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燕 楊興敏
(四川省簡陽市人民醫院新生兒科 四川簡陽 641400)
新生兒黃疸臨床護理分析
胡燕 楊興敏
(四川省簡陽市人民醫院新生兒科 四川簡陽 641400)
目的:探究新生兒黃疸患者應采用的護理措施和效果。方法:選取2013年3月-2014年11月收治的64例新生兒黃疸患者進行護理,隨機分組,實驗組患者38例采用綜合護理,對照組患者26例給予常規護理,觀察患者的護理效果。結果:實驗組護理有效率為92.11%,對照組護理有效率為80.77%,差異顯著,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新生兒黃疸患者在早期給予綜合的護理干預,可以提高治療效果,在較短時間內緩解身體癥狀,避免混著出現并發癥。
新生兒黃疸;綜合護理;減輕癥狀
新生兒28天內出現黃疸,稱作新生兒黃疸,因為膽紅素異常代謝,導致血腫膽紅素水平的提高,在黏膜、皮膚和鞏膜出現黃疸,該疾病分為病理性和生理性,一般生理性的是出生2-3天后出現,而4-6天為高峰,7 -10天就可消退,其早產兒的持續時間比較長[1]。該疾病主要因為膽紅素的生成較多,膽汁的排泄障礙以及肝臟膽紅素的代謝障礙造成的。如果未能給予良好處理,會使膽紅素增高,透過血腦障礙,對中樞的神經系統造成嚴重損害,出現膽紅素腦病,則不利于新生兒的生長發育。為提高治療效果,采取相應的護理措施。選取2013年3月-2014年11月收治的64例新生兒黃疸患者進行護理,選擇不同措施,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取2013年3月-2014年11月收治的64例新生兒黃疸患者進行護理,實驗組患者38例,男性20例,女性18例,體重范圍:2.6-4.4kg,平均體重為:(3.4±0.7)kg,日齡為:1-6天,平均日齡為:(4.12±0.29)天。對照組患者26例,男性15例,女性11例,體重范圍:2.65-4.3kg,平均體重為:(3.3±0.8)kg,日齡為:1-6天,平均日齡為:(4.10±0.31)天。兩組患者的身體資料沒有明顯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0.05)。
1.2 方法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實驗組選擇綜合護理,具體措施如下。
1.2.1 心理護理家屬情緒會對患者的治療和行為起到直接影響,所以要對患者家屬給予相應的心理護理,患者需在裸體的狀態下進行藍光治療,家屬會擔心治療的危險性,后遺癥以及并發癥,護理人員要對家屬的問題給予充分講解,盡量排解家長的擔憂和疑惑,并告知治療成功的病例,增強家長對醫護人員的信任度,
1.2.2 喂養護理告知家長嬰兒出生半小時后給予哺乳,要適當增加哺乳的次數,一旦患者有吮吸無力、食欲不振的情況,要耐心喂養,或者采用滴管,根據醫囑給予靜脈補液。增加飲水量,確保營養和水分的供給,促進膽紅素和胎便通過增加尿量排出,減少膽紅素總量[2]。根據醫囑合理使用藥物,不能隨意增加或者減少藥物的濃度和劑量,根據輸液內容適當調整輸液速度。
1.2.3 光療護理治療前要清潔并檢查儀器設備,做好皮膚清潔,將眼睛用眼罩遮住,并對生殖器使用長布條遮住,避免對生殖系統和視網膜造成傷害。將光療箱預熱30-32攝氏度,要求患者全身裸露,放在藍光箱中,充分暴露患者的皮膚給予充分照射,每2小時更換體位一次。光療中,會增高箱內溫度,使其對患者的體溫變化進行觀察,避免脫水。并觀察患者皮膚的變化情況,一旦有嘔吐、發紅、皮疹等情況,要停止光療。光療結束后,給予再次皮膚清潔,一旦有異常癥狀要及時處理[3]。
1.2.4 游泳護理游泳對室內溫度有較高的要求,室溫在26-28攝氏度,水溫為38攝氏度,一天進行一次,每次堅持10-20分鐘,保證水質的情節,要選擇防水護臍貼對患者的臍部進行保護,游泳這種運動,能夠增加胰島素和胃腸激素的分泌,有利于腸蠕動,增加能量消耗,提高食欲。
1.3 統計學分析對本文所得實驗數據均采用SPSS 13.0統計學軟件進行檢驗,所得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所得計數資料采用X2檢驗,以P<0.05為有統計學意義。
實驗組38例患者中,21例護理顯效,占58.3%,14例護理有效,占36.8%,3例護理無效,占7.9%,護理有效率為92.11%。對照組26例患者中,8例護理顯效,占30.8%,13例護理有效,占50.0%,5例護理無效,占19.2%,護理有效率為80.77%。兩組患者的護理效果差異較為顯著,有統計學意義(P<0.05)
新生兒黃疸為常見疾病,會對新生兒的神經系統造成不可逆的傷殘,影響患者的健康成長。早期給予患者相應的護理措施,能夠使身體癥狀得到改善。其中采取游泳措施,有利于腸蠕動,水壓和水波會對皮膚有相應的按摩作用,增加內分泌,從而提高食欲[4]。而且類似羊水的環境可以使其患者增加安全感,有利于身心健康的發展。給予患者家長心理護理,使其清楚治療的原則和目的,保持良好的心態,提高患者治療的依從性。采取喂養措施,并叮囑患者注意事項,保證患者水分和營養物質的充分攝取。根據輸液內容保持正確的滴注速度,一旦發現異常情況及時告知醫生。在光療前,護理人員要認真檢查儀器設備,并在治療中認真觀察患者的身體情況,若有嘔吐、發紅、皮疹等癥狀,要及時停止治療,避免出現并發癥。護理人員要與患者進行情感交流和皮膚接觸,緩解恐懼和緊張的癥狀,記錄并監測箱溫、體溫和光療時間。對患者護理后進行身體體征的觀察和檢測,發現實驗組護理有效率為92.11%,對照組護理有效率為80.77%,差異顯著,有統計學意義(P<0.05)。出院前叮囑家屬在生活和飲食上應該注意的事項,加強喂養和保暖,避免出現流感等病癥,如有身體不適要及時入院檢查。
綜上所述,新生兒黃疸患者在治療中給予身體各方面的護理,有助于身體恢復,提高治療效果,避免并發癥的出現,效果顯著,值得廣泛推薦。
[1]丁靜,廖衛華,吳宏麗,李園芳,向微.新生兒黃疸臨床護理分析[J].中外醫療,2013,36(12):154-155.
[2]許敏.新生兒黃疸120例臨床護理[J].現代養生,2014,06:231.
[3]賴麗蕓.綜合護理干預對新生兒黃疸臨床療效及黃疸指數的影響分析[J].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4,04(01):477-478.
[4]王艷彬.新生兒黃疸行早期綜合護理干預的臨床價值探析[J].現代養生,2015,04:93.
R722.17
B
1009-6019(2015)11-020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