功能,使患者脫離生命危險。但是,脾破裂患者術后經常會發生腹腔內出血、低體溫、凝血功能紊亂、膈下感染、門靜脈血栓等并發癥,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增加病死率。因此,術后并發癥的預防控制與手術治療同樣重要。本文中將探討手術治療在外傷性脾破裂患者臨床治療中的應用效果,并分析術后并發癥的控制措施,具體報告如下。
1.1 臨床資料
以我院普外科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期間收治的32例外傷性脾破裂患者作為本組研究的觀察對象,其中男性20例,女性12例;年齡6 -73歲,平均(37.71±5.27)歲;致傷原因:交通事故19例,打架斗毆7例,高處墜落5例,刀傷1例;脾破裂發生時間1-137 h,平均(44.65± 11.61)h;合并傷:肋骨骨折22例、血氣胸6例,顱腦損傷4例。所有患者入院后均經B超及腹腔穿刺證實為脾破裂,按脾損傷分級情況[2]:I級9例,Ⅱ級15例,Ⅲ級7例,Ⅳ級1例。
1.2 方法
1.2.1 手術治療
所有患者均采用氣管插管全身麻醉,左上腹部探查切口,開腹后應迅速采取填塞、結扎、鉗夾或氣囊導管壓迫等止血法對患者進行止血處理;術中注意糾正患者低溫、凝血障礙和酸中毒或代謝性酸中毒,必要時為患者提供呼吸支持;本組研究中,行脾修補術19例、部分脾切除術9例、全脾切除術4例。
(1)脾修補術(I級脾破裂及部分Ⅱ級脾破裂):修補術中首選要對于脾創面進行徹底清理,用無創傷縫針對于創面進行修補,縫針要貫穿底部避免出現死腔;褥式間斷縫合,無張力下打結。
(2)脾部分切除術(Ⅱ、Ⅲ級脾破裂):游離脾臟,切斷結扎脾胃韌帶后游離脾后腹膜附著處,結扎上極后緣無名血管;將脾臟托至切口處,控制脾蒂;用無創傷縫線交鎖U形褥式縫合,檢查創面無出血,用縫合線結扎固定,保留脾回復原位[3]。
(3)全脾切除術(Ⅳ級及部分嚴重的Ⅲ級脾破裂):至少保留脾臟組織的四分之一,將脾組織切片后固定于大網膜囊內血管豐富處,厚度約為0.4 cm,避免過厚導致脾片壞死,以保留部分脾功能。
1.2.2 并發癥預防
(1)低體溫:脾破裂患者術中腹腔暴露,導致大量熱量損失,而且患者的低血容量、血液循環較差,會增加低體溫的發生風險。低體溫會導致患者心排血量下降、血液循環受阻、甚至發生致死性心律失常,是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因此,術后要注意對于患者進行保暖。
(2)腹腔內出血:腹腔內出血多出現在術后48 h以內,主要是由于手術操作不當造成,出血部位以胰尾血管、胃短血管出血、脾床、脾蒂血管、膈面為主,在術中處理脾胃韌帶時要將胃短血管分別結扎;將解剖血管、動脈與靜脈分別結扎,避免大塊組織結扎;脾摘除后檢查胃大彎側血管[4],對脾床部位給予壓迫止血,對較大出血點給予結扎止血。
(3)膈下感染:術中胰尾處理不當,導致脾窩積血、組織壞死、引流不暢等是發生膈下感染的最主要原因,在脾摘除術后要加強引流管理,預防左膈下膿腫的形成。
(4)凝血功能紊亂:術中大量輸血或輸液會使嘻發生稀釋反應,體內血小板與第V、Ⅷ因子數量急劇下降,抑制血小板功能,增加纖溶。因此,術后要注意觀察患者的切口敷料是否有滲血,及時進行早期預防干預。
(5)
本組32例外傷性脾破裂患者中,行脾修補術19例、部分脾切除術9例、全脾切除術4例,術后恢復良好,均痊愈出院。術后發生低體溫2例,凝血功能紊亂2例,膈下感染1例,術后并發癥發生率為15.63%,均經相應治療后痊愈。
脾破裂患者由于血液大量流失,會使其他生理狀態出現螺旋式惡化,出現以低體溫、凝血功能障礙或代謝性酸中毒等[5]為主的臨床表現,如不及時治療會造成多器官衰竭,威脅患者生命。
本組研究中,行脾修補術19例、部分脾切除術9例、全脾切除術4例,術后恢復良好,均痊愈出院;術后發生低體溫2例,凝血功能紊亂2例,膈下感染1例,術后并發癥發生率為15.63%,均經相應治療后痊愈。說明針對外傷性脾破裂患者的損傷程度選擇不同的保脾手術方式,臨床效果確切,術后采取相應的措施可以有效控制并發癥的發生。
綜上所述,臨床醫師要加強對腹部解決學的認識,術中注意動作幅度,盡量避免對患者腹腔其器官不必要的損傷,術后加強對于并發癥的控制,以提高治療效果。
[1]牛軍民,繆金透,張寶杭,等.損傷控制在脾破裂合并多發傷治療中的應用[J].中國中西醫結合外科雜志,2011,17(01):1377-1378.
[2]李曉航,張佳林,王風山,等.單純腹部外傷術后發生急性腎功能衰竭的危險因素分析[J].中華創傷雜志,2010,6(6):507-510.
[3]劉慶文,周賓徑,秦宏興.外傷性肝破裂術后再出血17例臨床分析[J].中國基層雜志,2012,11(21):3283-3285.
[4]彭秀蘭,陳方華,蘇暉,等.超聲造影診斷肝脾外傷的臨床應用研究[J].中國基層醫藥,2011,18(16):2189-2191.
[5]牛秀峰,高林,倪家連,等.脾切除斷流術后經脾靜脈抗凝治療預防早期門靜脈血栓的安全性分析[J].肝膽胰外科雜志,2012,24(1):27-29.
R657.6+2
B
1009-6019(2015)11-010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