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小寧
(重慶市沙坪壩區新橋正街新橋醫院 重慶 400038)
神經內科護理不良事件的管理與控制措施
段小寧
(重慶市沙坪壩區新橋正街新橋醫院 重慶 400038)
目的:對神經內科護理不良事件的管理與控制措施方法:通過回顧性分析法對神經內科的28起護理不良事件進行分析,找出護理不良事件發生的原因和影響因素,進而提出解決措施。結果:影響護理不良事件的因素主要有患者年齡因素、護理人員能力與素質因素、醫患之間缺少溝通、未按制度操作以及高危時間段,人員不足等。結論:通過完善護理不良事件上報系統、加強崗前培訓、完善規章制度和操作流程、加強與患者及家屬的有效溝通以及加強防范等相關措施,對神經內科護理不良事件進行有效規避,從而提高護理質量,在提升患者安全感的同時,提升患者滿意度。
神經內科;護理不良事件;控制
護理不良事件是指患者在入院期間發生的給藥錯誤、燙傷、跌倒、走失以及其他危及患者生命安全的非正常的護理意外事件。而神經內科作為護理不良事件發生的高危科室,使患者的安全問題存在很大的隱患,本文通過回顧性分析2013年1月~2013年12月我院發生的76例護理不良事件,通過對護理不良事件發生的原因進行細致分析,從而提出一系列的管理與控制措施,以期控制減少神經內科護理不良事件的發生,進而增強患者的安全感和滿意度,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3年1月~2013年12月發生的76例護理不良事件,內科48起,神經內科28起,呼吸科6起,心內科5起,消化科7起,其他科室2起。神經內科護理不良事件主要有:醫護人員執行醫囑時出現錯誤9例,跌倒4例、墜床6例、液體外滲3例、管路滑脫4、走失2例。所有護理不良時間經與患者協調處理,均為產生投訴和糾紛。
1.2 方法
通過回顧性分析法對神經內科的28起護理不良事件進行分析,找出護理不良事件發生的原因和影響因素,進而提出解決措施。
2.1 影響護理不良事件的因素
2.1.1 患者年齡因素
神經內科的大多數患者的病情具有病程長、病情重、病情急的特點,以老年患者居多,其中腦出血和腦梗死患者的自理能力較差,在與醫護人員的溝通上存在一定障礙,加大了護理不良事件的發生率。腦萎縮和老年癡呆患者對事物的分辨能力較差,極易出現走失事件[1]。
2.1.2 護理人員能力與素質因素
我院的護理人員不足是導致護理不良事件發生的主要因素。護理人員的任務繁重,除了需要完成常規的護理任務之外,還需要承擔取藥、記賬、領取醫療設備和物資等工作,導致護理人員的能力受到限制,不能及時對患者病情進行觀察和輸液巡視,導致護理不良事件的發生,護理人員對患者的健康教育的缺失,患者家屬對護理措施不夠了解,導致液體外滲和管道滑出的不良事件出現。護理人員的年齡結構不合理,出現資質低的護理人員缺乏專業技能,對患者的危險因素起不到足夠的重視,導致不良事件的發生。資質高的護理人員受多年來習慣性思維的影響,出現簡化護理流程的情況,對患者的關注度較少,出現不良事件的概率增加[2]。
2.1.3 醫患之間缺少溝通
通常情況下,高危患者的風險因素是可以預見的,但由于醫護人員與患者之間缺少溝通,對患者的病情認識不夠全面,對風險預見性較差,出現護理不良事件。神經內科不能自理的患者居多,護理人員與患者家屬缺乏溝通,對患者家屬的宣傳教育不夠,導致家屬對患者的保護性措施不及時,造成患者跌倒、墜床的危險。
2.1.4 未按制度操作
護理人員在轉抄醫囑或執行時存在錯誤,未按照為患者佩戴腕帶,由于藥品標識不清導致給藥錯誤,護理操作時缺乏無菌觀念容易造成輸液輸血反應等。
2.1.5 高危時間段
交接班、大夜班以及節假日等時間段是護理不良事件發生的高危時段。
3.1 管理與控制
3.1.1 完善護理不良事件上報系統
在病區安裝上報系統,在護理不良事件發生后,有患者、患者及護理人員及時上報,由本科室的護士長在24h內記錄不良事件報告表,組織本科室護理人員對事件進行分析討論,找出原因,提出解決措施。將護理不良事件登記表報給科室的總護理部,在會議上進行定性分析,并在季度會議上對護理不良事件做出分析討論,對于隱瞞的護理人員給予通報批評,扣除其相應的績效考核評分[3]。
3.1.2 加強崗前培訓
加強護理人員的崗前培訓,培訓內容主要包括對基礎護理技術的掌握、對醫院規章制度與流程的了解對應急預案的處理、風險規避以及醫患之間的有效溝通技巧等。
3.1.3 完善規章制度和操作流程
制定年度規章制度,根據已出現的護理不良事件,對現有規章制度進行完善,并對于未發生的護理不良現象進行預見處理,制定反饋表發放到病區內,由護士長在每月例會上進行反饋分析。要求護理人員嚴格按照操作流程與規章制度執行,對護理不良事件進行風險規避。
3.1.4 加強與患者及家屬的有效溝通
護理人員要與患者及其家屬及時有效的溝通,對高危患者病情進行密切觀察,做好記錄,與患者及家屬講解護理應注意的事項,出現護理不良事件時,要及時上報,通過會診的方式,提出行之有效的護理措施,對于危及患者,將危險因素及時告知患者家屬,做好防范工作。
3.1.5 加強防范措施
給予70歲以上的老年患者、病情危及、小兒患者佩戴腕帶,轉科室時,要及時更新腕帶,確保腕帶信息準確無誤,以便在患者發生走失事件時,能夠及時找回。在較為明顯的區域懸掛警示標語,如防跌倒、防墜床、勤翻身等,在走廊的衛生間,要安裝扶手以保護患者安全。加強節假日的排班人力,在大夜班時,盡量采取排雙班,設立完整的人力資源調配機制,確保高危時間段的有效護理。
綜上所述,通過對神經內科的護理不良事件的影響因素的分析,使護理人員能夠更加深入的意識到自己工作中的偏差與失誤,通過護理會診的形式,集思廣益,提出行之有效的解決措施,對護理不良事件進行有效的管理與控制,提高護理質量,在提升患者安全感的同時,提升患者滿意度。
[1]朱小芳.神經內科護理不良事件的管理與控制[J].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2013,06(01):88-89.
[2]王潔偉.神經內科護理不良事件原因分析和預防措施[J].河北醫藥,2013,05(06):952.
[3]何淑梅.神經內科護理不良事件當中出現的原因和具體的管理控制辦法[J].大家健康(學術版),2013,04(13):20-21.
R322.8
B
1009-6019(2015)11-0243-01